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賞紫禁城御花園

作者:瑪杜莎、發光小魚 撰文、攝影

人氣 127
標籤:

穿越必備知識──歷史篇
紫禁城裡的御花園,在明代時稱為宮後苑,直到雍正以後才改稱御花園。花園中的萬春亭,與紫禁城後方的景山萬春亭常被混淆。

大家都知道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就是在景山(又稱煤山)自縊,結束了三百多年的明朝,這段明末可歌可泣的國仇家恨歷史,常被拿來當作小說及戲劇的背景,像是金庸小說《鹿鼎記》裡的獨臂神尼、《碧血劍》裡的阿九、粵劇大戲《帝女花》都有明末長平公主的影子。

長平公主是明崇禎帝的次女,甚得皇帝喜愛。明末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開山海關迎清軍,心灰意冷的崇禎帝在自盡前,先要皇后及妃嬪等自盡,又無奈的揮劍斬斷長平公主的手臂,殺死其他的公主,為的就是避免她們可能會遭到流寇的凌辱。崇禎帝那句「汝何故生我家」,道盡了身為皇室子女的無奈與無可訴說的悲哀呀!

御花園示意圖(F.R. AC.)

位於東六宮與西六宮中間的就是御花園,也是紫禁城中,與大自然最接近的地方。紫禁城是個人工化極重的地方,為了防止天災人禍,因此樹木並不多,但是只有建福宮花園、御花園和乾隆花園例外。

萬春亭

位於紫禁城正北方的御花園,從來都是後宮女子解悶的地方,穿過坤寧門後,可以看到古樹盤地,枝椏伸天,右手邊會看到萬春亭,與左邊的千秋亭相對,雖然叫做「亭」,不過此處曾經供佛,因此四周都有雕花大木窗,與前面的宮殿相比,整體精緻小巧,可以遮風避雨;內部圓頂,四周有窗,採光極好,只是處處斑駁已不見往日光彩。

千秋亭藻井

再往後走,可以看到呈「凸」字型的絳雪軒,接著是浮碧亭,同樣與另一側的澄瑞亭相對。萬春亭與千秋亭是多角造型,而浮碧亭與澄瑞亭則是方形為主,兩側有流水與池塘。池中有蓮荷,錦鯉戲其間,很有夏日風情。亭頂有木雕蟠龍戲珠,外緣則是彩繪,當年亦是富麗。

最後面的是摛藻堂。「摛藻」取自漢代班固〈答賓戲〉一文,意指鋪張華麗的文辭,既而如此,這裡便與文章有關。此處是皇帝讀書與藏書之所,最有名的藏書是乾隆時所編的《四庫全書薈要》,也就是《四庫全書》的重點精華版本。

堆秀山及上面的御景亭,是皇帝和后妃們重陽登高的地點。

往左走是堆秀山,是用太湖石堆成10公尺高的人造山,這些太湖石可是遠從江蘇運來的。上方有御景亭,是清代帝后們重陽節登高的地方,現在不開放,但想來應是個俯視紫禁城絕佳妙處。重陽登高習俗,自古有之,《續齊諧記》記載古人重陽登高,配茱萸囊、飲菊花酒。清代雖是滿人治國,但是因為漢化,所以堆秀山在紫禁城中,除了造景,也有此功用。

供奉玄天上帝的欽安殿

位於御花園中軸線的是天一門與欽安殿,內供奉玄天上帝,在御花園中自成一格。這裡多半由太監、道士負責管理,與位於西六宮的寶華殿,一道一佛,是宮中的信仰中心。

至於與堆秀山東西相對的則是延暉閣,這裡曾經是清代選秀女的場所,也是帝王寫詩娛樂的地方;旁邊還有位育齋,與摛藻堂相對。逛了一圈之後,最後可以在御花園左邊看到呈「凹」字型的養性齋,與絳雪軒剛好凹凸成一對,都是讀書休息之所。

走逛了一圈御花園,沒花多少時間,不免讓人感嘆,這就是那些人們在紫禁城中最寬闊的一片天空了呀!

御花園中處處可見巧思,具有中式庭園之美。

穿越必備氣質──詩詞篇
御花園雖然是個花園,但是戲劇中卻常出現,也有很多精采的場面,例如《還珠格格》的香妃引蝶、小燕子引蜜蜂;《步步驚心》中若曦與各位阿哥也都曾在此有過對話,她亦在此為綠蕪和十三阿哥跪了好幾天;《後宮甄嬛傳》皇帝假扮果郡王與甄嬛相遇;還有《宮鎖心玉》裡,晴川初見四阿哥彈琴……數都數不完。

由此可知,除了去別人的宮殿請安串門子、外出到圓明園小住,後宮人們的去處實在不多,連想見親人一面都是難上加難。記得甄嬛有孕時,適為重陽,除了給太后送賀禮,她也想到家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大家對前兩句應該不陌生,這實在是離鄉遊子、離家宮人們的最佳寫照呀!

──轉載 華成圖書《遊.戲.北京:穿越清宮步步行》@

相關新聞
漢未央宮比紫禁城還大 神秘地道謎團待解
慈禧保護紫禁城國寶的驚世妙計
話說京城:紫禁城角樓的傳說
紫禁城與中國傳統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