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評論》

王駿:美國娃娃從小參政投票 亦假亦真

人氣 5

【大紀元2014年11月11日訊】「從娃娃抓起」這句話,聽起來覺得有點耳熟。但是在美國,可能要說「從娃娃做起」比較貼切,因為大人們對於娃娃那種額外的強制是比較少的,美國娃娃從小參政投票就說明了這一點。

看到《大紀元時報》上有篇報導講述前幾天美國中期大選時,除了大人選民們投票外,有心的兒童場所專門為娃娃們設立了投票站,讓他們可以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知道每年11月初有一個大選日,開始經歷選舉中選擇的過程,體會像大人一樣在胸口貼上「我投票了」標簽的得意,這樣做的目的和效果,可謂意義深遠。

在選舉日當天,加州伯克利市一個兒童博物館為娃娃設立的投票站中,有一個選舉臺,上面有為兒童設計的選票、印章、印泥盒、裝選票的盒子。小朋友只要選上自己喜歡的印章,蓋在選票上,把選票折起來放入選票箱,就算參與選舉了。

娃娃投票,在政治上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畢竟這種選票上沒有政治人物。但是,娃娃們學會了「選擇」,他們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印章,去蓋在排列好的框框中。如此,有了「選擇」和「排序」的概念,這一切,都是娃娃們自己從小就要做主決定的。

當然,娃娃參與選舉,都是兒戲假做,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那又是真戲真做。等到這些兒童長到投票的年齡,他們是多麼期望用真選票去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就像他們可以得到駕照一樣的渴望和欣喜。那時的「選擇」,一定不是娃娃的眼光了,但本質上是一樣的:根據自己的理念和喜好,去自由地「選擇」和「排序」。

美國人對於投票是那麼的神聖不可侵犯,那麼的天經地義,這種神聖感其實已經沁入他們的靈魂。要娃娃們學會怎麼做,其實也是反映了大人們和這個社會的本質理念。

想到香港特首的普選,美國人大多是覺得不可思議的。說是一人一票的選舉,而其中的候選人是別人指定的,那就是一種假的選擇。所以,美國人的選票上,每次都會有一項「其他人」。也就是當你不喜歡上述候選人時,是可以填上你所喜歡的別人的。如果一次候選人太多,那麼美國常常會用初選來篩選出最後的兩個人在終選中對決,或者用優先選擇制(ranked choice)來一次搞定。

香港雨傘運動的做法各有爭議,但爭取「真普選」的要求還是得到絕大多數港人的支持。有人比喻,「真普選」就是港人可以從香港所有的蘋果中去挑自己喜歡的蘋果,而不是像「假普選」那樣,從人家扔給你的3只爛蘋果中去選其中1只。

說起來,看到美國娃娃的兒戲選舉,還真的超過香港的「假普選」。兒戲選舉中,「選擇」都是真的,只是選票算是假的;但是「假普選」中,「選擇」可是假的,其他可能都是真的,包括某個黨的意志和機槍坦克國家機器。如果大家都是空忙和遊戲,也算是一樣共度光陰。只是,人家娃娃是從完全「不懂」中學會去「懂」,而我們香港的成年人,被強迫著要從「懂」中去學會「不懂」,學會如何在高壓下的「難得糊塗」。

所以說,這個時代有許多地悲哀,不用講太多的大道理,這種成年人的被「牙牙學語」才是最大的悲哀。

責任編輯:于晴碧

相關新聞
王駿:伯克利汽水重稅 或將改寫飲料史
中期選舉後 美國加州民主黨失絕對優勢
奧巴馬提名女檢察官出任美國司法部長
共和黨掌權國會,奧巴馬健保會廢止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