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逸事:勸人細讀〈辨奸論〉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李調元之父李化楠在任浙江秀水縣令時,極力提攜當地學子王學濂,故二人有師生之誼。再者,王學濂與李調元同榜考中進士,為同年之好。

可是,當李化楠病故河北,李調元扶櫬回鄉安葬,途經德陽時,身為德陽縣令的王學濂,藉口上峰蒞臨,不能分身,只派了部下前來接風,卻又要李調元為他題詩留贈。

王學濂有失禮儀的做法遭到許多人的共同譴責。李調元想到:文壇才子袁枚「乃知師恩厚,還在父母前」的詩句,想到大學士孫補山赴任前先到亡師家中祭靈的這些高德風範,越想越氣,便寫成七絕一首,算是給王學濂的「題詩留贈」,詩句為:

錢塘師誼道尤尊,
前有袁枚後有孫。
不近人情今再見,
只須痛讀〈辨奸論〉。

李調元將王學濂視作宋代蘇洵在〈辨奸論〉中斥責的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奸佞之徒。不久,此詩傳遍德陽縣城,縣令王學濂也因此得了個「不近人情」的綽號。

正是:
要識奸忠與假真,
勸君細讀〈辨奸論〉。
敬對岳王三稽首,
怒視秦賊百呸聲。
堯之都,舜之壤,
豈容蛇鼠亂縱橫?
天滅邪惡會有時,
金雞報曉待天明!@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局勢趨東廠, 人面翻新樣。 織造平添一段忙。 待織就,迷天網。
  • 撐風老竿裡如鐵, 幾度凌風不改節。 哪似薄情桃李花, 須臾便與春相別!
  • 善法堂前擬聖流, 南泉牧得一頭牛; 我欲騎往西方去, 又恐西方不肯留。
  • 老僧自有梅花骨, 不肯將身伴牡丹。
  • 擔頭多酒雪已降, 行行虛見老梅樁; 一枝兩枝折不盡, 呼童恨不連山扛。
  • 傅山,字青主,山西陽曲人,是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擅詩文,工書畫,著有《霜紅龕集》。他立志堅貞,終身不仕清,曾寫詩明志,云:
  • 吳三桂因「誅求殺戮,草菅人命,懼怕上天降罪,乃遁於佛圖、老子之教。斬山以為窟,籠金以為像」,修建廟宇,而欺天邀神,以求保佑。
  • 剃自由他剃,頭還是我頭。 世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 張玉書,字索存,清代江蘇丹徒人。順治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有「太平宰相」及「一代大手筆」之譽。
  • 秦世貞,廣東廣寧人,清朝順治年間,由貢生除知文安縣,後奉旨巡按江南,為當地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加之他清廉正直.彈劾不避權貴,時人譽其為「鐵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