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天定 福禍自召

font print 人氣: 187
【字號】    
   標籤: tags:

明朝時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

有一次袁了凡在慈雲寺結識了一位孔姓老先生。孔老先生曾得到宋朝邵雍先生真傳皇極數,精通命數推算。他替袁了凡推算命裏所註定的數,說:「在你沒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時,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該考第九名。」到了第二年,袁了凡果然三處的考試,所考的名次與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袁了凡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應當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後,在某一年,應當選為四川省的一個縣長,做縣長三年半後,便該辭職回鄉。到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惜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袁了凡都一一記錄起來,牢記心中。此後的經歷,無論考試名次,官職升遷等等無不一一應驗。於是袁了凡認定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定數,一切都無法改變,也就對人生淡然無求了。

後來機緣巧合,袁了凡在棲霞山結識了雲谷禪師,雲谷說:「命由已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禪師問他:「你認為自己應該得功名?應該有兒子嗎?」了凡說:「官場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相貌輕薄,又未能積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煩重、度量狹窄、縱情任性、輕言妄談、自尊自大等等。」

雲谷說:「只要能瞭解自己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禍福的關鍵,將不好的習性儘量改掉。化吝嗇為施捨;偏激為平和;虛偽為虔誠;浮躁為沉穩;驕傲為謙虛;懶散為勤奮;殘忍為仁慈;刻薄為寬容;儘量積德,儘量自愛。

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擴充起來,儘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袁了凡相信雲谷禪師的話,向他拜謝,接受他的指教;同時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全部都說出來,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生我的大恩大德。

他從以前的糊塗隨便、無拘無束,變得小心謹慎、戒慎恭敬,即使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他也警惕自己不要做錯事而獲罪於天。碰到別人討厭他、譭謗他,他也能夠淡然處之,不與計較。

第二年,到禮部去考科舉,按孔先生算的命,他應該考第三名,哪知居然考了第一,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生沒算出他會考中舉人,哪知到了秋天鄉試,他竟然考中了舉人,這都不是他命裏註定的。

從此,袁了凡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努力自省改過,盡力修身積德行善。結果真是「斷惡修善,災消福來」。袁了凡於辛巳年有了兒子,取名叫天啟。

後來他還高中進士,官位追增到尚寶司卿。五十三歲那年並無災病,享壽七十四歲。

袁了凡六十九歲時,為了教戒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美德,以他自己改變命數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完成了後來廣傳於世的《了凡四訓》。

從袁了凡的經歷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到這樣兩個問題:

第一,袁了凡的命運早早的就被精通命理的孔老先生給一一算準,分毫不差,正所謂命由天定。

如果不是定數,如何能算得精準呢?那天又因何而定?是不是真如佛家所說是由人前世所積之福報果報所定,即所謂前世因今世果。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證明人不是一生一世的命,而因果報應則絲毫不差。

第二,袁了凡的命運後來被他自己改變了,是因為他聽從了雲谷禪師的告誡,時時刻刻修養德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過十多年,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而後又發願做一萬件善事,在不斷自我修煉提高的過程中,命運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這是不是證明了善有善報的道理呢?那麼冥冥之中又是誰在主宰著這一切呢?這個問題不是很值得相信無神論的朋友們好好思考一番嗎?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節, 操也」(《說文解字》),指氣節、節操等。氣節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高尚人格,表現為堅持真理和正義,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屈服的頑強精神。
  • 曹彬是宋朝開國大將,為宋朝統一了西蜀和南唐。他雖然是威震天下的大將軍,卻生性仁厚。
  • 語云:「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乃實在確語,凡做昧心事欲瞞人者,真是「掩耳盜鈴」,因為天理在制約一切,報應只在早晚。
  • 清代時,有一縣丞候補去江蘇,委任他接替前任縣丞管轄四個團鎮。他攜帶家眷赴任,到任時,前任官因病已亡故。這一年遭水災,朝廷下令一方面免除百姓錢糧,一方面由政府發放賑濟。
  • 語云:「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應思誠而與天道相通,做到真實無妄、誠實無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規範自己,協調人與人的關係。
  • 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他生於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是沛國譙(今安徽譙州)人。史書記載華佗活了六十四歲。
  • 成語是漢語中特有的短語,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約定俗成的語言。成語是漢語的一大特色,是漢語獨有的語言,其他民族的語言中是沒有成語的。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最豐富、內涵最大的語言,而成語又是漢語中最璀璨的明珠。甚至可以說,成語是漢語的靈魂,是成語賦予了漢語的生命。
  • 石雕為雕刻藝術,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最常見的要數石獅雕刻。在古代,石獅多見於佛教寺廟,帝王將相的府邸,或者是官府的衙門,到了元代以後 一般百姓才開始使用。
  • 上到公司上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從樓上窗臺飄下來,好大的一面德國國旗。午休剛過,辦公室還像平日一樣安靜,鐵杆球迷上司電腦的揚聲器突然打開。電腦上是電視直播一百萬球迷,在柏林勃蘭登堡門歡迎德國隊王者歸來的場面,好多同事聞聲也湊過來。
  • 孫思邈,被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他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他活到一百四十一歲才仙遊。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通經史 百家學說,七歲時就能「日誦千言」。每天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被人稱為「聖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