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活中有益健康的幾個「3分鐘」 你知道嗎?

李熙

人氣: 28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幾乎人人都會做,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如何做,或如何做才能對身體有好處。下面介紹的「3分鐘健康法則」也許就會對你有所幫助。如能持之以恆,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

1、刷牙持續3分鐘

韓國的牙醫不斷地宣導「3-3-3刷牙法」,即每天刷牙3次以上、在飯後3分鐘以內刷牙、每次刷牙3分鐘以上。最好使用刷頭較小、刷毛中等或偏軟的牙刷,刷牙時按上下左右,各咬合面的順序,每次以移動1-2個牙齒為宜,每個位置至少應該輕刷10次,仔細刷一遍牙需3-5分鐘。

為了避免細菌在牙齒表面沉積,防止齲齒,最好在飯後3分鐘內進行。也有醫生表示,刷牙的時間應該控制在3分鐘左右,此時牙齒處在較高濃度的氟環境中,對於提升表面的抗脫鈣和預防齲齒,效果會更好。

2、水沸後再燒3分鐘

自來水經過氯化處理,其中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結合,產生鹵代烴、氯仿等多種致癌化合物,在煮沸的過程中,還會反應生成三鹵甲烷,並在水剛煮沸時達到最高點。實驗證明,這種物質的含量與水溫變化、沸騰時間長短有顯著相關。因此建議平日煮開水時,在水開後再打開壺蓋煮3分鐘,讓總三鹵甲烷與餘氯量降低至最安全飲用標準,既安全又可得到較佳的口感。

3、吃熱喝涼間隔3分鐘

吃完熱菜、喝下熱湯之後,立刻喝冰涼飲料,很可能會引起腸胃和血壓的問題。吃完熱菜後血管會擴張,如果再大量飲用冰水,血管會急劇收縮,血壓增高,容易出現頭暈、噁心、胃疼、腹脹等症狀,尤其對血壓較高的人而言十分危險。所以建議吃完熱的想喝點冷飲解渴,最好間隔3分鐘以上,短時間內盡量不要食用溫度反差強烈的食物,可以減少對胃部的刺激。

4、開水泡茶3分鐘

喝茶有助健康,可以防癌。但如果水溫過高,反而適得其反。據研究,沏茶的最佳水溫是70~80℃,最好的沖泡方法是,將茶水先泡3分鐘,把水倒掉,再沖入新水泡3分鐘。茶葉中有一種多醣類物質,具有抗輻射、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等的功效,不過如果用開水沖泡會被破壞,加上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水中,會大量浸出茶多酚、單寧等物質,使茶水顏色濃重、有苦澀味,茶中的芳香油會快速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減少茶香味,降低營養價值。泡茶3分鐘,茶中的咖啡鹼大多滲透出來,最能提神醒腦。

5、滴眼藥水後按內眼角3分鐘

五官是互通的,眼睛與鼻腔之間有個鼻淚管,眼藥水會通過這個鼻淚管流入鼻腔再到口腔,藥液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時間短暫,藥效無法充分作用,而且眼藥水容易被鼻腔微血管吸收,增加藥水副作用。正確的方式是,將藥水滴入眼瞼,將下眼瞼輕輕向上提起,使藥液分佈於結膜囊內,滴完藥水後輕輕閉眼,用食指壓住內眼角3分鐘,就可延長藥液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時間,既能讓藥效更充分發揮,又防止或減少藥液通過鼻淚管流入口腔。

6、睡醒後賴床3分鐘

清晨被稱為一天中的「魔鬼時間」,據統計資料顯示,有將近25%的人,在清晨起床時中風或猝死。這是由於在剛醒來的瞬間,大腦仍處在矇矓狀態,血液黏稠、腦部缺氧缺血,容易跌倒,只要稍稍改變起床方式,就能降低腦中風的機率。因此對於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睡醒後應先在床上閉目養神3分鐘,活動活動四肢和頭頸部後再起床。

7、生氣不超過3分鐘

美國一生理學家發現,人生氣10分鐘消耗的精力相當於參加一次3,000公尺賽跑。生氣時,分泌物比其他情緒的都複雜,且具有毒性,因此愛生氣的人較難長壽。人生氣時,血壓瞬間飆升,特別是老人,容易誘發腦溢血、心臟病和心肌梗塞。按中醫理論,「怒傷肝」,所以生氣不該超過3分鐘,盡力保持情緒的穩定,好心情比什麼都重要。

8、如廁不超過3分鐘

如廁時間最好控制在3分鐘以內,切忌邊看書邊上廁所。排便時,腸道承受著極大壓力,此時看書或抽煙,往往造成排便時間過長,長久下來,腸黏膜會下垂,引起直腸靜脈曲張,導致習慣性便秘、痔瘡等疾病的發生。

9、運動間隙歇3分鐘

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像籃球、羽毛球這類劇烈運動,中間3分鐘的短暫休息已經足夠。身體不會迅速冷卻,還能預防再次運動時出現抽筋、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也可以適時補充水分,讓肌肉適當休息,有助於更長時間的運動。因此當運動到喘不過氣時,應該稍微歇息,只要3分鐘,就能讓肌肉獲得能量,可供下一次運動使用。

10、每天腹式呼吸3分鐘

人的肺容量平均有兩個足球大,但大多數人呼吸短促,使得空氣不能深入到肺葉,進而造成換氣量少,所以一生只使用了肺的三分之一。腹式呼吸是全身胸腹部內臟器官的運動,由於膈肌上下運動幅度增大,包含肺部等各個器官活動增加。每天做3分鐘的腹式呼吸,每次呼吸要深而慢,每口氣的呼吸時間越長越好,可消食化痰。入睡前做3分鐘腹式呼吸還助於入眠。**◇

責任編輯:伊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