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41):管鮑之交 演繹千古之「信」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102
【字號】    
   標籤: tags: ,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小節小信)也,自經(上吊自殺)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

在中國表示朋友之間彼此相知、深信不疑(的關係),人們常常會用「管鮑之交」來形容。「管鮑之交」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齊國。「管」指齊相管仲,「鮑」指齊大夫鮑叔牙。《史記.管晏列傳》中這樣記載:

管仲(又名「夷吾」)青年時與鮑叔牙(又稱「鮑叔」)交往密切,鮑叔因瞭解其有賢才。因家貧,管仲常占鮑叔的便宜,鮑叔不以為忤,始終善待之,而不事聲張。後來,鮑叔與管仲分別服事齊公子「小白」與「糾」。

到了小白即齊候位時(即「齊桓公」),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桓公請鮑叔牙做宰相,鮑叔卻極力保薦管仲。桓公受之,拜管仲爲齊相,因成就霸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後來回憶說,我貧窮時與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總是多拿,鮑叔從不以為我貪,他知道我是因為貧窮的緣故。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結果卻非常不堪,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機有利有不利。

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君主斥退,鮑叔不認為我無能,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我曾經三次打仗三次敗走,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

公子糾爭王位失敗後,我的同僚召忽為之殉難,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鮑叔不認為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而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鮑叔牙對管仲是無條件地信任。那麼個這個「信任」是怎麼來的?我們還是先從「信」字中去找找線索吧。

信,表示的是兩個字的含義:

其一,金文一形從人、口,用以人帶口表示傳帶口頭話語之意,即口信;金文二形將「口」改為「言」,表意更明確。古文一形分別承之大同。其二,古文二形從心、言,心亦聲,表示認可而不疑其言之意,即相信、信任。篆文整合二義於金文二形整齊化。

也就是說,就「信」本字而言,所表示的意思是「音訊、消息」。如:

◎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西漢.揚雄《太玄.應》)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唐.李白《大堤曲》)

而「相信、信任」這類的含義,屬於一種心理反應,故字本從心(古文二形),到小篆時混而為一了。如:

◎必諾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勢》)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鮑叔牙對管仲信任的「信」, 就是這個從心的 。是一種在不斷的交往中,通過深入的言語溝通(字從「言」)而彼此瞭解,所產生的深深認可、信賴的情感。因為這種情感是真正走了心的,是基於對本質的認知,所以不可動搖。

如果,這種情感是產生於對神佛或聖賢之言的無限信服而景仰,則稱為「信仰」。所以真正的信仰,也是不可動搖的。@*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