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大饑荒真相 楊繼繩《墓碑》獲海耶克獎

人氣 213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5月3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紫荊報導)記錄中國60年代餓死3千6百萬人的大饑荒真相的《墓碑》一書,獲得2013年海耶克圖書獎(The Hayek Prize)。5月29號晚,《墓碑》的作者、新華社前經濟記者楊繼繩在紐約參加了頒獎活動和座談。

楊繼繩在座談中表示,書名《墓碑》不僅是紀念死去的3千6百萬人,也希望埋葬造成悲劇的這個制度。同時,意識到揭露真相的風險,也算是為自己預先做好了準備。

1959年還在上中學的楊繼繩,得知自己的父親快餓死了,讓學校食堂停了自己三天的飯,得以拿著三斤米回家。父親怕他在家挨餓,讓他趕緊回學校。

楊繼繩:「後來我才知道,三斤米放在家裏,我父親根本吃不上,那時在農村是很珍貴的米。所以我父親餓的更厲害了。快死了。他跟我們村子的人說,不要告訴孩子,我告訴他,他還拿米回來怎麼辦呢?等我死了以後再告訴他。」

起初還以為是自家的不幸,後悔自己沒在家幫著挖野菜。為弄清自然災害對大饑荒的影響,楊繼繩多次到國家氣象局查當年的氣象歷史。

楊繼繩:「我的結論是:天災年年有,但那三年是正常年景。」

楊繼繩說,當時政府封鎖消息,各級幹部對上面只說好聽的,老百姓不能私下傳消息。單在河南信陽一地,公安局和郵電局就扣押了1萬2千封求救信。上面來人檢查,還告訴老百姓不能拄拐,走路要顯得吃飽的樣子。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海耶克曾經說過,「經濟學的難題是讓人們明白,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設計一個系統,其實是多麼無知。」(The curious tasks of economics is to demonstrate to men how little they really understand about what they imagine they can design.)

楊繼繩表示,計劃經濟是不可行的,每個五年計劃都是失敗的,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計劃經濟是專制的基礎,是「命令經濟」,使得政治權力擴張到社會各個角落,直至每個人的大腦和腸胃。自由民主無從談起。

楊繼繩:「他們設計了一個天堂,把中國人引向天堂。這樣就剝奪了每個人的自由,每個人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食品。」

閱讀海耶克使楊繼繩對大饑荒的本質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為紀念海耶克設立的這個圖書獎,旨在恢復人們被侵蝕的思想自由。2012年該獎項得主、美國財政部前副部長泰勒(John B. Taylor)認為《墓碑》應該成為美國學校必選讀物,也應該成為中國學校的必讀作品。

紐約經濟界人士,包括《經濟學人》和《福布斯》雜誌等近2百人出席了頒獎活動。現場觀眾請楊繼繩談談對中國經濟現狀的看法。他表示,中國其實是權力控制著市場的經濟,存在著深刻的問題。

楊繼繩:「中國經濟增長靠政府投資,GDP增長很快,但是製造業的生產能力大大超過市場需求,機械設備大量閒置。產品賣不出去,閒置的生產設備和庫存產品都算在GDP裡邊了。」

他說,GDP增長依靠政府投資、低工資、破壞性開採資源、不考慮環保,造成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種出來的糧食有毒,這樣的增長不可能持續下去。中國人沒有社會保險,大量存錢,幾萬億的存款政府可以隨便動用。每個縣都是公司、每個省都是大公司,可以獲得低息貸款。鐵道部就欠銀行貸款1萬7千億。

楊繼繩:「現在中國是權力市場經濟,根本問題是權力不受制衡。資本也不被駕馭。所以先建立一個制衡權力、駕馭資本的制度,這就需要政治改革、憲政民主。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社會公平,減少社會矛盾。」

楊繼繩希望人們從《墓碑》一書瞭解歷史,不要讓悲劇重演。

(責任編輯:郗古韻)

相關新聞
新華社前高級記者抗議著作被禁
楊繼繩:中國權力市場經濟的困境
楊繼繩:集體世襲與「權力場」
劉曉波:毛澤東如何殺人--讀楊繼繩的《墓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