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醫療一周回顧(4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0月04日訊】(紐約綜合報導)【學生】課後運動可健腦 促學業

課後運動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執行力,根據最新一項研究。參加課後運動的小學生,除更能保持充分的身體鍛練,而且執行能力也比其他學生突出。

執行能力通常包括記憶、集中注意力、以及在不同任務中的切換能力。這項研究將發表在十月份的兒科期刊上。研究人員隨機調查了221名美國7至9歲的小學生。美國的課後項目涵蓋整個學年,累計150天。在兩個小時的課後活動中,大約會有70分鐘的中度或劇烈運動。

參與測試的學生在不同任務之間的切換中表現得非常出色,比如佈置閱讀任務能夠自行完成,然後自主回答書中的內容。與沒有參加課後練習的兩組學生相比,發現課後活動確實給被測者帶來了大腦改進,並提高了思維能力。

研究人員查爾斯.希爾曼(Charles Hillman)認為:這項測試充分反映了學生專注具體事情的能力,以及在被叫停時能迅速反應的能力。就像孩子騎自行車過馬路,本來信號燈已變綠,突然有車闖紅燈過來,就要看孩子的快速停止反應能力。

【處方藥】止痛藥不安全 留意副作用

處方止痛藥並非絕對安全,每年造成的死亡風險極高。1999年美國因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死亡人數約4,263人,到2011年此統計數增長了三倍,攀昇至17,000人。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預測未來因過量或不當服用止痛藥的死亡人數還會上升,這些止痛藥大多來源於醫師處方,為此他們呼籲醫師開止痛藥必須特別小心,並須告知病患濫用止痛或鴉片類藥物的可能風險。

研究學者霍利表示,2011年鴉片類藥物致死的比例為1/3,而在1999年僅佔一成多。其中55至65歲的相關死亡人數增長最多,為此專家推測過去10年,醫學界的治療重點放在疼痛上,而開出大量處方止痛藥。

許多醫生見到患者疼痛難耐,可能給予過量止痛藥物,結果病患逐漸成癮,越吃越多、越吃越頻,最後導致藥物過量死亡。所以建議一方面對鴉片類止痛藥進行監控,不論採購或開立處方都必須掌控數量;另外,若非必要應用其他藥物替代,不得已必須使用,也要注意患者身體反應,不要發生成癮或其他負面影響。此外,民眾對藥物風險越瞭解,越能避免過量用藥。
  
【零食】油炸或烘烤花生 過敏上身

華人餐飲中一定少不了花生,特別是油炸花生更是許多人喜愛的下酒菜。但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經過乾燥的花生容易引起人體免疫反應,可能導致過敏機率上升,所以建議烹煮花生最好不要油炸或烘烤,尤其學齡兒童與有過敏病史患者,應該避免攝取相關食物。

此次動物實驗發現,花生蛋白質不會引起腸胃與皮膚的特別症狀反應,但經油炸或烘烤後的花生,發現會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讓過敏機率增加。當免疫反應突然上升,輕度可能引起皮膚起疹,嚴重可能導致口腔或氣管腫脹、氣喘等風險以及身體傷害。

研究學者昆汀.薩籐濤(Quentin Sattentau)表示,堅果類食物若經過高溫油炸或烘烤,可能會引起化學反應,改變營養結構,讓過敏機率增加;這是第一次發現花生具有潛在過敏因子,尤其花生在東亞是主要食材,油炸與烘烤的烹調方式相當常見,若病人有過敏體質,醫師有必要給予具體飲食建議。目前相關研究仍是初步階段,下一步還須找出花生因油炸與烘烤的實際改變,才能明確降低過敏意外危險。

【心血管】健康生活 降心臟病風險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研究發現,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不吸菸喝酒、保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減少高風險食物,可以大幅降低86%心臟病發生風險。

研究單位調查2萬名受測者,跟蹤11年來,發現沒有吸菸習慣,每天走路或騎腳踏車40分鐘,或每天運動1個小時,加上每天攝取水果、蔬菜、豆類、堅果、 低脂乳產品、全穀類食品、與魚肉,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危機;腰圍維持在96公分以下,就能阻擋4/5的心臟病發作機率。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統計,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心臟病發作,其中採取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數不到2%,研究人員強調,生活習慣可以陸續改變,不需要一次到位,例如不吸菸就可降低36%心臟病危險,而健康飲食與適量飲酒又可再降低35%的風險,民眾只要一次改變一點點生活習慣,就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胃藥】臺灣人愛吃胃藥 一年可堆6千座101

根據臺灣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調查,2013年台灣共消費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占17億顆,以單顆厚度0.2公分換算,高度約有6,693 棟台北101。但胃藥也有副作用,還可能抵銷其他藥物的效用風險,臺灣食藥署特別呼籲,吃藥一定要問醫師與藥師。

該署在8月22至24日展開全國性電話調查,共有1,072位年滿20歲以上的受訪者接受調查,發現約2成受訪者3個月內至少買過1次胃藥,約2.5成會依親友建議或廣告自行購買胃藥,約2成買藥後不會仔細閱讀說明書,對藥品資訊和副作用不清楚。

錯誤認知讓胃藥廣泛使用。約3成民眾就醫時,會主動要求醫生加開胃藥;40至59歲中高齡民眾,要求加開胃藥比率更高達 3.5成。更驚人的是,有7成民眾不知道長期使用制酸劑,可能導致胃酸不足、營養吸收不良、腸胃細菌過度生長等副作用。

【健保】健保法案生效 醫院可省57億

2010年健保法案生效以來,可減少未投保病患到醫院尋求治療、加重醫院成本,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估計今年健保法案將為醫院節省57億美元支出,而且加入醫療補助計劃(白卡,Medicaid)的州可以看到節約74%的醫療支出;未加入的州可節省15億美元、約26%的醫療支出。

HHS認為健保法案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對患者本身。患者不再依賴急診室,新投保的病患可以直接看家庭醫生,得到診斷測試和處方藥。此外,以往安全網醫院需要看護一定比例的貧困人群和未投保人群,通常每年有上億美元的未付醫療賬單支出,現在這一情況都得到一定緩解,能夠減輕醫院的財務負擔。

但政府報告並沒有得到業界的一致認同。」在擴大白卡的各州,醫院仍繼續面臨白卡支付額度遠低於護理實際成本的難題」,美國基本醫院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布魯斯.西格爾(Bruce Siegel)在一份聲明中回應到。

還有那些沒有擴大白卡的州,也面臨著這些財政壓力,包括2%的紅藍卡預算封頂削減,以及更多患者加入紅藍卡,同時又沒有額外收入填補支出。

【嬰兒】美嬰兒死亡率比別國高 出乎意料

美國一歲以下的嬰兒死亡率比歐洲及其它發達國家要高。美國排在早產和足月嬰兒的死亡比例排行榜的第26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最新報告。

「我們知道美國的早產率較高,但是足月嬰兒的死亡率這麼高,卻出乎我們的意料。」CDC的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研究人員瑪麗.馬克多曼(Marian MacDorman)表示。

嬰兒死亡率是指一歲以前死亡的嬰兒比例。這份報告對比了美國與歐洲、澳大利亞、芬蘭、日本等各國的嬰兒健康數據,發現美國每1,000名新生兒中有6.1例死亡,是芬蘭、日本的兩倍。

導致嬰兒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很複雜。「主要原因還是孕婦獲取和利用產前和孕前保健護理上存在巨大差異,」紐約市Montefiore醫療中心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主管德波拉.坎貝爾(Deborah Campbell)認為。「比如營養不良、缺乏高質量的健康護理等都會導致嬰兒死亡率攀昇。」

【糖尿病】肥胖不是2型糖尿病的唯一誘因

肥胖一直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新的研究有可能扭轉這種觀點。過去三個月,有三篇頂級研究都指出2型糖尿病診斷還存在其它誘因。比如基因突變、新發現的影響激素「胰澱素」、以及干擾人體自然免疫系統的因素等,都可能誘發2型糖尿病。

「遺傳是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子,某些族裔的2型糖尿病發病率就高很多,即便是最年輕的年齡段都有這種表現」,紐約邁蒙尼德醫療中心的內分泌學家克里斯蒂娜‧雷斯塔(Christine Resta)認為。

「肥胖確實是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的突出表癥,但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一半取決於家族史,另一半取決於你的生活方式。也有瘦的人得2型糖尿病,還有些人——不管他體重如何——就是不會得糖尿病。」

責任編輯:麗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