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橚的「習醫規格」

font print 人氣: 103
【字號】    
   標籤: tags:

明代醫學家李橚在中醫啟蒙書《醫學入門》中的最末一章,講到了「習醫規格」。這是李橚在成書之後,於明朝隆慶辛未年的冬天,應盧廷和、何明善、李星、侄子李時思等人的請求,諄諄告誡晚輩們要做一名好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這章的內容就是那次談話的記錄,我們就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盧廷和等人問:「您的《醫學入門》已經成書,怎能沒有規格來教我們怎麼學習呢?」

李橚說:「行醫可是掌管人命的大事,一個人如果不是品德誠實不虛、性格沉靜而有恒心、並且真正知道積陰德的重要性的人,不可以輕易學醫。既然一個人立下學醫的志向,就可以再來考慮如何用功了。」那要怎麼用功呢?

李橚說:「要每天早上對著《先天圖》靜坐,仔細閱讀《孝經》、《論語》;接下來還要讀遍全部《四書》、《易經》、《書經》等典籍。因為醫道都是出於儒學,如果不能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

每天中午要將《醫學入門》大字從頭至尾,逐段誦讀,要一字不漏;就像自己隨口而出一樣。而且要學小科不可不讀大科;欲專外科也不可不讀內科。熟讀之後,還要潛思默想,瞭解其中所述的真正意義。遇有疑難要查閱各方醫書,或向名家請教。

對於《醫學入門》一書如果能融會貫通,就可以成為一名小醫。此後學醫人更要努力靜坐,研讀儒書。漸漸懂得陰陽消長之理後,先為自己治病,見效了,再為別人治病;先為親人治病,見效了,再為陌生人治病。直到學醫人自己感覺到胸有成竹,即使閉門造車也能天下合轍的程度,然後才可以開門行醫。

至於行醫後的行為操守,尤其不可沒有定規。醫生每天五鼓清晨清心靜坐,早起後再誦讀一兩本儒書,來清理雜念。要時時刻刻都保持清晨時的心態為妙。」

之後,李橚又講了診症時的規範:「先問證起何日,從頭至足逐一詳問,仔細察脈。先單看各經隱曲,再總看確定病症的虛實程度。診後對病家要實話實說,有察未及者也要坦言。用藥之際,尤其要仔細。

在病疾稍有疑難之處,用藥不甚見效時,醫生姑且在五鼓清晨清心靜坐,潛心推究病源,再次為病人診察改方,病一定沒有治不好的。

為病人治好了病,這也是醫生的分內事,縱然醫生不求功名利祿,全憑行醫養家糊口,也不可過分索取錢財,只能聽任病人家酬謝。如果病人家也一樣清貧,醫生要分文不取,這尤其體現了醫生的仁義和清廉。因為病人不能回報醫生,上天也一定會回報醫生。如果醫生抱著這樣一種心態行醫,他的醫術還能不高明不見效嗎?」

後來,盧廷和又上前問道:「我根基淺又愚鈍,請老師送學生一句話。」

李橚說:「『不欺』而已。學醫人讀《醫學入門》一書,卻不從頭至尾滾瓜爛熟,得了一方一論就自稱會醫術,這是欺。學醫人熟讀《醫學入門》,卻不思融會貫通,這是欺。

學醫人融會貫通後,卻不每天早起靜坐調息,為診視病人做準備,這是欺。學醫人診脈後卻不據實相告,這是欺。學醫人論方用藥潦草而不精詳,這是欺。學醫人治好病後貪求酬謝,不脫市井小人風味,這是欺。

因為學醫人不怕行醫無利可圖,只怕自己醫術不高明。學醫人有所心得,屢用屢驗,卻不纂集經驗來補報天地,公諸於世,這也是欺。欺則良知日益蔽塞,而醫道終將沒落;不欺則良知日益發揚,而醫道更加昌明。學醫人欺與不欺之間的抉擇,這不是別人能管得了的。」

何明善於是率領眾人禮拜說:「我們敢不矢心立志來繼承先生的德教嗎?」

中國古代醫書(Fotolia)

從李橚的這篇《習醫規格》,我們可以領略到古人行醫的嚴謹認真,他們知道自身使命重大,不敢有絲毫造次,因為習醫人是在做與人命相關的大事。而要做一個合格的醫者,首要的是德行,要成為一個誠實不欺的人,而且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恒心,有為病家著想的愛心。

但是為什麼學醫人要先學儒學,學習《四書》、《五經》呢?李橚說:「不讀書明理,則庸俗昏昧,無法融會貫通。」我想這裏是說,要當醫生得先學會做人,要明瞭人的道德規範,先是個好人,才能做一個好醫生。那當醫生為什麼還要早起打坐呢?

我們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每天接觸很多俗事,顧慮甚多,難免心緒煩亂,無法清淨,而古人通過打坐誦經,讓自己去除雜念,心無旁騖,保持一種純淨的心態,才能專心致志的為病者診症。

古人通過打坐,去除雜念,讓自己保持純淨的心態,才能專心致志為病者診症。(大紀元圖片庫)

尚不論中醫、西醫的優劣問題,單就古人為醫者的基本素質、誠意和一絲不苟的態度,怕是讓今人望塵莫及的。

當一個社會整體處於道德缺失的狀態下,儘管是人命關天的行業,儘管有著精良的現代設備和耀眼頭銜,一個醫生如果沒有基本的良知,不能珍視生命,那行醫可能不是積陰德的問題,而是造惡業的結局。

善惡有報是天理,任何業果都得自己承受。所以,現代的習醫者千萬不可不明此理啊!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邵雍字堯夫,又自稱安樂先生,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謚康節。
  •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經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學,為官做人更是正直無私,為民所信服。
  • 丙吉,西漢魯國人,為人厚道,通大義,有功卻從不誇耀。漢武帝晚年時,宮中發生了誣陷太子的冤案,太子兒女妻妾皆連坐受害。太子的孫子剛剛生下幾個月,也被株連關在獄中。
  • 東方朔的小名叫曼倩。父親叫張夷,字和平,母親是田氏。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面貌仍像兒童。東方朔出生三天後,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作了他的姓。
  • 人都有過失,能誠心聽取他人意見和指責,並虛心改正,這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做到。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的聖君明主,他以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而著稱,以下是史書上記載的幾則唐太宗「誠心求過,聞過則喜」的小故事,身為天子的那份謙遜和博大胸懷足可以垂範後世。
  • 三國時,蜀漢建興九年,諸葛亮命人製造木牛流馬運輸軍糧,再次出兵祁山,第四次伐魏。魏明帝曹睿親自到長安指揮作戰,命令司馬懿統帥諸將領,帶領大軍三十萬直撲祁山。
  • 朝人宋憬,官職是侍中(侍中是門下省的長官,朝廷的高級政務官員),他為官清正剛直,辦事從來不徇私情。
  • 古以來,當社會道德普遍低下時,往往會有瘟疫流行。但是人們卻傳說,如果修養道德,人就會避免瘟疫降臨在自己身上,而且對於家人也有幫助。這種說法對於不信神的人大概會以為是天方夜譚。下面就舉個千金良方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