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上課發問太沉重 盼活化台教學解套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曾有外籍生不解的問,為什麼台灣的學生上課聽不懂都不問?發問似乎太沉重。因為台灣學生的學習經驗,都是老師在課堂上拼命講,學生不斷抄寫,加上長期應付大小考試,只想先找出答案,把成績考好,因為念書很負擔,不是件快樂的事。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提到,因此許多人上大學之後便鬆懈,很可惜幾乎不再念書。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曾表示,取消基測後,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是「活化教學」,老師除了教學生扎實知識,還要教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能力,並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老師不是問學生「知道什麼?」,而是問「為什麼?」、「如何做?」、「有何不同?」等思考問題。

她舉出,有一位議員的孩子剛考完了國中試辦會考,其中有一題要寫出思考的模式,那位考生苦惱的說,「我一看就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是卻回答不出來推理的過程。」

為了要解決目前教學現場僵化的教學、學習模式,教育部每週邀請國中老師分享活化教學的案例,以及同學上課所獲得的成長。當學習成為可分享的活動時,上課發問就變成很自然的行為。

以桃園縣立青溪國中英語科老師許綉敏為例,也是著重英文文法及字彙的教學,而忽略培養學生整體閱讀策略及理解能力。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學習,從願意發問開始。她改變課程設計,藉由「相互提問」,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進而更理解閱讀內容。

另外,台北市木柵國中社會領域地理科老師張建維,為了讓學生了解台灣,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繪製台灣地圖,結果有人用模型,有人透過名人、小吃介紹各地特色,並讓學生參加分組討論、上台發表,他認為,為學生創造不同的表現機會,學生除了舉手發問、回答問題外,還能培養學生回家預習的習慣。◇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