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育的孩子才懂得甚麼是規矩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40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日本一個遊樂場所正在整修。旁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危險!請不要攀爬。這時一個大約4歲的男孩正要爬上一個滑梯。小男孩兒的媽媽嚴厲阻止了他。那位媽媽接下來讓小孩子自己念一遍牌子上的字。在媽媽的督促下,孩子大聲地把「請不要攀爬」念了出來。小男孩兒讀完後,心服口服地聽了媽媽的話走開了。

而中國,常常看到大人們扶起摔倒的小孩兒後,拍打著地面責罵著障礙物的不是。摔痛了的孩子,被大人拍打地面的行為轉移了注意力,也就不再哭泣。眼前的問題解決了,但這種教育方式的背後卻是讓孩子遇到問題就去找外因(地面的錯,因為它不平),而不是反省自己走路沒有小心。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方法,網上熱傳一則日本媽媽為孩子制定的家規,值得華人家長借鑒。

第一條 、 必須對見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日本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是鞠躬,別小看這個鞠躬,當他這個腰真正能夠彎下去,彎得很真誠的時候,他的恭敬心出來了。問候時除了鞠躬的動作跟講話之外,還要注意眼神,鞠躬前要看著對方,起來時還要再看一下,這個就是跟人打招呼的禮儀。日本很注重禮儀,家長都這樣做,孩子耳濡目染也自然會這樣做,不需要「強迫」。

在日本,受到別人的恩惠後不但要道謝而且馬上就要還,比如去朋友家做客通常要帶小禮物,而臨走時朋友也會將準備好的小禮物遞給客人,以做還禮。

至於道歉,沒有任何好說的,給別人添了麻煩立刻要道歉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教育孩子的時候對於「問候」、「感謝」和「道歉」問題,日本媽媽非常嚴格。

第二條、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說話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公共場合說話音量問題,這也是日本小學對學生們的要求。對小孩子來說確實不容易做到,小朋友玩起來就會忘記,所以媽媽要不斷地提醒。一位日本媽媽說:「一次去餐廳吃飯,有幾個初中女生大聲說笑,搞得別人十分心煩。服務員怕得罪客人沒有人去提醒他們。突然一聲『太過分了』如晴天霹靂般響徹餐廳,幾個女生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之後再沒有出任何聲音。我們全家偷偷為鄰座的老人家鼓掌喝采。」

第三條 、 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小孩子有時會遇到可怕的事情,由於恐懼而不知道跟誰訴說。這位日本媽媽回憶,她在小學春遊時,曾被一個瘋老頭抱住狠狠地親了一口,當時由於羞恥和恐懼,不知道該和誰說,她的心裏因此留下了好幾年的陰影。現在的孩子們一樣有可能遭受騷擾,內向的孩子大多將其隱藏於心,這可能永遠成為傷痕,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影響。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永遠都是他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內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獨自忍受。有些問題爸爸媽媽可能也是第一次遇到,不能那麼圓滿地解決,但是有父母一同分擔總比讓孩子一個人承受要好得多。

第四條 、 不許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第五條 、 任何食物和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日本信仰佛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他們認為食物也是有生命的。在日本吃飯之前所有的人都要雙手合十,說「我要開動了」。而飯後再一次雙手合十說「我吃好了」。「我吃了」其實還有更深的意思,即擺在面前的食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將其貢獻給人類,我們在吃之前要對其表示感謝,並且要一點也不浪費的將其吃得乾乾淨淨。

第六條 、 每個人都和他的名字長相一樣都是不同的,用不著和別人比較。

日本媽媽們基本不會把自己家和別人家進行比較,別人家孩子們的才藝如何。家中的孩子們也總是心平氣和,從不羨慕別人。因為是孩子是媽媽的,這世界上獨一無二,媽媽無條件地愛每個孩子。因為大家都不同,這個世界才豐富、有趣,人生才這樣多彩。**

責任編輯:林秀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越學越笨」。其實,讓他們變笨是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體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因為自信的孩子才會變聰明。
  •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管,你從這頭輸進去的如果是苦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是甘甜的蜜汁。」——赫伯特•斯賓塞
  • 現在的人,為人父母的可能都有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帶。我們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在言行、思想與問題的處理上,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舉個例子說:
  • 善良教育是德國道德教育的特色之一。在經過了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反思之後, 德國人更是格外重視對其未來公民善良品質的培養。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然後有意識地將「同情弱者」、「寬容待人」、以及「反對暴力」列入教育內容之中。
  • 徜徉在大自然,可教可學的東西很多:植物學、動物學、文學、數學、音樂、物理、化學、體育……可以說,學校裡一大半的課程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學習,而且是探索、發現加創造,不是拿著課本死讀書。
  • 目前就讀二年級的兒子,承接了表哥表姊們無數的繪本、故事書和CD,連年代久遠的錄音帶都整箱交接到他手上,因此我們家最不虞匱乏的就是這些課外讀物。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盤古開天,天地乃現,……」 昕語常常一邊玩球或做事,一邊無意識地喃喃地唸著《悠遊字在》片頭;或模仿著故事裡頭的對白。有時候大人會故意念錯或假裝忘了,他卻很認真的糾正,《悠遊字在》已融入他的生活中。
  • 天下的父母都疼愛孩子,難免有時捨不得嚴加管教,而放縱他們為所欲為的結果是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真正愛孩子,為了兒女好就不要溺愛孩子,管教孩子要嚴格不可放鬆。
  • 華裔父母們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開始讓他們學習,孩子們的玩耍時間越來越少。怎樣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有更多樂趣?如何讓孩子們在玩耍時開闊思維和想像力?Andy Yung在半年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七個問題,聽聽他們的想法。可能問不到幾個問題,孩子就知道是非對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