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三大秘訣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 加拿大BizBOXTV在線視頻製作廣告與社交媒體營銷公司創辦人、前電視新聞記者兼主持人Lisa Ostrikoff在《環球郵報》最新撰文中說,創業成功的要素是精簡、分享和造福社會。

創業和做生意越簡單越好。作為業主,不妨抽點時間,以局外人的身份,看看自己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和體驗,客戶是否很明確?客戶與員工管理程序到底有多簡單?局外人看你的網站時,是30秒鐘內就看明白了?還是看了幾分鐘也沒看明白?如果每個層面都做到簡單,企業就能從中獲益,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盈利。

要持續創業,就得註重分享和造福社會。知識共享,是支撐繁榮之根本,缺了它,創業者就如同活在真空中,沒有社會支持,只能活在有限的一點自我保留的知識層面中。

簡單就是美

她說,做生意和日常生活一樣,是越簡單越好。簡單就是美,讓事情變得簡單易懂易執行,但現代社會卻處處充滿複雜危機。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一天下來,因各種選擇紛繁複雜,結果是思緒混亂,心情沮喪,許多事情因此耽誤。一些業主發現,如今無論是寫個郵件,還是開個會或作個演示,花的時間都是標準應有時間的2倍。

蘋果已故總裁Steve Jobs就曾強調蘋果簡約的重要性,獨特簡約的設計,是蘋果脫穎而出的關鍵。Jobs曾說,讓某個東西做到簡單,真正瞭解其內在挑戰,並想出優雅的解決方案,要花很大功夫。蘋果1977年宣傳材料曾宣稱:至繁歸於至簡。

如今許多企業和機構,尤其是大機構,都喜歡挑戰變化,錯誤地認為這就是實現最小阻力之路。許多企業,認為加比減易,但實際上是大錯特錯。在如今過於繁雜世界中能走到頂端的品牌和企業,都是那些能回歸基本、通過每一客戶個體來推動品牌的企業。讓事物複雜很簡單,但要事物簡約需要智慧。

分享是成功關鍵

談到創業,多數人第一想法就是:風險太大。能成功的,全憑運氣和偶然,和過程及社會支持無關。卡爾加裏Business Instincts Group高新初創企業風險投資公司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 Cameron Chell說,作為可持續性初創企業,卻能通過不斷推出可重複性過程,以及為推動繁榮所需基本條件提供支持,擺脫創業者這一嚴重形象問題。

可持續性初創企業,非常清楚哪些經驗適用於初創企業,哪些不適用。要想真正成長繁榮,創業者得公佈自己的一些成功秘訣,並瞭解,雖說分享經驗會限制自身個體優勢,但長期來說會造福社會。囤積知識,對誰都沒好處。

在知識方面,人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需求,希望保留自己所有,以此與他人拉開差距。創業者也不例外,創業者自我如膨脹,情況會更糟。真正可持續性的初創企業,追求的是持續發展,為此就需要強大的社會支持,如一味保留所有,就得不到任何支持。

成功和失敗經驗,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是無價之寶,是建立信任和支持網絡之必須。無法建立社會網絡,不參與其中,初創企業無法獨活。創業者如同藝術家,其經驗與知識,就是畫布上的畫作,要與他人分享,才有價值。建立可重複過程之根本,就是收集信息,成功創業者,應能攝取自身知識以外的信息和經驗。

拋棄自我 推動社會繁榮

創業是個自我驅動業務,自身知識與經驗和這一自我緊緊捆綁。但保留知識,就等於說在公平競爭條件下,自己再沒法複製;或成功後,一旦失去這一知識以及知識給自我帶來的優勢,就沒法再重複這一過程。創業者需與人共享,並將其關聯的社區撥高到一個互相理解的水平。

繁榮能推動所有人進步。創業目標就是成功。無論是引領市場份額,或是成功退出戰略,創業者關註的總是道路盡頭的最終獎品。對於可持續性初創企業來說,最終目標是創建繁榮。而繁榮不是1、2個人的成功或富裕,而是創建一個人人都能繁榮的社會環境。

分享成功秘訣,是創建和支持繁榮的內在條件。通過提升整個社會知識庫,創業者能推動整個社會進步,使社會更接近成功。知識共享,通過提供新視角,填補了理解方面的差距,同時能創建一個社會環境,使初創企業成功不僅僅是再靠運氣,而更多是靠社會共同擁有的知識和經驗。 ◇

責任編輯:文鳳

相關新聞
公勝高雄業務中心業績破億 三B人生添幸福
年輕創業要成功 7大習慣幫大忙
吸引消費者 四大辦法
卓永財:年輕人哪有創業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