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

察覺 放鬆 改善音樂練習之運動傷害

文 /沈亮寬
font print 人氣: 33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7月27日訊】對於許多藝術表演工作者或運動員,良好的肢體運用至關重要,然而一些音樂家或運動員因不當姿勢而造成運動傷害的例子相當多,我自己也曾因肌肉的使用不當而造成背部及手腕筋部拉傷,花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做復建,並因而妨礙了我的演奏生涯。因此,不管學音樂是走職業或興趣,都要懂得如何適當的使用正確的姿勢,以放鬆、協調及和諧運用來達到安適的練習過程。

坊間如何引導學生放鬆的技巧或方法多如過江之鯽,方法的利弊也是見人見智。在此針對「亞歷山大放鬆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做一概括性的探討。那是十幾年前我參加的一個音樂夏令營中所學到並行之有效的方法。

●「亞歷山大放鬆技巧」建立好習慣

什麼是「亞歷山大放鬆技巧」?這個技巧最早期是澳洲的一位莎世比亞舞臺演員佛蘭德瑞克‧亞歷山大(Frederick Alexander)所提出的,目的是重新檢視人類生活中的簡單動作,透過思考、過濾來使自己的身體找尋到最和諧及容易的狀況。我個人從學習這個技巧中歸納出三點即是:一,我們先觀察並去發現一個人不正確的使用肢體來練習的行為;二,把這些觀察到的行為加以重整和學習;三,經由學習、重整後養成新的及正確的動作行為。

以學音樂為例,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屬於在某些特定姿勢中,無法完全放鬆或無法取得肌肉間的和諧感而導致需要使用一些奇怪的部位來輔助的情形,例如手指或手掌的緊繃。在長時間姿勢不正確的練習下,這些繃緊的肌肉或肌腱等處,會慢慢的形成痛點並逐漸延伸至手臂或至背部肩夾骨處,造成酸痛、疼痛或抽痛,進而產生肌腱炎、五十肩或網球肘等毛病,嚴重者甚至留下終生的疼痛及其他後遺症。當意識到自己肌肉或姿勢的使用不當,除了休息放鬆以減少長時間緊繃造成的疼痛外,還可以做「亞歷山大放鬆技巧」來修正並重新學習正確的使用方式,最後將其矯正至建立正確、良好的新習慣。

●控制頭顱及軀幹的互動關係

「亞歷山大放鬆技巧」一開始是「頭部」的控制。因為「頭部」是造成人體身體垂直線的主要因素,所以控制頭顱及軀幹的互動關係便是主要因素,而最重要的原理是要以想像自己的頭被輕輕地擱在脊椎骨的上端,放鬆而不要去緊控它,把所有重量往下沉並以非常放鬆的姿態來維持此姿勢。

一般人經常由脊椎及頸項來控制我們的頭部,無形中牽動、拉扯著肌肉,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而無法放鬆,酸痛隨之而來,久而久之還會發炎或失去肌肉的控制力。因此,有意識地去感覺頭顱只是輕輕擱在脊椎上方,頓時,全身也會感到柔軟、鬆弛。此技巧相信人是可用「心」和「意念」來改變並除去舊習。了解自身難處所在,便可藉由觀察來發現自己肢體或肌肉使用不當之處,接著找尋新的且有效的方法使肢體運作更自然、輕鬆,無形中學習者的問題得到妥善的「改善」與「解決」的正面訊息,更會帶給學習者自信。但切記,舊習可除,卻非一朝一夕,是需要相當的毅力及練習,最終才可達到所要之效果。

「亞歷山大放鬆技巧」的老師們通常不需以贅言來描述,他們大多以手來引導並接觸學習者,因為這是最直接的以手引導頭懸立在脊椎上端的輕鬆感。「不要努力去做,但要努力去不做」(Do not do it too hard but undo it)是「亞歷山大放鬆技巧」的名言。它是一種根本治療,將其放鬆感、輕盈的帶入音樂的練習,相信惡習可慢慢去除,最後達到一種全身協調之和諧感,音樂的練習可以更安適、更自在!

◆ 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4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學生涯中,常有學生或家長抱怨某些練太久的曲子可否換成新曲子,以免太枯燥而索然無味?有時也會遇到學生、甚至家長來請求不要練習基礎的東西,如音階、琶音等等行不行?又或者少練一點可不可以?而我總是反問他們,是不是可以不吃飯或、天天喝幾口水來過日子呢?
  • 許多學生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時常會忘記或忽略慢練的好處,總認為快,才能顯現自己的了不起、才感覺過癮,殊不知欲速則不達,一味求快,很容易浮現技巧性及音樂性的問題,致使練習進程遲滯不前;相反的,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練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許多人時常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只有聲樂、銅管或任何吹奏的樂器,因有換氣的需要,才需要呼吸,殊不知鋼琴、弦樂器或甚至打擊樂器都需要呼吸來幫助肌肉和心情的放鬆,並藉由呼吸來提升演奏及詮釋的技巧。手指技巧固然重要,但這些技巧都需要一條無形的扭帶將之串起而組成有生命的樂音,那就是呼吸。
  • 教學中常會遇到學生搞不清楚休止符這個符號真正的用意在哪兒,大家都知道休止符是「休息」,但卻極少數人會將它視為「音符」。當學生對於休止符可有可無的對待,時常讓我感到不解,我便問他們一句話:「你們認為無法開口說話而需用手語的人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都是人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休止符也是和其他音符一樣的。」
  • 許多學生在音樂演奏開始前,往往耐不住性子就急忙的開始;或演奏完一曲時,就急忙的將手中的樂器放下,好像多停留一秒鐘都覺得多餘。然而,從這一小小動作可以看到學生對待樂曲的態度,並且透露其音樂老師的教學品質。
  • 許多學生在音樂演奏開始前,往往耐不住性子就急忙的開始;或演奏完一曲時,就急忙的將手中的樂器放下,好像多停留一秒鐘都覺得多餘。然而,從這一小小動作可以看到學生對待樂曲的態度,並且透露其音樂老師的教學品質。
  • 我喜歡開車時聽音樂,在懷兒子的整個孕期,車上聽音樂的習慣也從無間斷過。兒子出生後,不論孩子是否聽懂,我一定放上各式各樣的音樂讓他聆聽。隨著他漸漸長大,邊聽音樂我就會邊告訴他關於曲名、簡短的作曲家介紹及一些我自己對曲子的理解和曲子應用的手法等。當樂曲中的樂器出現比較特殊的手法,如振音、裝飾音或不同之拍號等等,我都會告訴兒子並以最淺顯的解釋讓他知道,甚至有時不管他是否能理解或聽懂,我純粹只是想讓兒子知道我的想法而已。我深信,久了,孩子不但會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也慢慢會開始發問,並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 音階(Scale)的練習,相信對許多學生而言,經常是苦不堪言的一件事,但它卻又是學習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練習之一。大部分的學生練習音階很容易流於只重視速度,而忘了這枯燥的練習也可以是很有特色及感情的。
  • 自古以來,只要是學習一門技藝,大部分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也正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模仿名家或老師的演奏方式是學習者最初的一個重要階段,從手型、指法、位置和動作,再擴展至每個音的音響要求和把握,以及對整個樂曲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學習者都可以先試著模仿。然而,模仿只是一個階段,而不是學習者最終追求的目標。藉由模仿而慢慢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後,詮釋的音樂才能有自己的風格。否則,一味的模仿,技術再純熟只是抄襲而已。
  • 在學習音樂的初始,學生們大多會將老師的話當成一道聖旨來聽從,被動的等待下一個學習指令。但音樂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練習的過程,老師不可能隨時在身邊給予指導,因此一開始幫學生培養自我練習的好習慣,減輕學生們的依賴心理,即是關鍵的一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技巧的熟練,老師也該訓練學生擁有自己的思考及批判的能力,最終訓練學生成為他自己的老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