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張大千逝世30週年 巴西故居三石贈臺北故宮

人氣: 3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3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今年適值國畫大師張大千逝世30週年,他於1953年遷居至巴西,購地苦心經營心中理想的庭園—八德園。但由於巴西政府徵收八德園所在興建水庫,且巴西決定承認中共政權,讓原盼尋找一塊乾淨土地安身的張大千初衷幻滅,而且他也想好好醫治眼疾,故於1969年移居美國舊金山續住,八德園也就從此頹圮,直到1989年淪入水庫底下。

國立故宮博物院8月1日舉辦張大千故居八德園三方巨石捐贈儀式。巴西僑領李伩祥伉儷二十多年前將即將要沉沒於水庫的八德園三方巨石:「槃阿」、「五亭湖」與「潮音步」救出,追隨著張大千足跡因緣際會運送回台,該三巨石在張大千定居巴西(1953年)之一甲子後終與「摩耶精舍」同一宿命,獲得良好歸宿,歸入故宮管理意義非凡!倘張大千地下有知,也應該含笑九泉了!

張大千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網路圖片)

國畫大師張大千生平

張大千,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生於1899年。張大千20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他曾赴日學染織,又入寺為僧,並在戰火中遠赴敦煌臨摹壁畫,期間對於石窟之大小皆詳予調查編號,得二百零九窟,並考察壁畫之時代與風格,編撰成《莫高山石窟記》一書。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

摩耶精舍大畫室張大千蠟像正揮毫作畫,栩栩如生。四壁懸掛紀念性如敦煌石窟前的留影,兄長照片和母親、老師的書畫作品等。(攝影:鍾元/大紀元)

1949年,中共竊據中國大陸江河變色,張大千赴印度展出書畫,此後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張大千雖四處遊歷,對居所卻十分考究,不論四川「梅邨」、巴西「八德園」、美國「可以居」和「環蓽盦」到台北「摩耶精舍」,均極富園林之勝。

已故國畫大師張大千贈送給女兒張心嫻的1幀六摺巨型潑墨山水屏風將於下月初在香港展出。(中央社)

張大千稟賦過人,畫學融會前賢精微,卻不為所拘,自開潑墨潑彩畫法,因被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 並在世界各地頻頻舉辦個人畫展,他將中國畫介紹給國際社會,真正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張大千榮獲國際藝術學會金牌獎,被推選為「全世界當代第一大畫家」,為中華民族贏得巨大榮譽。

張大千《魚籃觀音》(網路圖片)

共產黨當政後,中共高層曾多次邀請張大千回歸,其中周恩來讓有關部門,擇機動員張大千回國,但至死,張大千都未再踏上故土一步。張大千年近80歲時,他的思鄉懷國之情越來越重。他想落葉歸根,回到祖國的土地上。1976年,張大千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廬山圖》後,不幸於1983年病逝,享年85歲。

近日,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一幅《潑彩山水》巨作以2.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拍賣成交。(網絡圖片)

在文革期間,當年勸說張大千回國的徐悲鴻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特務。在大陸幾乎沒有文化藝術家不被迫害的,就連早已作古的齊白石在文革中也慘遭批判。無數文化藝術界名人志士在文革期間慘遭迫害,他們所創作收藏的大量珍貴藝術作品被摧毀,或被迫為中共歌功頌德,在中共黨文化意識形態強迫扭曲下的思維境界中創作。張大千選擇留在海外自由的空間裏,他顯然是作出了明智而又幸運的選擇。

槃阿巨石。(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大千經營八德園經過

1953年張大千舉家遷到巴西,暫居一位蔡姓朋友的農場裡。一天下午,雨過天霽,張大千到附近山坡散步,遠眺雨後雲天,一抹晴翠,只見眼前河流環繞的山谷景色頗似故鄉成都平原。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他口吟「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古詩,手指下面一片種滿柿子樹和玫瑰的園林說:「我想買下這塊地,築一中國式花園,作為長期卜居之所。」

五亭湖巨石。(國立故宮博物院)

後經友人中介恰好地主正想回國定居而急於出售。張大千乃以8萬巴幣(當時約折20萬美元)買下了那片總面積14.52萬平方米的園林。他僱工20餘人,苦心經營,建屋闢徑,挖湖築亭,更到處收羅各種玲瓏怪石,以及遍植由海外移來的奇花異林,還養了猿、鶴、雉雞、孔雀等珍禽異獸,建成了一座完全中國式庭園格局的立體園林,取名「八德園」。

潮音步巨石。(國立故宮博物院)

至於三方巨石:「槃阿」是古稱隱士樂居之處。張大千將「槃阿」巨石立於「八德園」中,意為其遁世隱居之所。顯見他頗有在此隱居的決心,張大千於此石前之留影便是他最喜歡的照片,當然他也曾在畫作中繪描此石。

《擬唐人秋郊攬轡圖》,是張大千於1950年客居印度大吉嶺時的作品,模仿唐人筆法之作,展現雍容堂皇的大唐風範,也將張大千的傳統工筆畫風發揮得淋漓盡致。(攝影╱尚銘)

「五亭湖」畔是八德園的主要景點,三十畝開闊的湖面完全由人工開挖,周圍築「見山亭」、「夕佳亭」、「湖心亭」、「雙亭」與「分寒亭」作為歇腳避雨之所,並可觀賞山園驟雨奇景。巴西夏日多雨,當地經常似煙似霧,張大千心有所感,意有所適,一種嶄新的潑墨畫風便宣洩於畫紙上。

八德園中曾植有馬尾松五株,枝柔針長,松下幾塊石頭可供休息或垂釣。石碑上刻「潮音步」,意指風過松聲如海濤潮音,位於大湖邊。

張大千《文會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清翫雅集提供)

搶救張大千巴西故居八德園三方巨石

1986年底黃聯昇奉派赴巴西任大使,他聽聞八德園即將被水庫淹沒,於1989年前往八德園遺址探訪,雖然景象悽涼,但見張大千手澤巨石三方仍然屹立不搖,因此促請巴西聖保羅市僑領李伩祥研究搶救之道。

李伩祥與楊舒華夫婦耗資僱用工人與機具把三方巨石搶救至聖保羅自家工廠空地存放,於2008年運回台灣。李伩祥生前一直希望能幫這三塊巨石找到理想歸宿,但於前幾年過世;楊舒華向故宮表達捐贈意願,完成李伩祥遺願。

張大千《胡人吹笙圖》(網路圖片)

故宮南院「大千石庭」安放三方巨石

由於故宮接收了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成立大千紀念館,並受贈大批大千藏品及遺作,與張大千有深厚淵源,因此也欣然接受捐贈。故宮已請南院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建築師在嘉義縣太保市南部院區設計「大千石庭」安放,讓民眾藉由觀賞巨石遙想八德園之景致。

(責任編輯:孫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