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藝術師──修辭】1 譬喻法

font print 人氣: 49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7月22日訊】「修辭學」是作文裡最重要的加分元素之一,它的功用就像菜餚裡的調味料一樣,是學習作文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提升語文能力的不二法門,好好練習,作文肯定會增色不少。

在實際教學運用上,老師可以先布題,搭配圖片、影片或小遊戲引起動機,再援引實例讓學生充分了解後,繼而讓學生實作,最後一一訂正後分享回饋,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以下舉出幾個常用的修辭法讓學生練習。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用形象比較具體、易懂的一種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形象比較抽象、難懂的另一種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喻」或「打比方」。一般常用的譬喻法可分為:

1.明喻:運用「甲像乙」的句型來做比喻,而甲就是要說明的主體,乙就是用來比方的對象。舉學生易韋廷習作為例:「從山頂俯瞰高雄平原,田園就像一塊塊的方塊酥。」

2.暗喻(隱喻):運用「甲是乙」的句型來做比喻,不像「明喻法」那麼直接,而是在句子裡隱藏比喻的痕跡。舉學生李妙芸習作為例:「西瓜是地上的綠棋子,菜花是瓜園裡的美人。」

3.借喻:把主題隱藏起來,借用某種事物來比喻,由讀者自己去猜想所要表達的主題,並在文句裡省略了「像……」(「明喻法」)、「是……」(「暗喻法」)等關鍵字眼。例如侯千喻的習作:「天空有一道七彩的橋和一顆大火球。」其中「七彩的橋」指的是彩虹、「大火球」指的是太陽。

「譬喻法」是寫作時最常用的修辭學方法之一,在教學的應用上,可用學童切身或認知的人、事、物命題,如家人、四季、文具用品等,讓他們有初步認識後,再進行創作,就能發揮很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鄭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漢語的文化特色,顯得非常精煉玄妙,有時短短的幾個詞句,就能夠豐富地表現出非常廣泛的內涵。其中,「互文」作為古漢語常用的一種修辭格,是一種富有彈性變化的語意結構,能夠創造出多維度的語境效果。
  • 在傳統文化的研習中,我發現古漢語詞組不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還與單字的讀音有關。比如「舉措」一詞…
  • 禮儀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處處體現著誠敬謙讓。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漸為世人所遺忘。謙詞敬語就是用禮貌的語言,自謙和敬人的話。漢語中用於自謙的,稱為謙詞;用於對他人表示敬意的,稱為敬語。期盼身為華人的我們能以謙詞敬語,重現「禮儀之邦」的風範。
  • 「前音後定」是現代漢語中個別詞組的讀法,也就是說一個詞組中前面字的讀音,是由後面的字決定的。
  • 我們知道「Mrs.」(太太、夫人)的發音是missis,可是missis的字中並沒有「r」這個字母呀,其實這個「r」的由來必須追溯到18世紀。
  • 語文中,引用別人的話、典故或俗語,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或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叫作引用。一般常用的引用法可分為:
  • 講話行文中,將平敘的語氣轉變為詢問語氣,以吸引聽眾或讀者注意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設問法。一般常用的設問法可分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