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臺灣咖啡節帶你瞭解「咖啡的一生」

鍾元臺灣臺北

人氣 290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現在喝咖啡的人愈來愈多,「也許您天天喝咖啡,但您知道咖啡是怎麼來的嗎?」臺北市中山區公所日前與素有臺灣「咖啡之鄉」美譽的雲林縣古坑鄉公所,慶祝古坑鄉臺灣咖啡節登場 ,在臺北唯一的咖啡公園──復華公園,共同舉辦「咖啡生態體驗展」,完整呈現「咖啡的一生」,從種子育苗、成長、採收、製作、烘焙到調理出香醇滋味的過程。

臺北市中山區公所區長林秉宗表示,在復華公園裡,春天處處綻放純白的咖啡花,夏天有綠意盎然的咖啡喬木叢林,秋天可見到結實纍纍的鮮紅咖啡果,冬天則布滿創意的造型修剪咖啡樹。今年的「咖啡生態體驗展」邀請資深咖啡莊園圓主手沖咖啡示範教學。現場的社區藝文團體則帶來抒情浪漫的音樂表演,讓大家在優美的旋律下,緩下腳步,帶著愉悅的心情,品味濃郁香甜的咖啡,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

咖啡苗圃─一杯杯香醇咖啡就是這樣開始的。(鍾元/大紀元)

生長中的咖啡樹由小而大展示。(鍾元/大紀元)

咖啡樹的果實,飄香迷人。(臺北市政府)

臺灣咖啡節(11月1日至16日)

谷泉咖啡莊園圓主劉易騰表示,從2003年雲林古坑辦鄉第一屆臺灣咖啡節,至今已是第十一年,這次來臺北是與中山區公所合辦活動。他們的咖啡莊園位於雲林古坑鄉的荷苞山,種植咖啡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他說,今年的臺灣咖啡節從11月1日開始,歡迎國際人士可以到雲林古坑咖啡園區參觀,裡面有種植約3千顆低咖啡因的咖啡樹,讓大家除了可以品味香醇的咖啡,還可以知道咖啡農如何製作咖啡的整個過程,盡情享受悠閒的美好時光。

曬咖啡果實(日曬式)。(鍾元/大紀元)

曬咖啡鼓豆(水洗式)。(鍾元/大紀元)

咖啡達人、嵐山咖啡董事長游啟明。(鍾元/大紀元)

臺北市唯一的咖啡主題公園──復華公園

嵐山咖啡董事長游啟明表示,他從事咖啡烘焙行業30多年,對咖啡的生態很有興趣,也想讓顧客知道咖啡長什麼樣子,20多年前就在公司門口種咖啡樹,5年前在復華里里長黃展輝的提議下,經過中山區公所的同意,他開始認養復華公園並打造成臺北市唯一的咖啡主題公園。黃展輝和游啟明在復華公園連續舉辦了4年咖啡生態體驗活動,推廣咖啡文化。

游啟明帶領記者參觀公園種植的咖啡樹,包括阿拉比卡種、利比里加種等等。游啟明說,咖啡樹一般不讓長太高,這樣才方便採收,咖啡果實甜甜的、好吃。「如何品咖啡?」他表示,三言兩語談不清楚,簡單的說「先聞味道,再看顏色,之後再喝」,喝時先品「會不會太苦、太酸或澀,有沒有腥味、黴腐味」,如果沒有這些不良味道,就是及格的咖啡了。他強調,至於咖啡味道要好到什麼程度,每個人喜好不一樣,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臺灣雲林古坑谷泉咖啡農場咖啡果實(櫻桃果)。(鍾元/大紀元)

臺灣雲林古坑谷泉咖啡農場脫皮脫肉機。(鍾元/大紀元)

臺灣雲林古坑谷泉咖啡農場鼓豆。(鍾元/大紀元)

早年臺灣人喝咖啡都要加奶、加糖,現在愈來愈多人懂得品嘗黑咖啡香韻。游啟明表示,喝黑咖啡是健康的,加糖、加奶,多少都會有些負擔。他說,好的黑咖啡微苦,苦過之後會回甘;喝咖啡入口,先含在嘴裡3─5秒鐘,再慢慢吞進去,這時候入口會有一點苦,吞進去以後苦就化掉了;如果入口會苦,吞進去後還是很苦,甚至喉嚨會很不舒服,就是太苦、不好的苦位。

嵐山咖啡公司脫殼機。(鍾元/大紀元)

咖啡烘焙機。(鍾元/大紀元)

臺北市中山區公所在復華公園舉辦「咖啡生態體驗展」活動,邀請資深咖啡達人,現場有手沖咖啡示範教學,並可免費品嚐手沖的濃純咖啡。(鍾元/大紀元)

游啟明介紹咖啡從種子育苗、成長、採收、製作、烘焙到沖煮出一杯香醇好喝咖啡的過程。他說,咖啡沖泡有手工,也有機器的方式,比如用美式咖啡機(使用濾紙或濾網),而法國人愛喝的Espreso,則是用高壓的機器沖泡,不同地區的咖啡有不同的做法,追求的味道也不一樣,像美國人喝的咖啡很淡,義大利人則喝的很濃。他建議,通常一個健康的人,一天喝150CC的量,3杯不成問題,但不要在短時間內喝,應該分散開來為宜。

臺灣第一代咖啡人與咖啡農1968年於斗六「雲林經濟農場」內合影(嵐山咖啡)。(鍾元/大紀元)

雲林經濟農場當年(4、50年代)堪稱亞洲第一家設備最完整先進的咖啡農場。圖為一次可烘炒120公斤的PROBAT咖啡烘焙機(雲林古坑鄉公所)。(鍾元/大紀元)

臺北市中山區公所復華公園活動當天,除了完整呈現「咖啡的一生」,還有咖啡豆讓民眾可以親手體驗剝殼,另外還有咖啡脫果肉機、脫殼機烘焙機、歷代各式咖啡調理器材等各式咖啡機的演進,以及臺灣光復後30、40年代的老照片、東南亞最大的咖啡烘焙機等經典影像。**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全球最奇特的7種咖啡體驗
喝咖啡上癮?要怪就怪你的DNA
巴西乾旱歉收 咖啡豆飆2年半新高
咖啡橄欖文化季 體驗國姓咖啡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