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日夜勇挫對手

全球5萬4千分店 光臨顧客5,500萬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1月21日訊】「總有一間在你附近」,7-Eleven宣傳口號果然沒騙人!店舖廣泛散佈,且年年遞增,去年淨計日本已添店1,247,總計16,319,全球更破五萬關口,飛向無人領域。

7-Eleven店舖數目全球分佈。

日本7&I控股公司(7-Eleven的母公司,日股代碼:3382)年賺17億美元,但其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便利店嗎?神奇之處在哪?筆者當年亦「有眼不識泰山」,原來其成功之道正是著墨於不起眼處,在小事上做到最好,表面上不追求神奇。

與人方便節節勝利

公司應否存在,視乎其所為,「得顧客心者得天下」,誤者失之,就這麼簡單。7-Eleven出類拔萃,自1974年創立後不斷精益求精,筆者綜合其多年來的成功秘訣,結論如下:

•早於1976年,公司已懂得把大型分發和小量送貨結合,運輸車到訪由70次/天,大幅減少至現下的9次,有效率的壓低成本;

•1982年設銷點資訊管理系統,得以把千萬份零碎資料匯聚一處,分析威力倍增;

•5年後又與東京電力公司達成協議,予以收費服務,今天收費面額登上4萬億日圓水平。這策略有助提升人流,順道售貨,擴展市佔。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繼續向著吸引人流方向進攻,2001年引入IY銀行(現為Seven銀行)的提款機,現下一年的交易次數為7.36億,不難想像當中引申利益之豐厚;

•2007年連出兩招,上半年始推電子貨幣服務,Nanaco智能卡至今共發出2,839萬張。下半年公司接管「優質Seven」的自家品牌產品;

•去年首創Seven咖啡室。

回憶十四年前,7-Eleven的店舖數目與其主要對手羅森看齊,沒想到今天已逾其倍,而毛利率又高於另外兩路勁敵全家和OK約三至四個百分點。

很多讀者也許不知曉,7&I集團除了經營便利店外,還有巨型購物中心(伊籐洋華堂)、百貨公司(西武和崇光)、超市、餐廳和專門店等業務;在適當時候可互相配合,夾擊競爭者。以伊籐洋華堂為例,它成功打進中國成都市場,於四川省會紮根16年,奠定穩固磐石。目前,其成都六店分駐春熙、雙楠、錦華、建設路、高新和溫江,均屬黃金地段。

7&I-2014財政年度營業額結構(單位:10億日圓)。

因地制宜無往不利

7&I行政總裁鈴木敏文表示:「當顧客走進我們的店舖時,必定會找到一些令他們開心一點的東西。讓顧客愉快一點,應比大改變更為容易接受。」

至於香港業務,7&I決定授權牛奶公司打理。這裏的7-Eleven起源於1981年4月3日,在港澳地區俗稱「七仔」、「些粉」(Seven粵音)或「七十一」。首間7-Eleven選定於跑馬地開幕,隨後迅速以加盟形式擴展。

2004年9月,牛奶公司斥資1.05億港元從南華早報集團收購本港第三大便利商店-地利店全線87家店舖,加上早前吞併了原掌握港鐵將軍澳線、東鐵線便利店專營權的世昌便利店,使其分店總數彈指間由510間(包含世昌)大幅提升至597間,進一步鞏固其江湖位置。

現在,7-Eleven已有超過900家分店,其中過半為特許加盟,其餘由7-11總公司營運,規模逾其主要對手OK便利店3倍。香港平均每約8,750人便有一間分店,僅次於台灣排名第二。繁忙地區的7-Eleven密度更高,分店距離有只差一個路口的,甚至同一個港鐵站大堂也有3家分店,而落馬洲站範圍內竟多達6家。

香港的7-Eleven曾長期售賣軟雪糕,但因衛生問題經常在食環署面前碰釘。為保商譽,始於2007年全線停售。部份地區之7-Eleven分店設有匯豐、渣打銀行的自動提款機。2013年3月18日起,申請人可在港澳兩地任何一家7-Eleven繳付美國簽證申請費。同年11月,7-Eleven與電盈(00008)合作,在670家店舖免費提供WiFi服務。

南下澳洲勇往直前

7&I的世界版圖廣闊,在亞太區內,比香港還早了4年便登陸澳洲,即1977年。它先立足於墨爾本Oakleigh區,後四散擴張。截至去年年底,7-Eleven擁店595家,成績驕人。維多利亞、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分別擁店約240、210和130家,以市區為主,效區則與油站相依(集團買下美孚旗下295個油站)。店舖採用特許經營手法,配上中央行政。

澳洲悉尼唐人街的7-Eleven,為了取悅顧客,特備一整座冰箱以提供亞洲款式飲品。當然它還有改善空間,如進一步供應適合亞洲人口味的零食等。

澳洲7-Eleven與BankWest合作,內置自動提款機。此外,每年11月7日的「7-Eleven日」,所有顧客均可免費獲得一杯細思樂冰。

乘勝追擊,打鐵趁熱,7-Eleven計劃吹起西澳號角,首年開店11家,五年內推至75家,有步驟的向西部城鎮發展。澳洲讀者若然有意加盟7-Eleven,而又苦於東部地區已被其它特許經營者霸佔不讓,不妨考慮西尋商機。

野村證券指出,7&I的殺手鑭乃7-Eleven的自家品牌。這些與供應商合作研製的產品,7-Eleven可從中獲取更多利潤。相反,部份供應商不但斷送了收益,且從此不再完全擁有自主權,給7-Eleven「踩過界」,需聽取7-Eleven的產品指引。之所以導致如此局面,全是7-Eleven這個客戶坐大了,供應商自然成為其野心擴散的犧牲品。

責任編輯:黃浩

相關新聞
7-Eleven北美擬擴1倍
美7-Eleven慶7月11日 贈禮一週
港環保餐具被指不堪用 業界:湯匙「盛飯」或無法受力
垃圾徵費|民研:近七成香港市民反對8月實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