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禮樂文明縱橫談》:魂兮歸來(十)

人氣 4

(續上期)禮———權力的籠子
從周公制禮到孔子為「克己復禮」 奔波一生,都是為了給社會帶來福祉:控制權力,把權力關進籠子。社會的安寧幸福,除天災莫測難防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權用權的正邪。仁政愛民,造福民生;暴政施虐,黎民塗炭。權力擺佈社會,左右百姓;優化權力,是制禮的福民初衷和實踐的最高境界。

禮,以道德倡導,勉人自尊自愛,修持美德。禮,以禮儀規範,促人自省自律,禁慾守法。周公制禮,尤其重視對上層人士的訓誡、對掌權者的規範。倡導官德,是對官員的制度管理和心靈管理。我們這裡講的禮,是指禮樂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具體的儀式條款。周禮繁縟,吉、凶、軍、賓、嘉,不同場合,都有不同的禮儀形式。吉禮,是對神祇和先祖的祭祀;凶禮,是喪葬祭祀和對天災人禍的哀悼;軍禮,是戰爭或田獵啟動的儀式;賓禮,是諸侯朝見或會盟的禮儀;嘉禮,是婚娶、加冠、飲宴、慶賀等活動儀式。周禮號稱「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事事處處都有禮儀的要求。我們講的對權力約束的禮,不是此類繁文縟節的形式,而是禮治精神,是掌權的理念和用權的態度。
收錄上古文件,有諸多周公言論的《尚書》和追述禮樂倡導和實踐的《禮記》,對掌權為公利民,用權勤政寬刑,都有周詳的記錄和具體的要求。《禮記》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掌握權力,是為了天下的穩定昌盛,所以,要推舉賢能者掌權。堯舜禪讓,就是先聖為後世樹立的榜樣。德盛則治,德廢則亂,道為治本,欲為亂根。對官員來說,自身高尚的道德修養,是行政清明的保證。所以,《尚書》提出「任賢不貳」,權力要交給賢明的人,這道理不能改變,這是優化權力的根本措施。

特別是身居高位的官員,人品的好壞,影響更大。《尚書》云:「天吏逸德,烈於猛火。」高官失德,給社會帶來的災禍,猶如狂風烈火,焚燬的後果更為慘重。「王者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王者造孽,災禍連年,卿士貽害,長達月餘,師尹過錯,則在一時。因為,對於道德淪喪的官員來說,攬權之欲與威勢俱增,嗜利之心隨欲增長,胃口隨官位的步步高陞越來越大。所以,對貪官,老虎蚊蠅一起打,打老虎則顯得更為重要。

禮,是對官德的根本要求,是對民眾的關心和愛護。對此,《尚書》反覆叮囑: 「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秸百姓以從己之欲。」 不要用歪門邪道的手段,騙取百姓的稱譽,不能以損害百姓的利益為代價,滿足自己的慾望。《尚書》提出: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國家才會安寧。對百姓,要「若保赤子」,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人有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要體察民情,關心民間疾苦,解決問題在前,不要等到怨聲載道,沸沸揚揚後才去補救。仁政惠民,關鍵在於與民同甘共苦。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台灣高爾夫俱樂部通知
2024 2024 台灣傳統週--擊鼓跳舞 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
阿拉巴馬州男子被控在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外引爆爆炸裝置
司法部發言人:法妮·威利斯資金報告「不一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