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城子:舊歐洲的文明之光

人氣 15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10月01日訊】20世紀歐洲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戰爭之恐怖讓很多老歐洲人深感震驚。在此之前歐洲大部份地區享受了近百年和平,經濟和文化進步遠逾前代。整個歐洲洋溢著樂觀情緒。隨著貿易擴展和交流深入,甚至有人聲稱「白種人之間的戰爭將不復存在」。

戰爭打碎了迷夢,歐洲成了人類最野蠻的屠宰場。各國用工業生產的方式成批量地製造槍炮,互相殘殺,種族滅絕。很多人感到深深的絕望,這其中最著名的人物當屬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是歐洲最輝煌文明的見證者,又親眼見它陷入毀滅,完全看不到曙光。茨威格後來逃到巴西,盛讚一番巴西風景優美、人民純樸之後,懷著對歐洲文明的絕望,吞藥自殺。

茨威格寫過一本書叫《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記錄了一個老歐洲人的幻滅。20世紀初太平盛世下,歐洲之都維也納一片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快得讓人愉悅,貧窮雖然依舊遍佈,但是慘狀已不多見。上流社會既有裝腔作態的舊貴族,也有得意洋洋的暴發戶,所有人都能愉快相處,共享一個晚宴。人們談論詩歌和藝術,到處充滿著善意和暖光。很多場景即便我們今人看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例如當時歐洲國境線十分寬鬆,跨國穿行幾乎不需要簽證。世界範圍內同樣如此,只要手持英鎊(當時的硬通貨),就能自由無阻在全世界旅行。

今天再談論「黃金時代」的繁榮和毀滅,原因就很清楚了。19到20世紀歐洲繁榮,是兩百多年來貫徹自由思想的結果;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國家對立衝突的根源,則是自由主義思想的沒落。茨威格曾「親眼目睹各種群眾性思潮——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俄國的布爾甚維主義——的產生和蔓延,尤其是那不可救藥的瘟疫——毒害了我們歐洲文化之花的民族主義」,正是這些骯髒東西讓文明人退化成野獸。茨威格看得很清楚,卻無力回天。更多糊塗蟲則將板子打在資本主義身上,認為是機器工業使人「異化」,忘記真善美——這類看法完全是不著邊際。

最後推薦今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這就是一部「茨威格式電影」。在這部電影身上,你可以看到文明和教養如何養成。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大堂經理古斯塔夫,他原本是一位門童,通過高度細緻和近乎苛刻的專業,為自己贏得地位和聲譽。他穿著講究,無論何時都不忘噴灑香水;他說話優雅風趣又不失得體,當憤怒失言了又誠懇道歉,毫不做作。

古斯塔夫當然也有小毛病,比如貪財好色,和很多老女人保持親密又混亂關係(當時輿論對私人事務非常寬容,最多認為「羅曼諦克」)。關鍵時刻,古斯塔夫又表現出一個男子漢的品質:面對邪惡誓死對抗的勇氣。在他身上你能看到很多19世紀紳士的影子。這部電影的類似細節非常多,卻沒有影響有趣而緊張的故事節奏。故事核心是一份真假難辯的遺囑,所有人都通過追尋它,以期獲得巨額財富——在此你又能看到民間公證人的威望,還有人們對產權和契約神聖的高度認同。賞心悅目!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製作精良的作品。無論從演員到場景,畫質到音樂,都堪稱一流。別看我將這部電影的立意拔得那麼高,欣賞起來還是很輕鬆快活的。這是一部喜劇,有腔調有傷感的喜劇,很多台詞雋永精緻。有一次古斯塔夫說,「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這野蠻的屠場裡,這就是人性。這確實就是我們這些謙遜、卑微、渺小的人可以提供的。」一時間觸動我心,恨不得眼眶飛濕。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前皇家會議中心經理:為中華文化傾倒
神韻維也納圓滿結束  主流觀眾心靈被打開
劇院主管:神韻展現一個美麗世界
思郁:《布達佩斯大飯店》——一曲歐洲文明的輓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