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陪讀媽媽的酸甜苦辣故事

人氣 307

【大紀元2013年08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中國人自古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歷來有書僮陪伴遠行的學子。留學是當今社會的風潮,然而如今的「書僮」則由母親替代。 每一個送孩子遠渡重洋、出國留學的家長最初的願望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來成為更出色的人才。
  
無論成功與否,孩子都將按照他們自己的軌跡成長。而作為陪伴孩子的媽媽,耗費10年、20年的時間再也無法彌補了。許多人的婚姻已名存實亡,她們遠離家鄉,放棄已有的事業和熟悉的生活環境,帶著孩子生活在陌生的國度。
  
陪讀或許是亞洲人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是苦是樂,冷暖自知。陪讀如同戲劇人生,過去存在,將來還將繼續演下去。但無疑其中犧牲最大的是女人——陪讀媽媽。陪讀本是為了孩子不孤單,但最後把孤單留給了自己。

不甘寂寞終至婚姻破裂

史女士帶著2個兒子與婆婆、公公生活在加拿大,先生在臺灣工作。與所有陪讀媽媽一樣,史女士初來乍到,要學會駕車,每天接送孩子上學,買菜做飯,照顧老人,所有不管男人、女人幹的活都讓她一個人頂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長期面對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史女士感到的只是孤獨和壓力,沒有任何生活的樂趣。
  
她決定要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後來她參加一個交誼舞團體,經常出去跳舞。結果招致婆婆的非議、指責,回家給臉色看。史女士不服氣,「越這樣對我就越不回家。」於是繼續在外面跳舞。後來認識一個舞伴,這位舞伴是位離婚男士。日久生情,最終跟這位男士好上了。
  
消息傳到史女士婆婆那裏,結果招致婆婆、公公責罵,還強逼著兒子跟她離婚。最後,先生不原諒她,大兒子也不原諒她;只有小兒子理解她,知道媽媽的心酸,認為「媽媽不容易,沒有錯,有權尋找自己的快樂。」於是史女士帶著小兒子搬出來跟那位男士生活在一起。

陪讀需要多方權衡

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區慕啟認為,陪讀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婚外情和親子關係問題。由於長期分居,孤獨是婚姻中雙方必須面對的問題。陪讀的大多數是女性,來到異國他鄉,女人獨自承擔所有的家庭責任,有金錢作支撐後盾的還好一些,有的陪讀媽媽還要承擔家庭經濟負擔,這樣的情況就更糟了。有的關係本來就不好,長期分居,對本已脆弱不堪的婚姻更是重創。
  
區慕啟談到,親子關係是陪讀媽媽普遍面對的問題。「即使是正常的家庭環境,兩代人的溝通都存在問題,何況單邊家長與孩子相處。媽媽需要每天管著,而爸爸偶爾來一次,關係相對親密,孩子們會認為媽媽對他們的管制太多,從而產生牴觸情緒。」
  
區慕啟表示,在新的環境裡,孩子適應能力比大人要強,他們在學校裡很快就會有自己的朋友,英語水平也提高很快;而陪讀媽媽就總是在原地踏步;文化的差異,也使得孩子與母親的溝通發生障礙。差異越來越大,隔閡越來越大,孩子從當初的弱勢地位慢慢變成了主導地位,雙方的心理隔閡越來越大,最後變得兩人無話可說,於是母子關係更疏遠。
  
區慕啟建議,當陪讀無法避免時,應該考慮時間盡量不要太長。平時要盡量與對方保持密切聯繫,一般2、3年時間問題還不大;但時間太長一定會出問題。決定陪讀以後,要考慮新環境是否有親戚朋友,是否有一個適合的團體支持,同時也要調節自己情緒,擴展生活圈子,避免走入牛角尖。◇

========================

孤獨是揮之不去的夢魔

京女士原是北方一個大城市的海關職員,先生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他們處於有權、有錢、有閒階層。 2003年,她陪兒子來加拿大。當時兒子剛讀完小學,來到這邊上7年級。
  
剛來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京女士甚麼都要靠自己。雖然不缺錢,但有很多事情不是有錢就能辦到。不像在國內,朋友多,加上工作單位熱門,捧場的多,辦事很容易。在這邊雖然也有朋友,畢竟不如國內,有許多事情幫不上忙。比如買房子、搬家等,對女人來說都需要獨自面對。
  
事實上,在京女士出國之前,她的先生已經找了一個「二奶」,只是京女士不知道。當時他們還商量好,為了出國方便,辦了離婚手續,只是在親戚之間沒有表露出來,大家都以為他們的關係很好。
  
京女士的先生承諾,給她們母子提供足夠的金錢在這邊生活。京女士每年回中國度假2個月。在這2個月時間裏,先生對她特別體貼,常買大把的玫瑰花送給她,逗她開心;帶她到處旅遊,買名牌服飾。來到這邊探親,也表現特別好。平時京女士每天都得按時給兒子做飯,先生來以後,不讓她做飯了,每天帶著一家出去吃。
  
儘管表面上京女士並不知道丈夫有二奶,或許因為心靈感應,心裏總是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加上剛來時的適應困難,京女士流露出想終止陪讀生活,回到中國。但她的先生總是好言相勸,讓她在這邊好好呆著。特別是給她一個更好的理由:先生在官場,萬一有個風吹草動,也好有個退路。
  
陪讀的日子漫長又無奈,京女士感到最大的痛苦是孤獨、寂寞。剛開始跟孩子的關係很好,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青春叛逆期,與媽媽越越來對抗;加上英語越來越好,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母親的英語水平沒有多大進展,於是跟母親的交流越來越少。
  
每當孩子不聽話,與孩子發生矛盾時,京女士很無奈。打電話到中國找他爸爸;而遠在中國的父親更是無能為力,只能瞎咋呼一下。
  
現在孩子上大學了,有了女朋友,跟母親的溝通就更少了。此時京女士也已年近50,處於兩難境地。孩子大了,也不需要陪讀了。可是離開中國已經很久了,不可能再找回原來的職業,朋友圈子也疏遠了,再回中國已經不可能。留在這裡,也無奈,只能獨享孤獨。好在京女士這10年間讀了個幼教文憑,或許將來可以找個幼教工作打發時光。◇

========================

艱辛付出 苦盡甘來

晏太太(化名)在臺灣曾是一所大學的講師。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20年前帶2個女兒到加拿大,先生繼續留在臺灣經商,每年來加拿大探親2、3次。每次來都對太太、孩子特別好,照顧他們生活起居,買好吃、好喝,好玩讓太太、孩子開心。在朋友圈子中晏太太特別受人羨慕,認為她好福氣,找了個「標準好先生」。
  
事實上,晏太太的先生在臺灣早已有人,而且生活在一起,只是晏太太蒙在鼓裡。後來風聲傳到了晏太太的娘家,於是晏太太授權給娘家人開門查看。通過警察開門,發現裡面果然住著另外一個女人,家裏擺滿了那個女人的日常用品,佔據本該屬於晏太太的空間,客廳還掛著她先生與那個女人的合照,儼然以女主人自居。
  
聽到這個消息,晏太太十分震驚。然而痛苦歸痛苦,生活還得繼續。晏太太不想讓孩子生活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於是只好「打落牙齒和血吞」,好言相勸,希望先生不要毀壞婚姻。
  
好在她先生並不真想離婚,也知道自己錯了,於是跟太太說好話,讓太太重新接納他。「我在這邊掙錢這麼幸苦,只是放鬆一下,逢場作戲而已。」
  
晏太太看在過去先生對她好的份上,原諒了他。此時正好孩子也大了,於是毅然決定放開孩子,讓他們獨立生活,回臺灣陪先生。
  
20年過去了,晏太太結束陪讀生涯,回到臺灣跟先生重新開始。回到臺灣後,沒想到,他們還能在很多事情上配合默契。晏太太與先生的關係越越來越好,晚年生活很幸福。儘管付出了20年的艱辛,總算苦盡甘來。
  
如今,晏太太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大女兒、二女兒兩人都從醫科大學畢業成為醫生,姐妹倆都找了個醫生作丈夫;小兒子也正在學牙醫專業,3個孩子都算成功有出息。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加拿大副总理麦克勒兰祝贺大纪元出版三周年
安省證監會再禁鄧越文交易30天
華裔女移民遭加入境官威脅
望子成龍 加華裔學生課外活動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