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困頓 中共多省官員進京「哭窮」

人氣 19

【大紀元2013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共當局發佈年中各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大幅放緩。但新開工項目總投資狂飆近50%,中共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出現異常增長。近期中共多省市官員前往北京,希望中共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

中共多省官員北京「哭窮」 以圖「跑部錢進」

近期,中共多省市官員前往北京,面見中共財政部主要領導,哭窮表示:本省經濟底子薄,希望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連GDP總量第一大省的廣東省,其省長朱小丹上月也面見了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期望予以支持。

有分析認為,在中共財政收入增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中共地方官員對中共財政部尋求救助顯得意味深長。從中央對地方的失控,到地方諸侯割據欲與中央分庭抗禮,現在地方又開始不斷算計中央。

有中共國資委人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中共地方政府一把手頻頻跑北京,是這些人認為連被稱為富得流油的廣東都張手要錢,別的地區應該跑的更勤,正所謂「跑部錢進」,「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窮怎麼會騙到專項資金呢,只要對地方經濟有決策權的都拜到,給國資委、發改委、國土部等等都備了厚禮。」

中共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異常增長

根據中共財政部的通報,要完成全年收入預算任務很艱鉅。上半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685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增幅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同比增長7.9%,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

進入7月中旬,中共各地方政府相繼公佈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情況。在外需疲弱、國內經濟增速連續下行後,多數已發佈通報的省市縣收入增幅則有降低,也有部份省市財政或稅收收入出現異常增長。

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財政收入在一個月間就出現了變化。據該市財政局公佈,截止5月底,鄂爾多斯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18.5億元,同比下降15.8%,在內蒙古墊底。但到6月底,該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411.8億元,總量繼續為全自治區第一。

據該市城投公司今年6月30日在銀行間債市發佈的公告稱,鄂爾多斯經濟與財政對煤炭行業的依賴度高,受煤炭行業景氣度下行的影響,2012 年以來該市的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放緩,2013年1-5月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5.8%,未來短時內財政形勢不樂觀。

安徽馬鞍山市、江蘇鹽城市也有類似財政收入突然增加的情況,有稅務官員稱,這與非常規徵稅手段有關。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少數中共地方稅務機關,採用房地產開發企業集中開會的形式,達到了突擊繳收的效果。

年中數據顯地方經濟困頓

從目前中共當局已經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增速在大幅放緩。GDP二季度比一季度下降,其中工業與出口等均放慢。從各地數據看,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已經是大範圍、普遍現象。據陸媒報導,有中共多省級官員明確表示「完成全年增長目標任務難度不小」,甚至重提「保增長」。

對於目前中國經濟運行的狀況,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6月底舉行的中國省區市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上概括為:經濟增長呈下降趨勢;出口實際增長明顯放緩;消費增長有所下降;製造業投資增速出現下滑;基建投資難以維持高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長將出現一定幅度回落;企業回補庫存進程受阻;財政收入和企業效益滑坡;金融領域出現社會流動性寬鬆但銀行流動性緊張。

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稱,從對上半年經濟形勢的調研看,今年經濟增速比去年回落,是大範圍、大面積的現象。很多地方到了年中都感到年初經濟增長目標定得偏高了,要達到年初的目標壓力非常大,有的城市參與GDP核算的20多個指標中絕大部份出現了增速回落,甚至有的出現了負增長。

新開工總投資狂飆近50% 仍是中共拉動經濟手段

在消費、出口增速下降趨勢明顯的背景下,投資仍被作為下半年支撐經濟回升的最重要手段。6月以來,中共多省政府已經行動,或召開會議,或採取新舉措,確保投資較快增長。

6月份幾乎所有的數字都不太好看。6月廣義貨幣(M2)餘額10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比上月末回落1.8個百分點。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是8.9%,比4、5月份的9.3%、9.2%有所下降。

6月的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高達618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左右,這是前幾個月的3倍左右的增速。這表明,目前中共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發力,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各地的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儘管加快,但是在資金問題不能完全到位的情況下,能否持續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

有專家表示,目前各地停工的的高鐵涉及到幾千乃至上萬公里,審批過的大批地鐵和城際鐵路目前大部份毫無動靜。即使目前項目審批權已經下放,地方投資的錢從何而來,仍是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謝田】錢荒能否逼出中國政經改革
中共公佈GDP背離前期經濟數據  各界詫異
外媒聚焦中國第二季度GDP繼續放緩  有停滯風險
簡天倫: 福兮禍兮 地價再創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