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38):仁者愛人

--「仁」與「愛」中覓真諦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1790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子正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

仁,作為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之首,是中國傳統道德體系的基礎,常聯繫著「愛」一同使用,所謂「仁者愛人」。那麼「仁」的涵義是什麼?為什麼會在中國傳統道德體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何以常與「愛」關連而用?答案還得從文字中去尋找。

仁,从人、二,人亦聲,用待人如己、與人並立、使人並立表示對人親善、尊愛之意,即仁愛。細分,至少包含兩個層面︰

其一,由己及人,親善待人、平等尊重。如:

◎《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二,關愛他人,惠益他人。如:

◎《左傳.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
◎《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仁。

「仁」的著眼點是益他,沒有對自我利害得失的糾結,所以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在《論語.陽貨》中,孔子還綜合例舉仁的五個方面: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仁」的內涵是如此豐富,涉及的領域是如此關鍵,因而成為中國傳統道德體系中的基礎和重要內容,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及社會形態。所以中國傳統社會,對於「仁」的重視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書.泰誓中》說:(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不如周有仁人)。
◎《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上面講過,「仁」的本質很重要的一點是「仁者愛人」。那麼這個「愛」又是什麼意思呢?這裏的「愛人」又是怎麼一個愛法呢?

愛,字本作「㤅」,金文从心、旡(ㄐㄧˋ jì,飽食打嗝兒形),旡亦聲,以心繫其食飽表示關心、親慕之意,即關愛。

古璽文稍訛,尚顯其意;篆文(一形)承之整齊化;為了表意清楚,篆文二形又另加意符「夊(suī ㄙㄨㄟ,倒「止」,反向的左腳,表徘徊)」表示,以強調反復力行以施實惠、關情之意。

隸變以後寫作「愛」,成了从爪(覆手)、冖(ㄇㄧˋ mì,覆罩)、心、夊會意,表示身體力行地施與心中的親慕、關懷之情。

可見「愛」的內涵,首先是發心,發自內心。而這個「心」所關注的,是人最關鍵的實際問題(食飽)。《道德經.第十章》中講的:「愛民治國,能無知乎?」《論語.學而》中孔子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裏面的「愛」都側重於這方面。

上古人心純樸,說關心那是真關心,真關心就會付諸行動。後來人心變得複雜,言行不一定一致,所以小篆在「㤅」的基礎上又加出了「夊」,以強調付諸於行動才算「愛」。再後來,把「愛」表現得更細緻︰

爪--你得親自操作;
夊--你得親自力行;
心--你得發自內心(心居中);
冖--對方願意接受和能夠接收得到。

所以,光是口頭說說而沒有實際行動,那不算「愛」;不是發自內心的關懷的,那也不算真愛;不顧對方的需要、不管實際效果,那也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發心、行動與實際效果的完整統一。

因為「仁」側重於理念與價值取向,所以它的展現,很多是通過「愛」來實現的,因此古代往往「仁」、「愛」連用。即如孟子所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廠魚肉百姓、心狠手辣
  • 造恐怖的特務機關東廠
  • 這事發生在元朝年間,廣東的盜匪,渡過長江,占據瓜州和鎮江兩地。朝廷派大軍,集中水軍兵船在焦山,堵住他們順江入海之通路。水軍中有一名姓李的,原來是軍船上的舵工,因勞積資深當上了把總。他行為放肆,經常夜間出去搶劫。
  • 北宋熙寧七年,嘉興僧人道親,擔任秀州副僧正。他有一天遊歷溫州雁蕩山,從大龍湫回來,想到瑞鹿院去。
  • 人都有缺點和犯錯的時候,以權勢壓人,最多只能讓人表面服從;而寬恕大度待人,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心。魏霸就是因為注重自己的德行修養,待人寬恕,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以周圍人都很信任、服從和尊敬他。
  • 《尚書》云:「惠迪吉,從逆凶,唯影響。」意思是說順著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違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災殃,這就像影子隨形、聲音有迴響一樣。
  • 若是能夠把報應二字反覆思考,擇善而從,恭慎自己,順應天理,那麼心就會與天道相合,靜則雜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自然就會得到善報。如果有人的心行與此相反,那麼惡報也是避免不了的,因為不善之人,他們欺騙掩飾的行為,為神明所察見,以至於減少他們的福分與壽算,憂患也就會跟著接踵而來。
  • 中秋詩是明月的詩,人們把思念、祝福寄託於明月,詩中所蘊涵的意境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
  • 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中秋月如圓盤,象徵團團圓圓。人們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