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世代 走近80後90後千禧一代

人氣 793

【大紀元2013年06月05日訊】(新紀元週刊328期,記者李路報導)80、90後千禧一代,在充滿讚美聲長大的公主和天使,也被稱為「我我我」的一代:我有Facebook、微博,我有YouTube自選頻道,我要買iPhone,我要旅行,我不要為老闆賣命,我要創業,我要讀博士,我要女朋友……什麼都是「我」。

千禧一代會孕育出最優秀樂觀的新一代創業者嗎?抑或他們不過是在期待得不到滿足時一蹶不振的庸人?這恐怕只有時間才會知曉答案……

在西方,人們喜歡用出生年代來概括某代人的共通特性,比如他們把1943至1960年出生的人稱為「嬰兒潮」,把1961至1980年出生的叫X世代,把1980至2000年出生的叫Y世代,也叫「千禧一代」(Millennial Generation),對應於大陸的稱號就是80後、90後。

儘管人性是共通的,但由於生長環境、特別是近幾十年網路技術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假如一個60多歲的人也在青少年時期遭遇電腦、手機的衝擊,也許今天的中老年人就不會與今天的年輕人之間產生那麼巨大的代溝。然而未來總是年輕人的,了解和幫助80、90後,不但是消除家庭代溝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緊迫需要。

「我我我」的一代

家有80後、90後的父母大多對長成人的孩子很頭痛:他們和自己的期待相差甚遠。西方人在Teenager(叛逆期的青少年)之後,又發明了一個新名詞Kidults:已經年滿18歲、但還是像孩子一樣不負責。他們的房間總是亂糟糟的,他們總是不聽父母的話,又懶還又怪,簡直不可理喻,特別是那些一向靠自己奮鬥的父母,對年輕一代的失望非常明顯。

前不久,兩個二十歲出頭的兄弟策動了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香港出現幾宗年青人弒母殺父慘案,嚇得一些大學學者不得不為這班不思進取、懶散古怪的年青人做點研究。報告指當今年青人「只顧個人利益,自我優越感強」,導致「操控型攻擊型性格」,因此「長大後潛藏犯罪危機」,暗藏了「今天後生仔(年輕人)好危險」的結論。

美國《時代周刊》最近也發表封面故事〈Me Me Me Generation〉,討論千禧一代的各種優缺點。文章指出「戰後嬰兒潮出生的父母,教育下一代多數強調小朋友的自尊心,但自尊心和自戀情結間,拿捏不準,令一班在充滿讚美聲長大的公主和天使,初出社會遇上自尊和能力的落差,繼而爆出心理危機。」人們稱這一代為「我我我」的一代,什麼都是「我」。我有Facebook、微博,我有YouTube的自選頻道,我要買iPhone,我要旅行一年,我不要無理加班為老闆賣命,我討厭黑箱政治,我討厭鄰近地區的極權,我要創業,我要讀博士,我要女朋友……今天的年青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與65歲的那一代人相比,年齡在20多歲的一代人患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比例是前者的近三倍;40%的千禧一代認為,無論表現如何,他們應當每兩年就得到一次晉升;他們深信自己是了不起的。全國青年與宗教調查發現,現在30歲以下的人,三分之一都不信仰宗教,60%的千禧一代表示,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遵守的道德是──只要他們個人覺得這是對的就行。

他們看重虛名,而不願實際付出太多。2007年一項調查顯示,長大後想給名人當個人助理的中學女生人數是想當參議員的女生人數的三倍,是想當大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女生人數的四倍。1979年,克里斯托弗.拉希在《自戀文化》一書中寫道:「媒體為關於名譽和榮耀的自戀夢提供了素材,並強化了這種夢,鼓勵普通人將自己視同明星,憎恨『芸芸眾生』,使得他們越來越難以接受日常生活中的平庸。」

不過在現實中,這一代人的個人發展卻往往受阻。美國克拉克大學在2012年的調查顯示,在18至29歲的年輕人當中,更多的人與父母同住,而不是與配偶同住,這在西方來說是很怪異很無能的表現。此外,這代人很懶惰。「家庭與工作關係研究所」發現,1992年在23歲以下的年輕人中,有80%的人希望日後能夠從事責任更大的工作,但2002年這一比例降到了60%。

《管理新一代勞動力:以國際視野看千禧一代》一書共同編輯肖恩.萊昂斯說:「這一代人最有可能在事業上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在他們所處的年齡段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也是最低的。這相當於一場期望得不到滿足的危機。」

自尊導致極度自戀

80、90後的生活方式,令戰後一代出世的長輩摸不著頭腦:無時無刻拿著手機自拍,上載到Facebook「呃like」,說話中英夾雜,不會寫字只會打字,一個二個在公眾場合變「低頭族」,不識大體卻在討論區上偉論處處。這些年輕人,一心想著發財,他們個個都是手機狂人,沉迷於社交媒體,毫無耐心,做事很衝動。僅在美國,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千禧一代的人數就達8,000萬,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個年齡段。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家裡擺放著結婚照片、學校集體照,或許還有軍裝照。現如今美國一般中產階級的家裡則是到處擺滿了本人以及寵物的照片,面對照相機,他們已經變得極其自如,以至於美國平均每個一歲嬰兒所擁有的照片數量已經超過17世紀一位法國國王一生所有肖像的總和。

80、90後這些年輕人,他們個個都是手機狂人。(AFP)

這代人的自戀(Narcissistic)隨處可見,如在Instagram、Twitters、Facebook、Weibo等海量上載自己的玉照,化濃妝的、素顏的(其實化了一點妝的)、滿面鬍渣的、還有弄瘀弄傷的手、生了雞眼的腳、在浴室剃腳毛……大陸郭美美的炫富就是這一類的,當事人絕不覺得噁心或惹人煩厭。「I am so thrilled of myself! Yay!」

同齡人的影響力巨大 成長期延長

儘管千禧一代對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狂妄自信,但他們的成長也受到阻礙,從青少年成長為成年人的生命階段變長。1910年上高中的孩子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數人是與家裡或工作場所的成人進行社會交往,而如今,手機使得孩子們隨時能夠社交——根據皮尤的調查,他們平均每天收發88條簡訊——他們生活在朋友們不間斷的影響下。

美國埃默里大學英語教授、《最愚蠢的一代:數字時代如何使美國年輕人變傻並危害我們的未來》一書作者馬克.鮑爾萊因說:「來自同齡人的壓力是反心智、反歷史和反口才的。年輕人在成長到23歲的過程中如此受同齡人支配,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從未有過。要在心智上成長,你必須與年長的人、有歷史的東西建立聯繫:17歲的人如果只和17歲的人混在一起是永遠長不大的。」上一代人在14歲就開始定義自己,但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在30歲之前,從未從人格類型方面去定義自己是誰,他們活得稀里糊塗。

千禧一代整天都在互動,但幾乎總是通過屏幕。你在酒吧裡看到過他們坐在一起發簡訊。從2000年開始,兒童同理心測試的分數急劇下降。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缺少面對面的時間以及更高的自戀度。千禧一代不僅缺乏使自己為他人擔憂的那種同理心,他們甚至在理解他人觀點上都有問題。

生命階段處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間的人推遲進行人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能夠從大量職業選項中進行選擇。有些選項,如社交媒體方面的工作,在10年前還不存在。

如果一個人在26歲前平均會換七份工作,有哪個傻瓜會試圖在一家公司獲得晉升?由於有了在線約會、「臉書」交友網站上的圈子以及在全球範圍內與人建立聯繫的能力,他們不再需要與高中班上的同學甚至自己國家的人結婚。由於壽命迅速延長,科技使得女性能在40多歲時懷孕,他們在推遲作出重大決定方面有了更大自由。

大陸、美國80後的苦惱

大陸從1980年代開始執行計畫生育政策,那之後出生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對應兩個父母、四個爺爺奶奶,這種倒三角形不穩定結構給這一代人帶來很多獨特點。

長輩往往太過於表達關心和愛護,孩子從小就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長大,關心、體諒他人方面就比較欠缺,在學校雖然是接受集體主義教育,但學校集體生活的壓抑遠大於溫暖,加上應試教育的高壓,和畢業後就業的挫折,導致他們傾向於宣洩壓力但行動消極、功利、不耐煩,對他人的感受缺乏深入了解的意向。

由於在童年就頻繁見證過無數長輩的婚外情泛濫、離婚率飆升,現在大陸年輕人普遍認為婚姻是一種非常不安穩而且幾乎無意義的行為,不少人都有強烈的婚姻恐懼症或厭惡症。激烈的就業競爭,加上中共違背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搞什麼醫療、教育和住房的商業化,令年輕人更是陷入蝸居、蟻族的困境中,很多80後被迫選擇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

相對於80後,大陸90後有眾多優勢,如他們上學的課本比80後有很大提高,90後由於出生人數減少,班裡學生減少,教學質量提升。而且90後的父母經濟條件明顯優於80年的父母,他們能夠享受更多諸如旅遊、出國、興趣教育等機會。

與大陸80後相比,美國80後活得也不輕鬆。目前全世界失業的年輕人至少有三億人,經合組織發達國家青年人失業率和非洲窮國相比不遑多讓,悲觀的生活態度常常彌漫在美歐年輕人中。如果說中國的高等教育將窮人拒之門外,美國的高等教育則是創造了百萬計的「負翁」。

美國學生貸款總額已經超越信用卡貸款額,在2012年就突破了一兆美元,平均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背上2萬7千美元的債務,而根據美國社會學家2010年的研究,一半以上的大學生在本科的前兩年幾乎沒有任何收入。更糟的是,在聯邦政府財政背書的情況下,學生貸款幾乎毫無節制,學生們很多意識不到巨額貸款對日後經濟情況的巨大制約。

美國學生貸款總額已經超越信用卡貸款額,在2012年就突破了一兆美元,平均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背上2萬7000美元的債務。(AFP)

現在美國失業人群中,18到34歲的年輕人占了45%,人數多達560萬,還有470萬年輕人處於就業不足的情況,被迫幹著兼職或者自由職業。經過多年的高等教育,大學畢業生已經不樂意從事藍領製造業工作。其實就算他們想幹藍領也沒得幹,這類工作要麼外包給了富士康,要麼被機器人取代,而矽谷、好萊塢這樣的創意行業仍無法創造足夠的工作,更遑論來自中國印度留學生的激烈競爭。正因為如此,美國學生貸款的違約率預計高達40%。

「上帝知道他們會成功」

不過也有人看到了千禧一代的正面優勢。有人說千禧一代是最具威脅、最激動人心的一代,這並不是因為他們試圖推翻統治階級,而是因為他們是在沒有統治階級的環境下長大的。工業革命大大增強了個人的力量——人們可以移居到城市,做生意,讀書看報並建立組織,信息革命更是令人們進一步獲得力量,使人們掌握了能夠憑一己之力與大型組織競爭的技術:駭客對抗企業,博客寫手對抗報紙,恐怖分子對抗政府,網路視頻導演對抗電影製片廠,應用軟體製作者對抗全體產業。千禧一代不需要長輩的我們,正因如此,我們懼怕他們。

長輩可能覺得這批80、90後人無所事事,但只消一個書房加一臺電腦,可設立一個世上最大的網站,也可駭入白宮看機密。一部相機加一個年青人,自拍一段獨白放上YouTube,如《紐約時報》上月報導的Jenna Marbles(超過十億點擊的美國少女),點擊率遠超無線電視劇,拋離亞視總體收視,年收入幾百萬港幣自給自足。一群年青學者,加中學大學生,隨時動員超過十萬人爭取自由和民主,愛港力和蛇齋餅粽之群望塵莫及。

自拍、自我、自戀的一代,可能不需要上一代,用這一代的方式建構一個新世界,當長輩們大聲疾呼說要「打造什麼平臺」時,這班食鹽食米都少的一代,板著面孔,呆看著電腦,到網上Click幾下,一個平臺就此誕生了。同桌吃飯,你的孩子低頭玩電話,千萬不要假設他在看色情網站,可能在讀《經濟學人》和《外交》雜誌,思想世界大事,充滿盼望地祝福一句:他們還是明日的社會棟樑。

這一代人不容易受權力左右思想,厭惡不公義、抗拒建制,絕不服從專制,嚮往理想民主,身體力行追求自由,對價值和文化取態差異包容,自戀卻又合群,用來自拍的電子器材,又會拍下極權罪證瘋傳網上,夢想在網上一夜成名,也會將當權者的勾當揭露在網際網路,有獨立目標而又要得到同輩認同,性格複雜的一代,利用網際網路重建了更自由公開的世界,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

據《時代周刊》報導,千禧一代能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他們所投身的傳統機構中做得更好。在15年來一直負責徵兵工作的加里.斯蒂特勒看來,千禧一代比他接觸過的其他群體更讓他印象深刻。他說:「我剛開始負責新兵招募時,入伍的新兵都是那種做、做、做的類型。這代人是在做事情之前先想、想、想。他們一來就會說,『我想做這個,然後等我做完了這個,我想做那個。』」

就連對千禧一代的自戀感到擔憂的心理學家也認同一點:千禧一代很陽光。他們既不冷嘲熱諷,也不百無聊賴。沙恩.史密斯主管的公司從事與千禧一代相關的業務,他說:「他們的積極樂觀讓我吃驚。網際網路上過去是正面與負面的東西各占一半,現在正面的東西占到九成,負面的只占一成。」

很多人發現,千禧一代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喜歡小打小鬧但不做白日夢,他們是懂得利用技術來享受生活的人。他們的世界是平坦的,所以他們沒有領導者,他們希望得到持續的認同——他們在更衣室試衣服的時候就會把照片發到網上。

他們非常害怕錯過任何事情,他們說話時非常喜歡使用簡稱。他們崇拜名人,但是在崇拜名人時不會心懷尊敬地保持一定距離。即使信仰上帝,他們也不喜歡去教堂,這是因為他們不認同大型社會組織;30歲以下的成年人當中有三分之一沒有宗教信仰,這一比例創下歷史紀錄。

他們希望有新的體驗;對他們來說,體驗比實物更加重要。他們矜持淡定,沒有那麼多熱情。他們見多識廣,但較少付諸行動。他們有商業頭腦。他們有金融責任心;雖然助學貸款額創下新紀錄,但他們的房貸與信用卡債務總額比有記錄以來的任何一代人都要少。他們熱愛手機,但是討厭打電話。

千禧一代會孕育出最優秀樂觀的新一代創業者嗎?抑或是他們不過是在期待得不到滿足時一蹶不振的庸人?這恐怕只有時間老人才會知曉答案,也只有80、90後的行動才能證明誰是誰非。◇

本文轉自328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海外華人培養孩子的誤區
梔子花開:被放假被自戀被甲流
選雨傘看你的自戀程度
神秘生活最後五年 拉登自戀窮途潦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