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 助心臟病患重生

李晴玳高雄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人道是心病不好治,開心手術風險大!但去年12月初,高醫心臟科團隊成功完成南部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為78歲陳姓婦女一舉解決「心患」沉痾,陳婦癒後良好,現在上下樓梯、舉手吊單槓都已不成問題。她欣喜稱道,仁醫仁術讓她重獲「心」生。

陳婦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癒後良好,現在上下樓梯、舉手吊單槓都已不成問題。(李晴玳/大紀元)

多年前,陳婦曾因冠心症,接受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術後仍有胸悶痛、呼吸急促等症狀,雖服藥物控制,但情況愈加明顯,經檢查,醫師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考量手術風險過高,決定為她做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陳婦術後恢復良好,一周內出院,原不適症狀減輕許多,生活品質亦大獲改善。

首例為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患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是於2002年由法國Cribier醫師完成,如今已漸成高齡患者的治療潮流,台灣衛生福利部於2013年初核准該項治療,高醫心臟科團隊結合影像醫學、麻醉等科,於2013年底完成南部首例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

高醫心臟外科醫師謝炯昭表示,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65歲以上的長輩,發生機率並隨年長而遞增,據國外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超過70%會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常是在聽診時發現心雜音,或主動脈瓣膜已有嚴重狹窄症狀出現時,才被診斷出來。

謝炯昭說,典型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包括心絞痛、昏厥與心衰竭等症狀;但根據統計,當這些症狀出現時,患者平均餘命約分別剩下5年、3年與2年,若病患出現心衰竭又合併其他多重器官的疾病時,平均一年存活率只剩下50%。

高醫團隊表示,以外科手術進行瓣膜置換,是目前唯一可改善病人預後的治療方式;當病人經確診或出現症狀時,他建議接受手術治療,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但對年長患者來說,傳統手術風險大,且術後恢復期較久,甚至因合併其他疾病導致無法開刀。

高醫團隊指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只需由鼠蹊部兩側劃開一道約5公分傷口,即可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不須開胸接受體外循環使心臟停跳,少了胸部20公分的傷口,住院和恢復時間也縮短一半以上,對於高手術風險的年長患者而言,不啻為一大福音。

(責任編輯:張雅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