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受困八大「心病」 幾乎人人中招

人氣 637

【大紀元2014年1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快速成爲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用品;社會形態也在急遽轉變,工作競爭、生活負擔等也日益加劇,使許多人難以適應,心理承受著巨大壓力。從而產生一些有別于傳統心理疾病的新型「心病」,並開始在不同年齡層有擴大蔓延趨勢。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說法,強調人與天地自然的協調一致,只有與外部環境協調,人才能正常生活。身心的協調,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在遽變的時代下,學習如何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睦相處,或許是現代人亟需學習面對的課題。

以下介紹現代人的8大有別于傳統心理疾病的「心病」,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法,或許對忙碌、壓力大的現代人有所幫助。

拖延症

有些人生性較懶散,做事習慣拖拉,能夠明天處理的事,今天絕對不會做。根據加拿大的研究顯示,超過80%的上班族承認自己愛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商學院教授皮爾斯‧史提爾(Piers Steel)說:「人們的行為模式多半較重視短期或即將發生的事物。」雖然,人們對長期的的事件比較沒有感覺,但心裡仍會不斷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焦慮只會有增無減,這是許多人壓力的主要來源。

拖延症患者,每次下定決心要改掉拖拉習慣卻屢屢失敗。建議暫時關閉手機網路,杜絕一切可能的幹擾,讓自己靜下心來工作。或是把任務分成一個較易完成的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時間做為獎勵。

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是一種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

很多人幾乎是手機不離身,眼睛隨時盯著手機看,一段時間手機鈴聲沒響,就會以為設定是不是出了問題,或是把別人手機鈴聲誤認為是自己的手機響了,一有空就會不停翻看手機,手機逐漸「綁架」了我們的生活。

許多手機依賴者在談到為何如此迷戀手機時表示,因為無聊嘛。坐公車、地鐵,還有一些閒散的碎片時間,手機是打發無聊的最好工具。專家介紹,許多人如果沒了手機或電腦,只要呆在房間裡幾分鐘就開始焦躁不安。人們無聊,刷一下手機,然後變得更無聊。所以,手機依賴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人們越來越忘記了該如何正確而有意義地集中注意力。

日本有關專家介紹了3個遠離手機依賴症的小訣竅:一是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如外出別帶手機充電器;二是關掉手機資訊通知功能;三是設置複雜密碼,能讓人感覺解鎖麻煩。

網購成癮症

(Fotolia)

網路購物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便利,省時又省力,只要花點時間在家上網就能逛遍各大品牌商店,選擇性多又能橫向比價。網路購物空間的豐富性,提供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滿足感,能緩解壓力,提高人的自信。

網購成癮者被調侃,跟快遞見面的時間比跟朋友見面的時間還要多。網路購物雖然方便,但成癮者花大量時間在上網購物上,缺乏跟社會的交流,不但自己內心衝突,還容易跟家庭起衝突。

要想戒這種癮好,當你看到讓你動心的東西時,先考慮幾天,真有需要再付款,強迫自己離開電腦,並給自己生活多創造一些不一樣的經歷。

晚睡症

(Fotolia)

晚睡症在心理學上是「拖延症」的一種,也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長期下去就會構成亞健康的人格特徵。

許多人上了一天班,明明就很疲憊了,回到家困倦感就變成了亢奮,繼續上網、打遊戲、看影片、上網聊天,非要熬到凌晨才肯上床。心理專家指患有晚睡強迫症的人性格中容易有拖延的一面,在工作、學習上形成拖拉習慣,不到最後一刻不完成任務。

「晚睡症」雖然不是疾病,卻可能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學習。試著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爭取每天提前半小時上床,並增加跟朋友見面交流的機會,給壓力一個恰當的宣洩出口。

焦慮症

(Fotolia)

焦慮是人的正常心理反應,會積累也會消退。當人們面臨困難、挑戰甚至危險等不確定因素時,內心產生的一種莫名不安、緊張的感覺。

患有焦慮症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會表現出過分擔憂。這種擔憂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

當你感到異常焦慮時,不妨試著分散注意力,深呼吸幾分鐘並告訴自己「沒甚麼大不了」。還有,可以多吃肥魚、菊花茶、雞蛋、優酪乳、綠茶這5種最緩解焦慮的食物。

初老症

(Fotolia)

現代人因快節奏的生活步調,承受壓力大,往往心智年齡比實際年齡老得快,年紀輕輕就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心態消極,不想奮鬥,這就是初老症。

「初老症」並不是正常現象,主要源於社會壓力太大、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變弱,與想要逃避的心理有關。此外,營養失衡、不良生活習慣、身體功能衰退等也是原因之一。事實上,遇事勇於承擔責任,努力克服困難,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

選擇恐懼症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人每天要做70個選擇,不少人在選擇面前瞻前顧後,糾結不已。選擇機會多了,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對有些人來講,卻是一種痛苦和折磨。有選擇恐懼症的人,都是極度追求完美的人,他們會要求自己必須做一個單選,而且必須是最大限度的理想化的選擇。

建議在面對選擇時,應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增強自我安全感,給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不必事事追求完美。首先進行自我分析,分析出自己害怕選擇的原因,接著要根據自己的分析,來對自己進行改變與完善。

強迫症

強迫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精神問題中的第四位,其病發率跟哮喘及糖尿病同樣普遍。強迫症的患者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當中。

典型的症狀是強迫行為,例如不斷地洗手、收藏東西、反覆檢查門鎖⋯⋯也可能出現強迫觀念,例如強迫性回憶、強迫性懷疑、強迫性聯想⋯⋯或二者同時出現。

美國精神病學會提出一個「15分鐘法則」,來減弱強迫思維。當出現強迫想法時,努力將強迫行為的發生推遲至少15分鐘。以洗手為例,當你又想洗手時,不妨先問自己:「慢些,我真的需要洗手嗎?」,過5分鐘後,再告訴自己「我沒有立刻去洗手,好像手也沒那麼髒」,再過5分鐘後,告訴自己「這是強迫症在作祟」,最後5分鐘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如果你也有強迫症狀,試看看這方法。**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情緒習慣:情緒習慣的影響力
智能手機改變了世界 大屏幕是未來主流
聖誕假期 美加州購物省錢須知
手機上網普及  台小學教安心遊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