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會感恩的小孩成績好態度積極

萬君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君編譯報導)在布蘭斯登(Branstens)家的白色現代餐桌前,家庭成員手拉著手進行餐前祈禱。8歲的阿里爾(Arielle)表示她感謝她幽默但已故的祖父賀拉斯,「我想念他。」到她家吃飯的三年級同學則詼諧道:「我很感激香腸。」布蘭斯登夫婦當場開懷大笑。

《華爾街日報》報導,先前的研究表明,很單純的感恩行為具有實質的好處,會感激的小孩有更積極的人生觀。東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特金斯(Philip Watkins)表示:「感恩治療對很少心存感激的人最有效。」

一份即將在2014年《學校心理學評論》(School Psychology Review)期刊上刊登的研究,針對122名小學生進行了為期一週的給予和感恩成長方面的課程教育,結果參加上述課程的孩子44%選擇寫感謝信,而對比組中只有25%寫了感謝信。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埃蒙斯(Robert Emmons)說:「只能身教、不能言傳的古老格言美德在這兒也適用。」家長需要建構這種行為來建立自己孩子的感激之情。

沃特金斯博士表示,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很多家長沒意識到。「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成年人要認識到我們同樣沒有感恩的心理。」

2008年發表在《學校心理學評論》期刊上一項有關221個孩子的研究,分析了被要求兩週裡每天列出滿意五件事的六和七年級學生。它發現,與要求列出五件麻煩事的孩子相比,他們對學校都有更好的期待而且三個星期後也對生活更滿意。

另一項研究調查了紐約市以外的1,035名高中生。這項研究發表在2010年《幸福研究期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上,它發現那些有高水平感激之情的人,比如感恩大自然的美麗和對他人的強烈感激之情,比那些較少感恩的年輕人具有較高的「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較少抑鬱、嫉妒和具有更積極的人生觀。此外,那些具有強烈購買欲與擁有成功和幸福的青少年的GPA成績呈下降趨勢,更加抑鬱以及更負面的人生觀。

研究的共同作者、霍夫斯特拉大學心理學副教授福洛(Jeffrey Froh)說:「唯物主義正好與感恩具有相反的作用--幾乎就像一面鏡子。」

2013年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的一項跟踪1976年至2007年35萬5千名高中畢業生的唯物主義研究發現,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人們對金錢的慾望明顯增加,而願意努力工作賺錢的比例卻下降。在被調查的孩子中,在2005年和至2007年間62%的人認為,大有量的金錢和美好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而在1976年至1978年只有48 %的人這樣認為。

視頻遊戲公司藝電的執行副總裁托萊達諾(Gabrielle Toledano)女士說:「我們每天晚上家人在一起吃晚飯,並且感謝爸爸做的晚餐。我們談論我是如何努力的工作以使我們可以有很好的食品。當我們叫他們吃飯時,如果孩子還沒來到桌前,我告訴他們這是不禮貌的,因為有人已經把晚餐做好了。」「他們應該在後面的辦公室或廚房工作。那有趣,因為勤奮的人在那工作。當你的朋友不像你一樣有權力時,學會感恩。」

研究人員表示,日常行為可能更重要。「表達對你配偶的感激之情。謝謝你的孩子,」霍夫斯特拉大學福洛博士說:「家長說,『我為什麼要感謝他們?只因他們做了他們應該做的,就像打掃自己的房間。』通過強調這一點,孩子們將會認可該想法,而且會按自己的方式做。」

但沃特金斯博士警告說:「不要強迫。」他的家人在感恩節時表達感謝,但這是不正式的。他說:「不要說『現在輪到你了,不管你是否發自內心說說而已。』」

埃蒙斯博士認為感恩實際上對孩子是更容易的。「孩子們對感恩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他們經常教導家長更多的感激之情,而不是家長教育他們。」

(責任編輯:張東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0月9日﹐安康寧健康之友會在法拉盛舉辦兒童與親子教育講座﹐主題為「零至六歲的兒童教養,影響孩子的一生」。講座特邀資深幼教專家劉玉文老師以其專業和實際的教學經驗介紹零至六歲的兒童教養﹐幫助父母以及兒童照顧者了解兒童發展的各個關鍵期﹐奠定兒童人格發展與智能成長的基礎。
  • 致力於兒童行為健康的心理學家凡妮莎.詹森(Vanessa Jensen)博士表示:「如果孩子哪天過得不如意或抑鬱消沉,父母最好馬上知道,而且要讓孩子把問題說出來。」
  • 生活中還是有許多教養孩子的妙招,能讓父母在有限的時間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更有效率的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 在美校園槍擊自殺屢屢發生,造成這些悲劇後面隱藏著甚麼樣的因素,其背後是教育的缺失或是道德的低落,親子教育專家孫陳小鳴強調,現在有這麼多的社會問題產生,嚴格講起來可能與在從小成長過程當中,在人格培養上的一些缺陷有關。
  • (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高雄南區家扶中心於7月24日至26日,在台中東勢林場舉辦品德夏令營,70位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童透過活動,學習兩性尊重及基本禮儀;並走向戶外,觀察大自然,培養生態保育的觀念。而籌辦此次活動的青年志工,由受助轉助人,他們立志要薪傳經驗與愛心,幫助更多弱勢學童歡度快樂充實的暑假。
  • 父母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乖巧,華人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可是有的家長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反复說,孩子反复犯,或者家長感覺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卻不領情?種種情形讓家長頭疼。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姝伶博士表示,這很多情況只是因為父母沒有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到孩子的心理世界,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聽話」的好孩子。
  • 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回家,就用百米速度衝到我身旁,淘氣地說:「此次月考我們都是狀元郎耶!夫人,有沒有打賞?」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住院病人也要感受聖誕氛圍,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25日上午在門診大廳舉辦溫馨感恩聖誕報佳音活動,院方音樂志工以小提琴、鋼琴演奏耶誕組曲,再由院方志工巧扮成聖誕老人,到門診、病房關懷病患報平安、分送糖果,場面溫馨感人。
  • 在西方國家,聖誕節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節日,他們期盼著聖誕老人的禮物。對於家長而言,他們則藉機鼓勵孩子們聽話,好好表現,以獲得禮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