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年輕貪官日漸增多 該賴誰?

人氣 6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8月31日訊】最近,有關「年輕幹部利用職務犯罪」的報導頻頻曝光於網絡媒體之上。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預防處處長王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2008年到2012年,該院查獲的10個職務犯罪的案件中,犯罪主體都是任職時間不長或是提拔為領導不到5年的「年輕幹部」,犯罪類型由貪污、挪用公款過渡到主動權錢交易。此外,廣東省紀委在查處的一些大案要案中也發現,「70後」、「80後」的高學歷官員普遍存在,且年輕貪官的級別呈上升趨勢。

對於這些屢見不鮮的報導,很多專家紛紛進行分析、探究。在嚴詞抨擊的同時,將其歸咎為犯案人的個人因素,稱年輕人「恃才傲物」,「在面對各種誘惑時,缺乏自律」才導致貪腐行為的發生。還有人認為,大多數年輕領導幹部很少在困難較多、生活條件惡劣的環境裡摸爬滾打,沒有經受過基層工作的考驗。相對其他人來說,他們更加容易獲取權力。因此,一旦權力在握,便有可能運用失當,違法違紀。

這樣的責難聽起來一針見血、一語中的,然而仔細推敲之下卻發現有避重就輕,規避責任之嫌。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是在社會環境中,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都處於有待熟悉、瞭解和適應的起步階段。在無法獨擋一面、獨立承擔的現實條件下,他們所能做的只有聽、看、學、體會或者積累。不管這些年輕人的性格是孤芳自賞還是玩世不恭,也不管他們所處的位置是有級別的領導還是無級別的辦事員,客觀環境的陌生感都會讓其倍感無所適從。因此,唯一能夠迅速站穩腳跟、儘快適應的辦法,便是從身處的環境中找尋可以效仿的前輩和所謂的成功者,並且為了留下讓人信賴的印象,一味聽從領導的指示和安排。尤其是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年輕人,尤其是在職位上得以晉陞的「年輕幹部」,更是需要仰賴長者和領導的栽培和提拔,才能在盤根錯節的官場上混得一席之地,為自己謀取前程。

各行各業在具體的運行中均逃離不了這樣的規則。那麼,中共「一言堂」的專制制度下,就更不允許暗藏與中共集體意志不合的私心,甚至自作主張、擅用私權。「中飽私囊、以權謀私」的罪行表面看起來是官員瀆職腐敗的個人行徑,事實上,若是沒有統一的規劃與安排,若是沒有雖不成文但已形成自然的互利互惠的原則,個人的權術絕不可能發揮出應有的成效。對於依附於體制而存活的各級官員來說,實現一切個人私利的前提是要維護中共最高利益集團的統治地位和既得利益;反之,個人的「以權謀私」也需得到中共的庇護和恩澤,在為「黨」實現最大化利益的同時,自己才能分得一杯羹。離開了這個中共擬定的「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便沒有存活的空間和可能。

因此,這些大大小小的政府公務人員,他們在入門之前就已經和中共牢牢的捆綁在一起了。而那些帶著頭銜的官員,無論級別大小,也必然有著與普通百姓不同的官方聯繫。一些「官二代」入職時間不長就連連晉陞,這些現象更是為「年輕幹部」的名錄平添了幾許包庇、濫權的色彩。由此可見,「上樑不正下樑歪」不僅僅體現在官方家庭的直接教育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位於體制金字塔尖上的最高集團進行言傳身教的指導和訴求中。不得不說,中共用一個模子打造出的官員便是那些「年輕幹部」得以效仿的楷模和標桿,而他們之所以能幹下動輒幾百萬巨款的貪污大案,絕非只因為「年輕」,關鍵在於他們作為中共培養的「幹部」身份以及在「無官不貪」的環境中越來越同化的行為和品性。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體制內的官員已然受到體制的庇護,但為何「以權謀私」的行徑仍會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到曝光和審判呢?究其原因只在兩點,或是自身對上級命令不服從,不願同流合污、與狼共舞,因此被淪為異己者強制剔除;或是勢單力薄,無奈的成為上級彪炳清廉,為自身脫罪的犧牲品和替罪羔羊。而無論是哪一種,都讓人深感痛心和悲涼。因此,是否真要加入惡黨、走進體制,與中共為伍,實在是需要反覆斟酌、慎重選擇,否則必將後悔不已。

相關新聞
薄熙來最後庭審拒做「清官」 豪賭中共 不斷拆台
曹長青:從薄熙來案看黑道共產黨
薄熙來被押回北京 庭審留下諸多懸念
酈劍鋒:當下網絡為何風雲突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