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房屋難負擔 誰之過 專家另有見解

人氣 11

【大紀元2013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邱晨溫哥華報導)溫哥華房價高企,一般認為是外國投資特別是亞洲投資大量湧入所致。不過,卑詩大學的余全毅教授等有不同的見地。他們認為房地產政策的不完善更是主因,並推薦溫哥華效仿香港的做法,興建可負擔的市場公眾房屋,而不僅僅是有限的政府補貼社會福利房。

非營利機構the Mainlander星期一晚主辦了一場題為「外國投資之謎」(The Foreign Investment Myth)的研討會,探討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以及是不是外國投資特別是亞洲投資者造成了房地產價格飆漲。
  
主要的演講者是卑詩大學(UBC)的余全毅教授和學者孟德茲(Pablo Mendez),以及華裔作家與自由撰稿人Jackie Wong。研討會互動熱烈,聽眾踴躍發言。

過分強調投資資金來源並不恰當
  
對於溫哥華高昂的房價,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主要是來自外國特別是亞洲的資金推高的。在星期一的研討會現場,也有聽眾提問,一些有錢人看好溫哥華房地產,認為投資溫哥華房地產是「安全的」,這些人可能來自中國的百萬富翁,也可能來自美國的有錢人等等,是不是這些人推動著房地產的價格飆漲呢?
  
卑詩大學學者孟德茲(Pablo Mendez)的回答說,「面對我們有限的土地,如何管理利用好,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房屋系統,以考慮到每一個人有地方可居住,滿足市民對住房的需求。這是市政府應當考慮的。」至於資本市場就是資本市場,投資可能來自任何國家與個人,尤其現在經濟不景氣階段,如果過分強調這些投資金額從何而來,這並不恰當,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是,目前的房屋政策為私有房屋提供了更多的優先權。
  

圖:2013年6月10日晚,卑大余全毅教授(左一)、卑大學者孟德茲(中)與華裔作家與自由撰稿人Jackie Wong(右二),分別就溫市房地產價格高展開討論,他們認為國外投資者不是主因,政府應推出相應的可負擔社會房屋的政策。(攝影:邱晨/大紀元)

卑詩大學歷史系余全毅教授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說,在溫哥華購買房屋無需登記,那麼人人都可以成為投資者,亞洲人、歐洲人、美國人等。而且當人們看好溫哥華房地產會上漲,因此而來投資,這也不為過。「問題是,有錢人購買了房屋後,可以把此房屋作為抵押獲得貸款,再繼續購買更多的房屋。」而溫哥華市政府並沒有相應的政策來遏制此問題,也沒有解決可負擔房屋緊張的可行方案,以便在溫哥華上班的工薪族也能在溫哥華買得起房。
  
現場一個聽眾表示贊成余教授的分析,他說耶魯鎮的公寓樓空置率高,假設溫哥華有5%的空置率,那麼就是有2萬多公寓單元無人居住,而一般人家卻無法住進去,買不起,也租不起。
  
華裔作家、自由撰稿人Jackie Wong也是當晚研討會的嘉賓之一,他特別提到,卑詩大學教授Andy Yan在2009年做的一個調查,選用卑詩水電局的數據研究,表明在溫市中心的2400個公寓單元中,空置率為5.5%。

建議溫哥華效仿香港 興建公眾房屋
  
余全毅教授認為,投資溫哥華房地產的人,有華人,也有其他民族的人,而真正的問題是,溫哥華缺乏合適的房地產政策。房屋的可負擔性與房屋市場價格是兩回事,房價太高讓工薪族們無法負擔,這百分之百是房屋政策的問題,當局沒有找到真正的辦法來解決房屋的可負擔性問題。
  
余教授表示:「目前溫哥華的社會房屋中,一些是政府補貼的,而實際建造的可負擔房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溫哥華的現狀是許多人無法負擔起市場房屋,又沒有足夠多的可負擔的社會房屋可購買,造成他們在溫哥華上班卻無法在溫哥華居住。」
  
他強調說:「房屋的可負擔性不是來自房地產市場本身,而是來自政府的房屋政策。」以香港為例,市場房屋可以與社會房屋並駕齊驅,香港人口達7百萬,而社會房屋比例達到40%,超過了溫哥華的人口數。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突然間必須迎接50多萬人,面對房屋危機,政府當局大力建設公眾房屋(或稱社會房屋),紓解了住房危機。
  
余教授認為,市場房屋與社會房屋並不矛盾,政府可以允許開發商建設市場房屋,同時大力開發社會房屋,以便讓更多人有能力購買住房。

(責任編輯:李梅)◇

========================

華裔耆英住房艱難

(大紀元記者邱晨溫哥華報導)出席這場研討會的華裔作家Jackie Wong曾經深入描寫了溫哥華華埠耆英的系列故事,剖析了這群華人的艱難處境。
  
Jackie Wong表示,這一代華人在年邁後,不再撫養孫兒女了,就搬家到華埠居住,因為這兒租用住房便宜,吃用方便,語言沒有障礙,周圍人都能理解他們,這裡有他們適應的文化氛圍等。
  
而在未來20年,溫哥華華人耆英中,將有3300多人需要廉價社會房。僅從2009年到2011年期間,老年人對社會房屋的需求就增加了44.8%。未來20年內,大溫地區老年人的數量也將增加1.5倍。
  
目前華埠正在開發擴建,市政府把房屋建築高度放寬到15層。Jackie Wong說,華裔耆英們雖然看到華埠的開發建設,讓他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但他們沒有人去政府抱怨。他們擔憂以後是否還能負擔得起房屋費用,同時擔憂社區服務設施的變化,這些耆英們感覺自己正在變成外人。
  
卑詩大學余全毅教授認為,華埠可以修建高層公寓,當同時市政府應當考慮要修建可負擔社會房屋,以解決未來3300多耆英的居住問題。
  
(責任編輯:李梅)◇

相關新聞
大溫素里市Fleetwood樓盤簡介
溫哥華素里市今非昔比
9月份大溫哥華房市繼續走跌
開發商申請破產令 素里最大樓盤受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