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風采】

巴黎大皇宮舉辦「卡地亞:風格史詩」珠寶展

文/關宇寧

人氣 89

【大紀元2014年02月11日訊】多姿的風格、豐富的靈感、標誌性人物,伴隨卡地亞悠長的歷史,在這華美的殿堂中,一現靈光。

法國珠寶及鐘錶製造商卡地亞(Cartier)正在巴黎大皇宮舉辦「卡地亞:風格史詩(Cartier. Le style et l’histoire)」回顧展,這是該品牌迄今在巴黎規模最宏大的盛會,再現珠寶巨匠從1847年創立至1970年代中葉,在藝術風格與裝飾藝術史上的傳奇。

600餘件展品首次齊聚一堂,時而奢華,時而樸素,時而異國情調,時而又呈幾何藝術造型,展品以獨一無二的視角,見證「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這一豐富多彩的歷史軌跡。卡地亞從80年代中期開始致力於從古董商或拍賣會上購買回具有特別歷史意義的作品,因此展品主要來自卡地亞典藏,但也有一些來自私人收藏,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冠冕。回顧展通過精心甄選的珠寶、珍貴配飾、腕表和神秘鍾四個部份,呈現卡地亞藝術史,將品牌精湛技藝與美學創意娓娓道來。

展出信息

卡地亞:風格史詩展(Cartier Le Style et l’Histoire)
地點位於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
展出時間截止至2014年2月16日
開放時間每天10h至20h(週二休息),週三開放至22h
全價票價:12€
優惠票價:9€
可參見網站 www.grandpalais.fr

卡地亞的誕生

卡地亞的傳奇故事開始於1847年。29歲的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亞(Louis-Francois Cartier)從師傅那裏接手了位於巴黎Montorgueil路的珠寶店,Maison Cartier由此誕生。1874年,由其子亞法.卡地亞繼承。1899年卡地亞遷至巴黎和平街(Rue de la Paix)13號,這段充滿國際化的街道過去常有各國的國王和王后們在這居住,這為卡地亞後來成為皇家珠寶供應商提供了契機。此後,卡地亞的第三代繼承人路易·卡地亞、皮爾.卡地亞與積斯·卡地亞將其發展成世界著名品牌。他們周遊世界,從印度到俄羅斯,從波斯灣到美國。分公司分別於1902年和1909年設立於倫敦與紐約。Maison Cartier的基石由此奠定。

卡地亞大膽創新,引領潮流,從珠寶首飾和皇冠,發展到鐘錶、配飾和日用品,成為現代流行風格的領潮人。卡地亞的設計師和工匠們嚴謹地展現其品牌創意,並保持品牌的獨特風格及專業技術。從印度的巴提亞拉邦王公(Maharaja de Patiala)到溫莎公爵夫人,從美國時尚名媛芭芭拉·霍頓到好萊塢著名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從摩納哥王后格蕾絲·凱利到英國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王妃,無一不從奢華的卡地亞珠寶中實現了自己閃耀的夢想。

珍貴冠冕

「卡地亞,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這句話出自威爾士親王,即後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Édouard VII)的名言,是20世紀初以來卡地亞與各國皇室保持密切關係的真實寫照。

1904年,愛德華七世委任卡地亞為英國皇室的珠寶供應商。此後,卡地亞開始聲名遠播。世界各國的女君主和皇室女眷,紛紛將打造鉑金鑲鑽華美頭飾的重任托付給卡地亞。在此次大皇宮的回顧展中,卡地亞呈現了一系列精美絕倫的冠冕傑作。

英國王室一共在卡地亞定做了27頂王冠。凱特王妃結婚時所戴的名為「Halo」的鑽石冠冕就是由卡地亞1936年製作的,當時是作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18歲的生日禮物而訂做。

威廉王子大婚時,伊麗莎白女王將「Halo」鑽石冠冕借予孫媳婦凱特王妃佩戴。(Sean Gallup/Getty Images)

「Halo」鑽石冠冕,卡地亞1936年製作,由約克公爵(也就是後來的喬治六世)購得送給夫人,並作為女兒18歲生日禮物贈予伊麗莎白。現為伊麗莎白女王私人收藏品。威廉王子大婚時,伊麗莎白女王將此冠冕借予孫媳婦凱特王妃佩戴。(© Royal Collection Trust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13)

1914年,卡地亞巴黎打造了一款大膽前衛的冠冕,成為裝飾藝術風格的卓越典範。此款鉑金冠冕借鑒傳統俄羅斯「kokoshnik」冠冕造型,鑲嵌古典切割圓鑽和15顆精美珍珠,並裝飾環形縞瑪瑙及黑色琺琅。現為卡地亞典藏。(N. Welsh,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奢華傑作

展出中一件非常引入注目的珠寶來自印度,那就是巴提亞拉邦王公的項鏈。1925年,富甲一方的巴提亞拉(Patiala)王公——布品德拉·塞恩勳爵(Sir Bhupindar Singh,1891-1938)帶著上萬顆名貴寶石來到法國。他希望將這些寶石妝點在更具西方特色的全新珠寶之上,並將這一重任托付給卡地亞。經過3年的設計和製作,1928年,作品完成後在巴黎和平街展出,成為珠寶史上最奢華的傑作。其中,彰顯印度君主威嚴的長項鏈擁有極具印度風格的恢弘尺寸和皇家象徵,卻不像傳統印度珠寶那樣色彩氾濫。同時,項鏈採用鉑金材質,工藝手法也更富現代氣息。項鏈鑲嵌著不下2930顆美鑽和兩枚紅寶石,項鏈中央裝飾著一顆戴德比爾斯(De Beers)黃鑽,重達234.65克拉,堪稱世界第七大鑽石。布品德拉·塞恩勳爵及其子亞達凡德拉王公(Yadavindra)曾多次佩戴此款項鏈。1947年印度獨立後,項鏈也不知所蹤。後來這件巨大的珠寶在1998年被重新發現,卡地亞品牌出資將其購回典藏。

巴提亞拉邦王公的項鏈。經過3年的設計和製作,項鏈採用鉑金材質,工藝手法也更富現代氣息。項鏈鑲嵌著不下2930顆美鑽和兩枚紅寶石,項鏈中央裝飾著一顆戴德比爾斯(De Beers)黃鑽,重達234.65克拉,堪稱世界第七大鑽石。(V.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展出中另一件名為hindou項鏈的奢華傑作也具印度風格。身為縫紉機大亨Singer的女繼承人的黛絲·法羅斯(Daisy Fellowes),經常被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優雅的女人」。法羅斯女士一直十分鍾情印度風格雕刻寶石。1936年,她將三款珠寶帶到鍾愛的珠寶巨匠面前,其中兩款於1920年代末從卡地亞購得。她希望將三款珠寶改制為一款印度風格項鏈。卡地亞經過一番構想,決定借鑒1925年為印度巴特那(Patna)君主打造的一款項鏈,其上裝飾著鑽石鑲嵌的樹枝,點綴著紅寶石及祖母綠葉片。最終,卡地亞憑藉超凡的創造力,讓每一顆寶石都各盡其用。項鏈懸在一條印度風格長飾帶上,一直垂到胸前。繽紛的紅寶石、祖母綠和藍寶石綻放「水果錦囊」的絢麗色彩,曼妙的植物造型,柔軟的鉑金鉸鏈,成就獨樹一幟的珠寶珍品。中間兩顆花蕊形雕刻藍寶石,分別重達50.80克拉和42.45克拉,可拆下作為胸針佩戴。

黛絲•法羅斯1936年訂做的名為hindou的項鏈。繽紛的紅寶石、祖母綠和藍寶石綻放「水果錦囊」的絢麗色彩,曼妙的植物造型,柔軟的鉑金鉸鏈,成就獨樹一幟的珠寶珍品。中間兩顆花蕊形雕刻藍寶石,分別重達50.80克拉和42.45克拉,可拆下作為胸針佩戴。(N. Welsh,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神秘鍾

神秘鍾是卡地亞精美巧思的傑作。神秘鍾由十九世紀的魔術師Jean-Eugène Robert-Houdin發明,後來,製表師Maurice Couët專門為卡地亞精心改良,令神秘鍾日臻完善。神秘鐘的指針看似不連接於機械結構,並懸浮於水晶盤面之上,奇幻而令人著迷。神秘鍾需由製表師傾盡數月心血製作,再由珠寶工匠進行華美裝飾,成為卡地亞超 凡卓越的得意之作。首款神秘鍾名為「Model A」神秘時鐘,創作於1912年,擁有呈平行六面體的水晶鐘罩。1920年代,Maurice Couët創作數款不同類型的神秘鐘,包括12款中國風格神秘鍾和6款「門廊」(Portique)神秘鐘,堪稱卡地亞最珍貴的裝飾珍品。

大號「門廊」(Portique)神秘鐘。1923年,卡地亞巴黎製作。黃金,鉑金,水晶,玫瑰式切割鑽石,縞瑪瑙,凸圓形珊瑚,黑色琺琅。8天動力儲存方形機芯,雙發條盒,鍍金,13枚寶石軸承,槓桿式擒縱結構,雙金屬擺輪,寶璣擺輪游絲。這款時鐘是一套日本道教「門廊」形時鐘中的第一款。全套時鐘共有六款,每一款都各不相同,由卡地亞在1923-1925年之間創作。35 x 23 x 13 厘米。(N.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品牌標誌獵豹

卡地亞的經典標誌——獵豹造型令世人驚嘆神往,滋生無限靈感。1914年,獵豹首次亮相於一款腕表上,以鋪鑲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精美豹紋。卡地亞首開先河,以獵豹展現女士的優雅,這種獨特方式很快令卡地亞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從化妝盒、手鐲到項鏈、胸針,處處可見獵豹的優雅身影,成為夢想與渴望地象徵。

獵豹手鐲,1958年卡地亞巴黎製作。鉑金,白金,明亮式及8/8式切割鑽石,凸圓形藍寶石(獵豹斑點),欖尖形切割祖母綠(眼睛),縞瑪瑙(鼻子)。5.85 x 7.15 x 1.75 厘米。(N. Welsh,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一套珠寶(Parure)。卡地亞巴黎1860年製作。黃金,橢圓形與梨形有刻面紫水晶,項鏈42.5厘米,梳子11.3 x 12 厘米,別針8 x 4 厘米,耳環4 x 1.7 厘米。卡地亞典藏。(V.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重獲自由的鳥」胸針(Broche Oiseau libéré)。卡地亞巴黎1944年製作。黃金,鉑金,玫瑰式切割鑽石,弧面藍寶石,青金石,珊瑚。卡地亞典藏。在戰爭期間,卡地亞的珠寶設計師Jeanne Toussaint在所有櫥窗中都放置了一隻「籠中鳥(l‘Oiseau en cage)」珠寶,象徵被德國佔領期間的法國人民。戰爭結束後,「鳥」重獲自由了。(Nick Welsh,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手包,卡地亞巴黎,1961年訂作。黃金,黑色琺琅條紋老虎(扣)和梭形綠寶石(眼),明亮式和8/8式切割鑽石,黑緞。該包最初由Nina Mdivani公主佩戴。包上鑲有字母N和皇冠標誌。26,9 × 20 厘米。(Nick Welsh,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鱷魚項鏈(Collier Crocodiles)。卡地亞巴黎,19751年為María Félix特別訂製。黃金,鑲嵌1023顆總重60.02克拉明亮式切割黃鑽石,兩顆梭形凸圓型祖母綠(眼),1060顆總重66.86克拉祖母綠,兩顆凸圓型紅寶石(眼)。每隻鱷魚可拆開作為胸針佩戴,分別長30厘米和27.3厘米。現為卡地亞典藏。(V.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陳嘉容透視裝秀卡地亞鑽石表
新山居歲月     蔚藍卡地亞
卡地亞全球規模最大精品店在東京銀座開幕
卡地亞 骨董珍藏珠寶展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