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農家男孩成長為宇航員的故事

人氣 2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 在安省倫敦出生的空軍中校漢森(Jeremy Hansen),少年時代就夢想游太空。現在,38歲的漢森已經是一名宇航員,正等待傲遊太空的機會。
  
加拿大目前只有2名現任航天員,分別是來自安省的漢森和魁北克的David Saint-Jacques。加拿大歷史上只招聘過3次宇航員。自1984年Marc Garneau成為第一位上太空的加拿大人後,9名前加拿大宇航員都分別乘坐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太空穿梭機及俄羅斯的Soyuz火箭,在15次任務中上過太空,其中2位是女性。
  
漢森和David Saint-Jacques是2009年獲選的2名加拿大宇航員候選人,之後完成了2年的訓練,成為宇航員。他們仍在等候上太空的機會。
  
「我認為,我會在太空飛行,這很令人興奮。」漢森在最近多倫多舉辦的一個圓桌會議上說,只要健康沒出現問題就行。
  
漢森對《大紀元》說,宇航員的數量很少,加拿大現只有2人,美國可能有50人。「我知道我有機會上太空」。現在等待的是太空探索任務的分配,如果被分派了具體任務,就會開始另外2年的針對性訓練。
  
雖然加拿大的宇航員不多,但第二批宇航員中的Chris Hadfield 在2013年3月成為國際空間站第35號探險隊的指揮官,他在太空與地面互動的電視節目當時很受歡迎。漢森說,Hadfield當時的節目可能有2萬人觀看。

少年夢想游太空

能成為加拿大2名被選上的宇航員之一,少年時代的夢想可能是漢森最重要的動力。
  
「我能到這一步,是因為我有動力及熱情,要上太空船,要坐火箭。」漢森在圓桌會議上分享了一些太空上拍的照片和視頻。他說,「這是Chris(Hadfield)在國際太空站艙外的照片,想像一下,那是多麼迷人的地方」。
  
那段在太空船拍的視頻,窗外是各種形態、流動的光海,顏色特別亮麗,像夢幻一樣。
  
漢森在安省的一個農場長大。小時候看航空展時,對飛行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說:「我想知道是甚麼感覺,坐那在駕駛艙裡,倒過來飛行,衝到雲端上」;「我開始跟別人說,我想開飛機」。
  
他說,家裏沒錢讓他去學開飛機,但父親聽說航空青年團(Air Cadets)裡可以學開飛機,就建議他參加。他12歲加入航空青年團,雖然發現還不能開飛機,但知道了需要做甚麼準備。青年團的領袖培訓計劃,使他從一個害羞的農家孩子,變成一個願意嚐試和學習新東西的人。「航空青年團的計劃,幫助我準備好加入軍隊」。
  
不過,漢森的最終理想是太空。他說,當他在百科全書上看到宇航員站在月亮上的照片時,「我在晚上看著月亮,想像人在月亮上行走是甚麼樣的」。他開始讀有關太空的書,瞭解人類將要在月亮、火星上建立的太空站。「我就想,我長大後也要做這個」;「我開始告訴別人,我想當軍隊飛行員,想成為宇航員」。
  
「我有機會與在太空逗留過幾個月的宇航員在一起,和他們坐在同一個餐桌上。」他說,他們試圖描述他們在太空的經歷,「你可以看得出,他們無法很好地傳達那種體驗」。 「這真的在推動我,鼓勵我去探索太空」。

20年努力 如願以償

漢森在航空青年團的培訓計劃,使他在17歲前獲得了滑翔機和私人飛行員執照,也使他有機會入讀位於魁北克的軍事學院College militaire royal,並於18歲加入加拿大軍隊。1999年,他在位於安省的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College)獲太空科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物理學碩士學位,主攻衛星跟蹤技術。
  
2003年到2004年,漢森完成了CF-18戰鬥機飛行員訓練計劃,有過在美國及歐洲執行任務的經驗。之後他參加過北極飛行任務,當過維修測試飛行員。
  
漢森完成航空青年團訓練後,獲得加拿大空青年團聯盟大獎;在皇家軍事學院畢業時,獲得最佳空軍畢業生獎。他說,90年代他來到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國防研究及開發中心考飛行員,一週之內通過了很多測試,受了很多苦,成為了空軍飛行員。2009年初他再來多倫多,為成為宇航員,要通過的測試更多。
  
加拿大招聘的宇航員,通常擁有科學家、工程師或醫生學位;除了必須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體格要求,包括身高、體重、聽力和視力要求。
  
漢森說,他很喜歡在軍隊的生活,「但我的心還是想上太空」。2009年5月,他終於成為2名獲招聘的加拿大宇航員,成為第20屆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宇航員訓練班的14名學生之一,在休士頓的太空基地接受培訓。
  
顯然,要成為宇航員絕非易事。對於想成為宇航員的人,漢森的建議是:要重視2樣東西,一是學術能力,你需要證明你有學術頭腦,起碼有學士學位,有碩士以上學位更好;另一個是操作技能,要證明你能挑戰自我,要能負責任地作出將影響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決定。「我的建議,是要去做些挑戰自我的事,比如駕駛飛機,或到偏遠地方露營等」。
  
在等待太空探險任務期間,漢森在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任務控制中心做太空飛行艙通訊工作,最近的工作是與國際太空站第39號探險隊的主通訊員。他說:「沒在太空飛行時,這工作也很吸引。」

訓練嚴格 處處是挑戰

在2年的宇航員訓練期間,學員需要經過密集的科學、國際空間站系統操作及心理等訓練。漢森說,在模擬太空艙中,他體驗了零重力的感受。「這是一種令人驚異的自由的感覺,你在飛行器的一頭飛到另一頭,過程中你可以做翻滾動作」。然後,還要在20至25秒內回到地面,期間體驗2倍重力的壓力。
  
太空探險對宇航員的心理要求很高。漢森提到一個6人1組在海底生活7天的訓練課程。他說,大部份時間都是在鼓勵交流,「我們花很多時間談論,如何使這團隊更好,如何更有效地溝通」。
  
「作為一個團隊,我們需要做這些。我會對別人說,你做這事時,我不喜歡,或者我們需要做些調整。」他說,這很有幫助。在太空站是6人在一起工作,如果各幹各的,沒問題時還好,當緊急情況出現時,就會難以互相理解,很難應對緊急情況。另一個野外探險計劃,他與1名俄羅斯人、2位美國人、1名歐洲人及1名日本人在一個團隊。「大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經歷這樣的練習也很重要」。
  
國際太空站裡通常有不同國家的宇航員一起工作。漢森說,國家之間有太空技術的競爭,「但目前在國際太空站,所有的宇航員都能成功地在一起工作」;「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完美例子」。
  
在太空站最刺激的活動無過於在艙外行走(spacewalk),或稱為出艙活動(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期間穿的太空服(EMU)超過200磅。漢森說:「我在培訓中最喜歡的時刻,是需要穿EMU,這訓練很具挑戰性」。因為在艙外做維修工作,需要這制服來保證生命安全,每次訓練都有提高,是一種需要不斷提高的技能。
  
漢森期望的第一次太空探險任務,最可能是在國際太空站。他說,這太空站大小與一個足球場差不多,已經有10年曆史,一直有6人在裡面生活。其運行速度是每小時2萬多公里,每秒8公里;約90分鐘繞地球一圈,每45分鐘就可以看到一次太陽升起或降落。
  
在塑造自己成為宇航員期間,漢森已經結婚並有了3個孩子。他說,教育孩子不容易,也是他要面對的挑戰。
  
漢森的業餘愛好也頗具挑戰性,包括帆船比賽、攀巖及山地騎自行車。漢森稱,他知道很多加拿大人想遊太空,他自己也不是天生就能當宇航員,「能成為宇航員,我覺得非常榮幸」。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卡城市府投1億加幣改造MacLeod Trail
卑詩中醫師公會改選
加拿大感恩節 中國元素注入節日大餐
研究:身材影響健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