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漢齋》後記

作者: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這本《不知漢齋》的文章都選自我的部落格「語國一方 Hugo’s Corner」,集結成書的想法來自內人,不過付諸實際行動,積極進行選文、編輯,則是一兩年之後的事了。正式與書林出版公司接洽,直至付梓問世,又過了不算短的半年光陰。

《不知漢齋》得名自我東吳大學的研究室,此書齋位於外雙溪校區清幽的教師研究二樓。當初要給這本書取名字時,曾經想過其他的點子,但總覺得這些點子都不盡如意,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正當為此事猶豫不決之時,我卻回過頭來想到了這個我多年前自創的「不知漢齋」。「不知漢」這三個字的靈感來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體現的是我內心嚮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逍遙之樂。「不知漢」同時也可理解為「多所不知的漢子」,我生活經驗較為貧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因此不知漢也可作為我現狀的描述。同樣的三個字,一個動賓結構,一個偏正結構,巧妙地表達了理想與現實的雙重意象。

「齋」字為文人雅士的小屋,作為我研究室之名,完全可以理解,但作為書名,似乎有點破格。然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內有屋,屋即是齋,如此說來,以「齋」字作為書名,也不無道理。

我的部落格「語國一方 Hugo’s Corner」成立於2006年5月4日,當初的想法比較單純,就是運用新時代的作法延續我年少時寫日記的習慣。但由於部落格是個公開的園地,因此不能像寫日記一樣,把所有內心私密的事都往裡頭寫,有些話只能講到嘴邊,點到為止,到最後知者知之,不知者依舊不知。

我部落格的文章可粗略分為兩大類,感性的心情和理性的心得,本書的各篇都是經內人挑選、內容偏感性的一些軟性文章,這些文章有的還投給報社刊了出來。本書的選文涵蓋了感情、親情、家庭、師生、生活、旅遊,在含蓄委婉之間記錄了這幾年我內心的起伏轉折。

2007年秋恰逢東吳大學給我休假一年,我選擇到南京大學訪問,藉這個難得的機會給自己放空休整。也就是在這寶貴的一年,我四處遊歷,勇敢探索,在部落格裡記錄了身體和心理的足跡,引起了內人的注意,促成了這一段的兩岸佳緣。事隔多年,如今又由內人主動出面,幫我彙整了她認為比較適合珍藏的文章,拙作得以出版,主要功勞歸她所有,謝謝!

書林董事長蘇正隆老師多年來對我的提攜照顧不遺餘力,今天還在百忙之中惠賜序言一篇,不勝感激。書林出版公司為本書的出版出力良多,在此一並致謝。

如讀者所知,拙著諸文來自部落格,雖經微幅改寫,弱化文章明顯的時空脈絡,然而部落格的特性可能還是清晰可尋。文章 出自我筆下,照片來自我手中,若有任何錯誤不妥之處,還請讀者諒察指正,以便再版時修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些樹,種在道路兩旁,疾駛過去的車輪濺出的髒水噴在樹幹上,天空漂浮著的濛濛細灰,靜悄悄地下來,蒙住每一片向上張開的葉。
  • 旅居德國著名環境學者王維洛撰寫的《三峽工程三十六計》出版發行了!這是當前世界上在各種文字中,第一本系統記載論述中國三峽工程是如何開始,在進行中使用了什麼手段,以及三峽工程將會給中國的環境與民眾帶來哪些問題的書籍。
  • 人生的際遇難料,緣分無時,難以強求,緣分來時,難以阻擋。1982年出國,希望能在內科學深造。陰錯陽差,或說是因緣際會,在許多貴人相助之下,以一種「隨緣/不強求」的心情,進入了放射腫瘤科的領域,沒想到竟然誤打誤中的深深愛上這一專科。
  • 新聞記者出身的美國作家瑪夏.漢彌頓2007年3月出版了一本小說《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以東非肯亞用駱駝運送圖書,當作偏遠地區民眾的精神食糧或教育工具的實況為背景,虛構出一篇長篇小說,敘述文化差異下,所謂的國外救助活動所帶來的困擾。
  • 我們的人生有時候也難免會發生這樣的事,花了好大的力氣、好多的時間之後,竟然發現一切不但白忙一場,而且要回到原點還不容易呢!欲哭無淚啊!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幽默。
  • 我想這樣的經驗多多少少烙印在一般人的心中,以致於當談到有關「死亡」的議題時,便唯恐避之不及。「死亡」似乎有種神秘力量,需要面對它,卻又想逃開它,最好還是不要提起它。
  • 我們生活的世界目前正快速地在轉變,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就像《綠野仙蹤》裡的桃樂絲一樣,感到自己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彷彿我們被拋擲到怪異的國度 上,放眼望去全是一片陌生。
  • 她的睿智話語如荒漠甘泉般汩汩而出,讓人看了不僅歡喜,更有如被洗滌後,一片清朗…
  • 在雷曼破產一週年之際,許多人開始檢討,當時美國財政部不去救它,是不是對的?
  • 不追洋物,主題非關西方文明,而是觀看與感覺那個時空下,「人」與「事」、「地」交會,所展現具有時代風的世相人情,許多還深藏、綿延到當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