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自在的人生:黑心油的省思(6)

作者:王志鈞

人氣 6
標籤: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到餐廳吃飯?

我常常在想這一個問題,但迄今還是沒有答案。

多數時候,外食是為了解決上班族的吃飯問題,因為到餐廳用餐帶來了許多的方便性,同時也因為集體料理所帶來的規模經濟,讓食材不至於出現浪費。想一想,一個人吃飯所要採買的東西,和為一百個人料理所需的食材,規模有差,在烹調過程中所需的時間成本也不一樣。

假設一個人煮一頓飯需要三十分鐘,而廚師為一百個人煮飯卻需要三小時,後者看起來所需時間較長,但就吃飯者的料理時間成本來說,後者平均每人才花一點八分鐘就把飯菜做好了!

以「投入-產出」的經濟生產效益來說,集中搭伙的經濟效應顯然高出甚多。

我們活在一個經濟學觀念主宰我們的市場經濟年代,沒有市場交換,就沒有現代人的便利生活。因此,大家相約外食看起來是比較經濟且有效率的做法。

但換個角度想一想,經濟學的交換效率觀念一定是對的嗎?

根據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只要每一個人專精去生產他擅長製造的東西,再透過市場交換機制去進行分享,然後再從同一個市場交換機制中去換取他所不擅長生產的東西,這樣一來,只要自由市場運作有效率,整個社會就會出現人人各做所長、各取所需的生產均衡社會。

聽起來非常美好的一幅社會圖象:做麵包師傅的努力做麵包、裁縫師傅努力做衣服、鞋匠努力生產鞋子、鐵匠努力打鐵做農具、農夫努力種田、船夫努力運貨、馬車夫努力載客…,整個社會竟然就可以進入大同社會了耶!

這是古典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23年-1790年)在《國富論》一書中所描繪的自由經濟市場願景。

聽起來很讚,但事實若果真是如此,就不會有後面一卡車又一卡車的經濟學者,企圖改良、修正和演繹這一套自由市場機制,好讓社會減少不當剝削、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等等的一連串社會問題。

我並無意要探討經濟學的大問題,只想從個人生活的小我角度來想一件事情—如果自己下廚做料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為何要把這件事情交換給別人去做呢?

市場交換,固然是各取所需,但也應該是各取所樂,如果有人把我自己做東西的樂趣給剝奪掉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生活的小樂趣應該是自己種點蔬果、自己摘取蔬果來料理。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也該親手下廚房,把市場買來的東西給調和鼎鼐一番,最後再歡喜下肚。

煮東西的最大樂趣,除了過程以外,其實還包括和心愛的人一起分享大餐了。自己親手構思菜單,然後再通過嚴選食材、花時間料理的過程,把好吃的美味端上桌,那種樂趣,應該是生而為人的一種樂趣了。

這個地球世界上,應該也只有人類懂得烹調之樂了,否則,如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茹毛飲血也能過活,何須發展出廚房料理之道呢?

我個人對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其實期期不以為然,如果市場分工和交換是百之百正確,並為可以無限上綱的硬道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把時間花在有效率的地方,而不需要蒔花弄草、自己切菜煮飯,弄得蓬頭垢面又沒效率了!

但生活中,不就是因為有些事情是自己喜歡而顯得意義非凡?

比如說詩人寫詩,畫家畫畫,這些藝術創作對這社會有啥經濟貢獻呢?除非是市場上有名的畫家,否則一幅畫只圖自己擺在家裡好看,這對經濟產值可說一點價值都沒有。

喔,忘了說,所謂「經濟成長率」這個主宰當代人生活的名詞是怎麼來的。這個被稱為 「國內生產毛額」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東西,英文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意思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一季或一年),依市場價值所計算出的全體社會所生產之產品和勞務的最終成果」。

簡單來說,你所生產的東西若無法被市場上計算出價值,或者,沒拿到終端市場上進行交換並取得價值,那麼,就一點經濟價值都沒有了!

經濟價值,可以說是市場交換機制下所認定的產品和勞務之價值,而不是生為人之你所個體認定的價值。

比如說一張你和家人的合影,裝了相框,放到桌上,你覺得意義非凡。但對這個經濟社會來說,因為那張照片賣不出去,沒有市場價值,因此,它本身沒有任何經濟產值。

唯一的經濟價值,或許是那個木頭相框,在網路的二手拍賣市場上還值一點錢。當你要郵寄相框給有興趣的買方時,郵寄過程的物流費用也會對這個社會的GDP帶來一些正面效益。

除此之外,你所認定的家庭紀念意義,其實一點經濟功能都沒有!

所以我認為,經濟學並非不對,至少它帶來了偉大的工業革命,並為現代人的生活便利性帶來重大貢獻。但問題是,如果我們的生活整個被市場經濟的觀念給綁架走了,那很不幸,我們註定只能選擇最具經濟效益的外食來過一生,因為畢竟天生的廚師或擅於開餐廳與管理廚房者並不多。

如果要外食,又不幸吃到了無良廚師或無良供應商所提供的黑心食材,就只能怪這個市場供應鏈上的集體道德出了問題,而自己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因為我們把生活百分之百交給市場,最後就淪為百分之百被市場宰制而對生活無能為力的一群人了。

人生其實不應該是如此的,當經濟學上所謂「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市場供需的調節機能)」會讓整體社會變得更好時,其實有一個看不見的黑手卻已無孔不入地滲入了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只能成為市場上的賺錢機器,再透過錢來從市場上交換別人所生產的東西。

當整個社會是以國內生產毛額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時,你會不會覺得生活中有一種看不見的價值被剝奪掉了呢?

一種無功利的行為,或無目的的生活狀態,或單純只為想做而做的事情,是不是就這樣被輕易擺到經濟市場之外,成為無用之物?

當我們把生活所需的一切都交給市場,最後就只能要求市場自律來協助我們過更好的生活。但不管市場是不是集體邪惡或善良,重點是,生命中難道所有的價值都該以市場經濟的觀點來加以衡量嗎?

生活中的勞務與產出,若無法從市場來認定其價值,是否就代表這項行為一無是處呢?

每當我在撰寫部落格時,我都會想到我對這個經濟社會其實一點貢獻都沒有,因為我既不收稿費,也不收廣告費,還浪費一堆時間在敲鍵盤,實在一點經濟產值都沒有。

但回到我一開頭在想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到餐廳吃飯?」

這背後的選擇邏輯,可以是很經濟學的,也可是很不經濟學的。問題是,如果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那種經濟效益普遍滲入人生的生活狀態,腦中還會有空間來思考,不上餐廳吃飯的好處是什麼嗎?

問題省思6:生命的價值,該如何來衡量?

解決藥方6:當整個社會的價值過度傾向用市場價值來認定時,人們就會淪為賺錢機器。反之,不想成為賺錢機器者,就該多思考生命中不可以金錢來衡量的價值。@

摘編自《地球人抱抱—-王志鈞的投資理財、職場生活部落格》王志鈞 提供

責任編輯:武曉玫

相關新聞
民間傳說:放下即自在
賺到客戶的心才是真業績
前舞蹈演員:以扇起舞 剛柔相濟 神韻自在其中
神韻藝術 一種超越感官的平和自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