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丹尼大教堂——法國王室的陵寢(下)

文/李琳

人氣 254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1月22日訊】聖丹尼大教堂地處遠離小巴黎的北部郊區,來參觀的人數遠遠少於巴黎聖母院,但這也使得教堂更有一種宗教的寧靜感。作為法國歷代王室的王墓所在,從六世紀以來到路易十八為止,幾乎所有國王都葬在此處,教堂擁有70餘具死者臥像與陵墓,在歐洲算得上是獨一無二。

歐洲埋葬君主並不像古代中國那樣奢華。中世紀時,歐洲人認為往棺材裡放有價值的東西是野蠻的行為。法國國王去世後,一般用會按照他死去時候的模樣做一個真人大小的躺像,然後在聖丹尼大教堂選一個位置安放其棺槨。在葬禮舉行完後,把先王躺像放置在棺槨之上,供王室後裔瞻仰。

所以,這個教堂既是法國國王的陵墓,又是一座精美的石雕博物館。在此可以見到死者臥像、刻畫其生前祈禱形象的雕像等,這些雕塑作品雖然表現的是死亡,但其自然的形態中有一種復活般的希望生機。在這裡不但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鵰塑作品,還能瞭解王室墓葬藝術的演變。

浩劫與修復

在戰爭與大革命中,聖丹尼大教堂都受了不幸的損壞而顯得衰敗。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和胡格諾宗教戰爭期間,聖丹尼斯修道院和教堂都受到破壞。不過,和法國大革命造成的破壞相比,14~16世紀時的情況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浩劫。

教堂內雕像:法國民族英雄貝特朗.杜.蓋克蘭(Bertrand Du Guesclin1320-1380) 之墓。(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作為在當時巴黎最優美最典雅的教堂之一的聖丹尼大教堂,因為其在專制王權中的最高象徵地位,在1793年成了法國大革命裡激進民眾發洩憤怒和仇恨的目標。1793年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第四個年頭,也是大革命一步步走向恐怖和瘋狂最高潮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的1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

聖丹尼大教堂內有眾多的雕像。(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

但激進的民眾還不滿足,1793年8月,他們手持鐵錘衝進這座路易十六祖先們安眠的教堂。他們搗毀了所有的墓葬、雕塑和教堂裝飾,教堂屋頂上的鉛板瓦、門窗上的鉛欞條都被拆走,用來製造彈藥;彩色玻璃大量損毀,或是被有心人士拆走。

但聖丹尼教堂的劫難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兩個月後的1793年10月12日,又一批更徹底的破壞者進入教堂。地面上的陵墓已經在8月裡摧毀殆盡,安放在地下的棺木卻尚未染指,而這一天的目標,就是這些君王顯貴的屍體。

破壞者走進教堂的地下大廳,這裡一共有54具覆蓋著暗紅色天鵝絨的橡木棺材。首先被破壞的是波旁王朝創始者、文治武功兼備的亨利四世的棺木。這位偉大的國王使得法國從漫長的混亂中擺脫出來,重新建立了一個統一且蒸蒸日上的國家,他之後的百餘年正是法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幾乎稱霸歐洲大陸。

聖丹尼大教堂裡的亨利四世雕像紀念碑。(楊浩/大紀元)

暴徒們用板斧劈開了亨利大帝棺木外層的橡木板,再用鑿子鑿開裡面的鉛棺,又掀掉了裹屍布。亨利四世的遺體出現了,保存狀態幾近完美,絲毫沒有腐爛,面目安詳如同入睡一般,讓人不敢相信他已經在這裡躺了整整183年。這是因為鉛棺的焊接技巧很高,使其不留一絲縫隙,空氣和水分無法進入棺內,所以屍體能經久不腐。

連同棺材一起,亨利四世的屍體被豎立起來,靠在柱子上示眾兩天。好奇的巴黎民眾蜂擁而至,其中有不少反對專制帝王的激進份子,他們滿懷仇恨的侮辱了屍體:一個士兵拔劍割下亨利四世的白鬍鬚按在自己的鼻子底下,大叫「現在我有信心啦,我們一定能打敗所有的敵人!」還有人打落老國王的門牙,或者撕碎包裹身體的屍衣。兩天之後,遍體鱗傷的遺體被抬出教堂,扔進附近瓦洛阿公共墓地裡剛剛挖好的深坑。

亨利四世之後輪到路易十三,路易十三之後則是赫赫有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是最後一個被搬出聖丹尼教堂的國王,這天是10月16日。也是在這一天,差不多同一時刻,在巴黎中心的革命廣場上,末代王后瑪麗.安托瓦奈特走上了斷頭台。

光陰流逝,大革命的暴風驟雨過後,1805年拿破侖主持修復了聖丹尼大教堂,這是聖丹尼大教堂修復史上的第一次。

再之後,1816年,復辟王朝的國王路易十八頒旨重修王族墓室。1817年1月,瓦洛阿墓地的王族遺骸再次被挖掘出來,裝進兩具巨大的棺木,重新送回聖丹尼大教堂的地下墓室中。這些一度被胡亂埋進亂葬坑的王朝先君的骸骨,至今窮盡考古學家之力也無法分辨清楚。

1833年,在對大教堂的大規模修復中維修西立面的時候,由於建築師的技術不佳,竟然把原來只是有些開裂的北塔弄得完全倒塌了,只好拆除。該建築師隨即被解僱,換上19世紀公認最厲害的古蹟修復大師維奧列特-勒-杜克(Violet-le-Duc)主持修復工程。

勒-杜克又花了大概20年時間,才使得教堂重新煥發光彩,不過還是完全無法修復倒塌的北塔。在此後,對於大教堂大大小小的修復還先後有多次,到20世紀教堂才恢復原狀,但其中有些部份已完全消失無蹤了。

教堂內部

聖丹尼大教堂內部。(FRANCOIS GUILLOT/AFP/Getty Images )

可能因為是王室陵墓所在地,聖丹尼大教堂的內部建築顯得莊嚴肅穆,簡潔大氣,完全沒有那種刻意彫琢的豪華奢靡之風。

繽紛的光影從教堂內的彩繪玻璃透入,這些傑出的華麗彩窗,描繪了法蘭西國王與種種顯現的神跡。作為哥特式教堂一大特色的玫瑰窗,也是宗教藝術裡面最美麗的作品。在每天隨著天光變換,呈現出不同的光影、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感覺,是圖畫與雕塑所不及的。

聖丹尼大教堂內的王后站立雕像。(楊浩/大紀元)

墓葬區在教堂的後室和地下,和前部用鐵柵欄門隔開。這裡安息著一大部份過去的法國王室,但國王的心臟除外。依據法國傳統,在國王死後把心臟挖出來放在一個大理石容器中保存,然後再把這個大理石容器高高的放置在一個雕刻完美的大理石柱頂端,之後整個送給國王生前指定的教堂當作聖物,代表國王的軀體留在上帝身邊但心與人民同在。

在歷史中,從克洛維斯一世起至最後一任國王復辟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共有法國國王68位,他們來自於三大家族:墨洛溫家族、加洛林家族和卡佩家族。在聖丹尼大教堂裡,墨洛溫家族和加洛林家族安息於北邊,卡佩家族安息於南邊陵墓,而(從卡佩家族延續下來的)波旁則在東邊。

墓葬藝術

其中的王室墓塚有幾種型式。從時代上來說,最早的型式是12世紀的墓穴合葬。往生者被放置在厚重的石棺裡,石棺上簡單地刻上名字與王室身份,然後被抬至位於聖壇正下方的地窖(crypte),頭朝東腳朝西成排放置。

之後,13世紀的型式是地板葬,也很簡單。就是把教堂裡某一塊地板挖開一個1米X2米大小的地方,將往生者下葬覆土夯實後,再以另一塊石板覆蓋其上,同時刻上往生者平躺雙手合十安息的凹型雕像。不過,這樣的地板淺雕刻往往也容易漸漸失去原有的圖案。

石棺雕刻葬(楊浩/大紀元)

15世紀後,是以真人似的雕像顯像的石棺雕刻葬。大理石石棺上有往生者的仰臥式石雕,把往生者的特色與重要性表現出來,穿著與打扮也都符合其身份地位。雕像都雙手合十置於胸前作出祈禱狀,眼睛則完全睜開彷彿看著上帝即將降臨。

聖丹尼大教堂內的國王雕像的面部(楊浩/大紀元)

這些雕像都身材比例修長,表面光滑,而且愈接近現代,雕功就愈精細,曲線就越多,簡單的皇冠上開始出現鏤空或珠寶的樣子,王袍上也開始刻上代表王室的鳶尾花,連表情也漸漸豐富起來。

最值得一看的,則是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給國王和王后的夫妻墓。這樣的墓高通常在三米到四米左右,有一個大理石底座,將兩座石棺向上托了約半米的高度,大理石底座上刻滿了國王王后生前的事跡,主題大多是國王打勝的戰役。

石棺通常為半圓筒型,和以前的石棺雕刻葬長方筒型相較之下多了一份精緻的輕盈感。作為西方傳統技藝的大理石人體雕刻藝術,到文藝復興時又掀起了一個高潮。這個時期的墓葬雕像也非常生動,如同能觸摸到細膩的皮膚與真正的肌體。

高雅的文藝復興式墓葬——亨利二世夫婦。(楊浩/大紀元)

例如,1560~1573年完成的亨利二世和凱瑟琳.美第奇王后的紀念陵墓。這對恩怨夫妻被彫琢得非常精細,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材質和顏色突出陵墓的特點和表現力,是典型的意大利風格的傑作。陵墓四周的四個黑色大理石雕刻,象徵著法國國王必備的4個條件(4 Vertus Cardinales):勇(La Force)、義(La Tempérence)、智(La Justice)、節(La Prudence)。

路易十二夫婦陵墓。(楊浩/大紀元)

國王路易十二夫婦的陵墓也非常輝煌宏偉。喬凡尼古斯提在1516~1531年所做的這組雕塑場面龐大,氣勢恢宏:上面是國王夫婦盛裝端坐,合掌虔誠祈禱;陵墓內躺著國王及王后的神態安詳的裸體雕像;陵墓四周的柱子採用意大利式的古典柱式體系,四角分別坐著眾神,在拱形的門洞內坐著眾學者。這些人物雕塑依據古希臘的人體標準,帶有古典主義的風格,其動態自然,神態各異。

路易十二夫婦陵墓中生動的人物雕塑。(楊浩/大紀元)
教堂內國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瑪麗.安托瓦奈特的雕像。(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平台上端莊的路易十六及王后瑪麗.安托瓦奈特跪著祈禱的大鵰像。(楊浩/大紀元)

在法國歷史上最悲情最令人唏噓的王室夫婦——路易十六及王后瑪麗.安托瓦奈特的祈禱雕像,位置也很顯眼。這對夫婦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斷頭台上被斬下了頭顱。路易十六的弟弟在拿破侖被流放後復辟,稱為路易十八。他下令將哥嫂的遺骨遷到此處埋葬(在地下室),並下令修建了祈禱像。

地下室

在大教堂的地下室(La Cryte)裡,還有一大批王室墓葬,可以看到這座教堂早期的風範。其中有聖丹尼和他兩個同伴的石棺,和第一個埋葬於此的王后——國王克羅泰爾的王后阿拉貢德的石棺,她大約在580-590年間去世。

在羅馬風格的地下小教堂裡安置著波旁王朝的陵墓,其中路易十六夫婦的遺骸,由路易十八從巴黎的瑪德萊娜公墓遷來,路易十八也是最後一位被安葬在聖丹尼教堂的國王。還有王室骸骨堆(大革命期間國王們的骸骨被挖出示眾,路易十八復辟後把遺骨收集起來安葬於此),在大理石碑上銘記著各個國王、王后及王孫的名字。法國最著名的兩位國王亨利四世及路易十四的紀念碑,也在這裡。

路易十七畫像。(維基百科)

波旁家族的禮拜堂裡,還存有路易十七的心臟。路易十七是路易十六夫婦的第二個兒子,從沒有當過一天政。在大革命那段瘋狂的年月裡,這個年幼的孩子,與法國全土幾乎所有與王族有關連的教堂、城堡、別墅等等一切,都難逃一劫。

在1793年夏天,幼年的王子被隔離關押了。他先是被迫作為一個鞋匠的助手作苦工,並被迫咒罵他的父母。後來又病死在獄中,屍體被解剖,解剖的醫生按王室習俗,將他的心臟秘密取出,放在手絹中偷帶出並存放在酒精中。他的屍體被葬入萬人坑中。

路易十七的心臟。(楊浩/大紀元)

歷盡曲折後,這顆心臟在1975年被放入大教堂裡。2000年,經過三次不相關的基因比對(與路易十七母親留下的頭髮,還有在世的波旁王族後人的血液比較)後證實這顆心的確是路易十七的。2004年6月8日它終於被正式葬入聖丹尼大教堂。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聖丹尼大教堂——法國王室的陵寢(上)
新西蘭國際南極中心遊記:不容錯過的體驗
在海邊戲水看到這種波浪要趕緊逃命
空服員為何要待命? 他們這時候都在做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