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洩露頻仍 身分被盜是大困擾

人氣 84

【大紀元2014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2013年,當馬克‧金一發現他的個人信息在塔吉特(Target)數據洩露事件中被盜後,這位36歲的技術工人馬上在Target信用卡免費監管上報名,以便當有人用他的身分詐騙時,他能及時被通知。

事情果然發生了,第一起報告顯示詐騙者用他的名字在梅西和科爾(Kohl’s)百貨商店開了幾個賬戶,並揮霍了7,000美元。金說,他的心一沉。在接下來的數月中,這位紐約市居民花費了數小時打電話、幾乎一整天在警局寫報告,以及大量時間向銀行和信用卡報告機構發送文件來清理他的歷史記錄等。

3成身分被盜者被捲入詐騙案

他並不孤獨。發生在去年黑色星期五的Target數據被盜,僅僅是一波數據洩露中的一例,在這些數據洩露中,超過100萬個美國零售商、銀行和網絡公司的客戶資訊被曝露。最近一起受關注的數據洩露發生在索尼動畫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導致該公司5萬名現任以及前員工以及電影明星的社會安全號碼以及其他個人資料被盜,並貼在網上公示。盜取很難跟踪,分析稱,去年,約三分之一的數據被盜者成為詐騙案的受害人。這一比例比2010年的九分之一大幅提高了。

受害後只能自救 民眾風險意識卻低落

儘管銀行也吸收被詐騙款項,但主要依靠受害人自己清理信用卡記錄和追回被盜資金。分析家利泰(Avivah Litan)說,身分盜取案例現在很少被起訴。地區警員資源有限,而罪犯卻經常是跨國的,所以,除非是一個大案件的一部分,警員不會費力查案。金說,一位警探接受了他的投訴,後來告訴他有人在加州開了賬戶,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在過去的一年中,Target等大型零售商都表示,他們正在提高安全性。美國總統奧巴馬敦促銀行和商店,加快採用很難破解的「晶片加密」(chip-and-pin)支付卡。但是,資料洩露的報導不斷。正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委員麥克斯威尼(Terrell McSweeney)日前表示的那樣,「令人不安的是,這些消息似乎使許多人對事件發生帶來的真正風險變得不敏感。」

金承認他無法確定是Target洩露造成他經歷身分詐騙。專家說,騙子經常從多個來源盜取或購買客戶信息,再用這些信息編造潛在受害者的完整客戶檔案。這就是駭客去年在盜取名人資訊時採用的方法,如盜取帕麗斯·希爾頓(Paris Hilton),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甚至時任國家安全局頭子基斯·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的個人信息等。

今年秋天,亞歷山大告訴一公眾論壇,報稅時他才發現別人已經以他的名義申領了他9,000美元的退稅。騙子還用他的身分申請了約20張信用卡。他說,聯邦調查局最終抓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聯邦調查局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取回損失過程繁複費時

由於細緻的天性,金記錄了與調查員或公司代表的每次談話。他補充說,他是幸運的,因為他的雇主允許他使用工作地點的電話和傳真機。他說「如果我在一個更嚴格的公司工作,那將是一場噩夢。」但金從未能報銷用掛號信發送書面證詞和其他文件給各銀行和機構所產生的費用。

雖然身分盜竊無疑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專家說,很難估計全球損失。然而,司法部的研究估計,在2012年身分盜竊造成了美國247億美元的金融損失,這幾乎是其他各種財產犯罪造成的140億美元損失的兩倍。根據標槍(Javelin)調查,在美國,當現有的信用卡被暴露,然後被用於欺詐,平均造成損失為1,251美元。當一個社會安全號碼被暴露,然後用於開新帳戶,平均造成損失為2,330美元。

銀行承擔了最大的金錢損失,但身分盜竊受害人的損失範圍可以從不當使用信用卡被罰63美元,到渉及社會安全號詐騙的289美元等。當然,這並沒有對失去的時間和壓力進行量化。

社安號被盜 損失聯邦退稅

阿爾伯特不希望公布自己的姓氏,因為害怕再次成為受害者,這是從2012年的經歷學到的。那次,他的個人信息在邁阿密一家醫院的數據洩露中被曝光,他在那裡做過小手術。第二年,在申報聯邦所得稅後,這位60歲的邁阿密居民發現,政府已經使用他的社會安全號退款給別人了。

工作是機票預訂員的他花了八個月時間取回了他4,000美元的退稅,他等著用這筆錢去還債。阿爾伯特說,他不知道騙子是否從醫院或其他源頭獲得了他的個人資訊。但專家說,醫療檔案是騙子的一個寶庫,因為它們可能包含了個人財務資訊、保險號碼以及可用於獲取藥品、醫療服務或其他好處的個人資料。

購買監控服務利弊

阿爾伯特現在購買了信用監控服務,並要求報告機構「凍結」,以便阻止任何用他的名字發出的信用卡申請。然而,當他之後需申請貸款和AT&T互聯網服務時,取消「凍結」卻是個相當麻煩的過程。他還擔心有人會認領他的社會安全福利,這可是他退休後的指望。

「當你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時,你不禁怒火中燒,」他說,「你會覺得被侵犯和被攻擊。」

金這個月才將所有欺詐帳戶從他的信用記錄裡清除了。他和其他受害者說,經驗使他們更加小心保護自己的財務資料和信用記錄。比如,金登記了一個主要信用卡機構的安全警報,如有人用他的名字申請信用卡,該警告將建議放貸機構聯繫他本人。

警報在七年後過期,但金表示,他「絕對」會延長它。「我必須要警惕」他補充說,「我知道有可能發生別的事情。」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防數據洩露  不應在加油站和餐館刷借記卡
逾20%澳洲人個人信息曾遭竊
谷歌開始受理歐洲民眾申請 移除網上個人信息
CSEC個人信息收集引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