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樣做 女孩會不同(一)

發掘女孩的學習潛力,讓她不斷成長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 松永暢史 譯者:吳怡柔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呢?例如遇見好久不見的親戚家的男孩子,或是在同學會上遇見兒時一起長大的男同學,驚訝的發現:「以前的孩子王,現在長大卻……」

很意外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小時候只會搗蛋完全不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的男生,突然考進了一流高中,然後進入知名大學或任職於優良企業這種例子。

或許這有點偏離本書的主旨,不過男孩在十四歲以前讓他們盡情玩樂,反而會有助於他們學科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說,對於男生,我們可以期待所謂的「逆轉勝」。

所以每當我聽到家長煩惱的說:「我們家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就把書包丟著跑出去玩,都沒在念書。」時,我都會回答他們:「這樣非常好!請務必讓他繼續維持下去,多去累積各種經驗。」

那麼女孩子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小時候只顧著玩樂,上了國中後開始讀書,成績明顯進步,最後竟然出乎意料的進入名校就讀。」像這樣的「逆轉勝」定律,是否也適用於女孩子呢?

非常抱歉,我不得不告訴各位這樣的例子幾乎是「零」。基本上各位有遇過「小時候只會做怪,長大卻變得聰明伶俐,還進入一流企業,成為精明幹練的女性」,或是「以前上課也沒認真在聽,考試成績總是慘不忍睹,可是最後卻考上國立大學」這樣的例子嗎?雖然我無法斬釘截鐵的說絕對沒有這樣的例子,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能夠完成這種壯舉的女孩,真的是少之又少。

當我們聊到考上一流大學的孩子,如果是男生,開場白會有「(從小就是個很會讀書的小孩)不出所料,果然啊……」以及「(以前成績很糟的孩子)沒想到那個孩子居然……」這兩種模式。然而,講到女孩的時候,開場白就只會有「不出所料,果然啊……」這一種。各位或許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如此一來,提升女孩學科能力的方法,就只有「從小讓她扎實學習」。

還有,女生除了比男生認真以外,還有另一個特徵,就是很多女生可以穩紮穩打、勤奮努力,也不會覺得辛苦。因此,就某方面而言,像公文式教育這種每天一點一滴的寫講義練習的教育方式,可以說很適合女生。

這種學習方式,常常可以讓孩子的學習進度比學校課業快一步,也就是說學校教的都是孩子剛學過的東西,學校上課變成只是用來確認「我知道」「我懂了」的過程。

雖然每天上課都好像是複習一樣,不過這種一邊逐一確認已經學習過的東西,一邊向前繼續學習的方式,可以確實提升孩子的學科能力。

像這樣,女孩的學習方式是「先馳得點型」。從小就開始累積課業知識,取得好成績的女孩,腦袋當然會變聰明,並且能以穩健的腳步,實現進入好學校就讀的目標。

聽我這麼一說,或許有些家長會絕望的想著:「唉!那我們家的孩子已經來不及了吧!」可是這攸關孩子的一生,總不能說:「很遺憾,可是為時已晚。」

的確,一開始或許無法立刻贏過那些從小就孜孜不倦學習的孩子,但儘管如此,還是要讓孩子從現在就開始培養「每天勤奮學習」的習慣。

「話雖如此,可是我家的孩子不是那種二話不說就乖乖去讀書的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只好請身為母親的您,以堅定的態度,每天不間斷的要求孩子:「快去念書!」

最重要的是,不要突然歇斯底里的放聲大叫:「我不管了!」然後就中途放棄孩子。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步一步努力的話,首先請當媽媽的您身為表率,開始腳踏實地的努力,好好加油!

─ ─摘自:《媽媽這樣做,女孩會不同》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再怎麼喜歡一項活動也很難長久鑽研探究,一開始因為喜歡而做的事情也很快會失去興趣......
  • 如果想協助孩子獲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時能盡全力、不會屈服於挫折、主動挑戰,該怎麼做才好?
  • 當孩子有顯著的進步或是做出成果時,為了幫助孩子未來也能想起這些美好經驗,並讓這些事深刻得足以留在記憶中,最好能多多祝賀孩子。可以參考下面幾種方式,因為比起每次都用相同的方法,靈活交替著使用效果會更好。
  •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充滿愛、持久且有意義的關係。了解情緒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有助於我們和孩子建立這樣的關係。人們正是透過分享情感與他人交流。
  • 「滿招損,謙受益。」涵養孩子謙虛的品德,能虛心面對世界,不自傲、不爭鬥的為人處世的生活態度,是親子教育的重要方向。
  • 你的眼前是否浮現孩子吵鬧、暴衝奔跑、靠近危險場所的畫面?什麼樣的一句話可以逆轉這種狀況呢?
  • 有些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的課業,堅信會讀書便等於成功的傳統價值。不然為什麼我們老祖先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讀書這一條嗎?
  • 每次幼稚園或小一新生入學,總是免不了父母和小孩那依依不捨、十八相送的情景,看著孩子稚嫩的臉龐上掛著兩行淚,哽咽的啜泣著:「我要媽媽」、「媽媽不要走」,我不禁回憶起自己剛進入小學的第一天。
  • 只要以正面的說話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鎮定從容地面對各種狀況。
  • 以「怎麼做」代替「為什麼」,這樣問,教出創意十足、獨立思考的好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