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梁振英的獨裁本質

【大紀元2014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香港民主抗議者要求特首梁振英辭職。學生和泛民議員將梁振英置於他們城市政治僵局的中心是對的。《華爾街日報》社論版主編Hugo Restall於10月14日撰寫評論說,香港抗議跟梁振英的政治「大陸化」關係密切,中聯辦已經明目張膽的干涉本地政治,形成第二政府。

文章說,鄧小平發明的「一國兩制」模式對香港特首構成一個困難的雙重角色。他必須向公眾代表北京的觀點,向北京代表公眾的觀點。然而梁振英沒有顯示履行後一種職責的任何意願。他拒絕本地人對北京政策的批評,並且未能跟他的政敵尋求共識。當這一切導致危機,他呼籲公眾尊重他和北京的權威。

目前的政治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梁振英未能向北京報告香港人民對真民主的迫切要求。從12月份到4月份的公共諮詢顯示了這種熱切,公眾提供了提名特首的諸多建議。但是由梁振英政府準備的最終文件歪曲了諮詢結果並且未包含妥協的建議。

這不令人驚訝,人們看到幾十年來梁振英一直倡導行政主導的政府以及跟大陸融合。在1990年,他和他的導師安子介建立了一國兩制研究所並提倡這些觀點。

在2010年一月份,梁振英在媒體發表競選宣言說,特首應該克服立法會的阻力。「政府應該直接接觸香港人民,有效的跟人民互動。」

當梁振英2012年成為特首的時候,他試圖實踐他的理念。他要求立法會立刻批准政府部門重組計劃,並批評那些拒絕省略正常監督聽證會的議員。

他也推出民粹主義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冷卻房地產市場以及給年輕人,老年人和窮人提高福利支出。這是以房地產大亨的利益為代價的。

中聯辦形成第二政府

《華爾街日報》評論說,有些人聲稱目前的抗議是受經濟不平等和裙帶資本主義驅動,他們不得不解釋為甚麼梁振英的措施沒有為他贏得持久的民望。實際上,這個運動跟經濟關係不大,而跟潛滋暗長的香港政治「大陸化」關係密切。

也是在2012年,梁振英通過推動一個「愛國主義教育」課程而破壞了自己積累的民望。這些課程在所有公立學校提倡對共產黨忠心。這導致中產階級反彈和學生新團體學民思潮的建立。學民思潮在今年的抗議中處於前沿。

儘管當地人擔憂將失去他們的生活方式,但是梁振英繼續倡導融入大陸。中聯辦已經明目張膽的干涉本地政治,有效的形成第二政府。

鑑於北京對其他名義自治區的做法,所有這些都不令人驚訝。在西藏和新疆,政府倡導經濟發展和融合,冀望就業將安撫當地居民。然而,湧入的外地人製造了新的怨恨和失去身份的恐懼。同樣在香港,大陸人被怨恨,有時候被公開歧視。

梁振英跟隨共產黨成長

《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那麼為甚麼梁振英不改弦易轍,告訴北京他需要嚐試不同的政策?為了理解他為何無情的抵制問責的政府,人們必須看看他的個人歷史。

在1979年他24歲的時候,梁振英帶著一個叫中國現代化專家協會的新團體訪問深圳。他向這個新城市提供土地勘探和管理專業知識,這個城市在次年成為經濟特區。

以一個屢試不爽的模式,梁振英迅速攀昇官階。截至1984年,他成為專家協會的負責人,並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擔任顧問。

截至1985年,梁振英被任命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到1992年,他成為44名本地居民任命的香港事務中央政府顧問之一。在1996年,他被任命為準備委員會副主席。這個機構為選舉首任特首和立法會設定程序。

一些人指責梁振英是地下黨黨員。梁振英是共產黨的效忠者,他尊重這條指揮鏈,並要求他人也如此。他作為執行者的角色如此可怕,以至於他的左派同僚也討厭他。

香港抗議者是對的,他們相信梁振英將不會改變並突然開始代表這個城市的利益。這是為甚麼任何危機的解決方案必須包括讓他辭職。

相關新聞
組圖:佔領現場現詛咒梁振英的「靈位」
中共再襲「雨傘運動」過百人持刀暴力拆路障
楊寧:且看江派香港三出戲的老底
林忌:梁振英搞亂香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