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經濟反彈短命 中共走回投資老路拖日子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國最近幾天出爐的經濟數據顯現一抹亮色。但是許多國外經濟學家警告說,中國在重回投資型增長的老路,中國又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基礎設施,並且令國企和地方政府的槓桿從一個已經驚人的高水平繼續上升。這種增長是短命的,將只會增添未來下行性的風險,拖延末日的到來。

資本經濟研究所:中國的投資型復甦不太可能是可持續的

美國在線經濟類雜誌《RTT新聞》9月11日報導引述資本經濟研究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的話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在提高勢頭,但是投資型復甦在長期來說不太可能是可持續的。

位於倫敦的資本經濟研究所指出,整體信貸強勁的增長將在短期內維持強勁的投資支出,但是帶來惡化經濟結構的潛在風險。

最近的數據顯示,8月份工業產出以一個更快的速度10.4%增長,超過7月份的9.7%,達到2012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上揚主要是受到國營企業產出增長9.5%的驅動。

同時,重工業產出出現15.6%的增長,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回升推動電力產出增長,達到2011年6月份以來的最快步伐。

週二的另一個數據顯示,中國零售業8月份同比增長達到13.4%,比7月份的13.2%更加加快。

房地產領域8月份表現糟糕,房地產開始急劇下跌,儘管由於房價上升和政策限制放鬆,開發商情緒改善。經濟學家說,建築活動進一步可能的放緩將消除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支柱。

《商業內幕》:我們不應該對中國經濟數據感到興奮

《商業內幕》9月11日報導說,過去幾天我們看到許多正面的經濟數據指向中國經濟復甦。工業產出、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業的結果比預期的要強勁。我們也看到出口飆升,中國製造業顯著改善。信貸增長也加快增長。

但是這個強勁的數據可能是短命的。首先,工業產出提高10.4%是受到基礎設施投資的驅動。基礎固定資產投資(FAI)8月份同比增長32%,而7月份的同比增長為22.8%。

「基礎設施在突然轉折當中扮演的主導角色證實了我們對可持續性的擔憂。」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姚偉提醒我們,激進的政府支出不能永遠持續。

整體貨幣和總體信貸增長是上揚。M2,一個廣泛的衡量貨幣供應的指標同比上升14.7%。社會融資總量,包括未償還銀行貸款、信託和委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和企業債券,飆升到1.58萬億元,幾乎比7月份翻番。

在中國,需要越來越高的信貸增長來獲取較少的經濟增長,這是此刻看衰中國者的主要論據。

姚偉寫道: 「我們對於增長復甦非常短命的預測來自於隨著決策者瞄準去槓桿化,中國的信貸增長將繼續減速的預期。如果信貸增長從現在開始持續上升,中國目前的增長復甦可能會持續稍長一點並且走得更遠一點。但是,這只會增添今後的下行性風險,隨著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槓桿從一個已經驚人的高水平繼續上升。」

結論是,雖然數字看起來強勁,裝點統計結果已經變得越來越昂貴。

《商業內幕》:中國又回到投資型增長

《商業內幕》9月11日報導說,中國經濟數據有兩個原因令人印象深刻。

一個是,整體上新興市場急劇下滑,而中國的上揚顯得鶴立雞群。另外一個原因是,幾個月前,有沸沸揚揚的有關「硬著陸」的談論或者至少需要立刻再平衡中國經濟。但是現在硬著陸的論調已經被擱置一邊。

儘管如此,人們談論需要再平衡經濟的一個原因是,龐大的產能過剩和經濟下滑。這製造了工廠盈利崩潰,許多沒有用的基礎設施和讓需求跟上供應的必要性。

每個人正在談論的話題表明,新一批經濟數據顯示我們又回到投資型增長,並增添了更多的不需要的基礎設施。

摩根斯坦利報告說:「增長前景和政策的影響:自從6月末以來的更多的促增長政策幫助取得相對於去年較低基礎上增長勢頭的顯著反彈。特別是,分配和調用未使用的財政資金可能加速了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這個增長加速是否是可持續的很大程度取決於進一步穩定增長政策措施的強度。在我們看來,經濟因為持續的去槓桿化過程將仍然面臨逆風,儘管反週期政策的放鬆可能減輕結構改變的疼痛。」

法國興業銀行也對於最近中國的經濟數字提出擔憂:「8月份中國的工業產出增長拋出又一個巨大的意外上揚,飆升到16個月來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0.4%。基礎投資顯著的加速顯然是一個主要推動力。雖然這一套數據對於我們的短期預測添加了清晰的上行性壓力,但是基礎設施在突然轉折當中扮演的主導角色證實了我們對於可持續性的擔憂。按照行業來說,有色金屬和發電量是整體改善的主要貢獻者。」

因此,是的,經濟在復甦,但是可能是以犧牲急需的再平衡為代價,並且可能給未來經濟設定了一個硬著陸。

《商業標準》:拖延末日到來

《商業標準》9月11日評論說,雖然中共官方數字是臭名昭著的不可靠,但是如果按照它的估計,目前的國內消費佔據國家GDP的36%,而投資佔據GDP的60%以上。儘管資本投資達到這種程度,中國增長卻放緩到大約7%,這意味著國家已經處於回報遞減的階段。不斷減少的GDP增長來自於更大的資本投入。根據一個估計,中國現在支出4美元以獲得1美元的產出增加。

過度投資已經導致中國工業和它的房地產領域巨大的產能過剩。這已經導致膨脹的債務負擔,根據惠譽評級機構,它已經超過GDP的200%。官方數字顯示中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為GDP的1.1%,這是正常水平,但是這可能不代表真實畫面,因為國營銀行常規性的滾動大型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

這裡也沒有考慮非正式的銀行和金融領域,外界估計它跟正式銀行領域的規模一樣大。根據一個報告,影子銀行的不良資產可能超過它擁有資產的70%。如果有任何狀況發生,救市計劃將比90年代中期的規模更大,當時中共政府設立了四個國營「壞賬銀行」從四大國有銀行接管超過1.4萬億元的壞賬。在1998年這相當於全部銀行信貸的15%。根據惠譽,中國銀行系統的資產從2008年到2013年增加了驚人的14萬億元,這相當於「把整個美國銀行系統添加到它的銀行資產負債表上。」

雖然這樣的數據並非完全確定,但是顯然假設中共國家主導的經濟系統可以像1998年那樣的方式吸收壞賬是站不住腳的。中共主要通過利用它對銀行領域的主導和堅持它的金融壓制政策而滾動銀行債務的方式在拖延末日的到來。但是這僅僅讓問題複雜化,因為產能過剩由於廉價信貸垂手可得而進一步惡化。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鬼城在講述由充足而廉價的信貸點燃的城市發展產生的症狀。鄂爾多斯目前的債務超過3,000億元,而它的年收入僅僅只有800億元。中國人民稱它是中國的底特律。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李克強經濟受阻 習李王鐵三角成型
大陸工業微利或虧損  新增利潤被中共權貴掌控
華日:中國經濟再平衡面臨艱難的政治鬥爭
CNBC:中國PMI回升不可持續 風險依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