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扎堆移民「被逼上島」歎大陸沒法留

人氣 15

【大紀元2014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除央企和國企外,其他企業融資在中國大陸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在流動性緊張銀行都缺錢的情況下,企業只能謀求海外上市融資。但中共政策為尋求海外上市的民企設置了一堵「玻璃牆」,導致企業家被迫先移民到一些島國再做打算,而中國大陸經營環境惡化則是企業不願意留在大陸的另外一個原因。

中共政策讓守法企業不知所措 對違規企業形同虛設

對於民營企業家們來說,為求企業發展而尋求上市融資不足為奇。也正因此,當大陸股市跌跌不休,美股市場被做空狙擊時,中國企業家們準備轉戰港股市場。只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由中共商務部在大陸發佈形同虛設的「10號文」在港股市場中卻變成了難以逾越的大山。

中共商務部在2006年與其他5部委聯合出台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簡稱「10號文」。其中規定,紅籌上市模式中企業和個人前往境外設立公司必須到商務部報批。

有企業家形容中共這一政策,讓守法企業不知所措,對違規企業形同虛設。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為所有尋求海外上市的民企設置了一堵「玻璃牆」,看似有路可走,卻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走得通。而另一方面,面對大量不經審批、強冒違規風險海外上市企業,這一法規出台以來卻從未追究、處罰過任何一家公司。

根據中共商務部規定,頒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只在一年內有效。而對客戶來說,往往從私募到上市成功就至少要一年半的時間。企業上市的主動權如果不由自己掌握,即將承擔因政府強行干預而產生的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風險。

並且根據「10號文」的相關規定,從在境外設立離岸公司後收購大陸公司的重組過程,到公司在境外上市交易,都要通過商務部乃至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這實際上增加了企業境外上市的難度,甚至可以說是堵死了關聯併購、換股併購等主要海外上市的必經之路。

中國企業家被逼上島

回顧「10號文」的出台不難發現,其中不乏中共的商務部、證監會、國資委、外匯管理局、工商局和稅務總局等眾多部門的身影,但企業家們的心聲卻始終沒被採納,使得政策缺少可操作性。

儘管學界和企業界對於「10號文」限制民企海外上市不斷進言,但中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近期仍未聽聞商務部調整這一政策的任何消息,至於何時會作出調整,仍無具體時間表。

同時因為香港受中共政府的示意,交易所有著否決企業的權力,一旦被香港聯交所否決。這對企業來說,意味著為籌備上市所支付的律師費、審計費、投行費用等數千萬元的成本將打水漂兒。而從「10號文」出台至今,還沒有一家內地企業獲得過審批,因此無人能輕易登陸港股市場。

然而民營企業家們並沒有放棄,為了登陸港股,他們各出奇招,繞道而行,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最終,大家無奈的發現,想要繞過這一封堵中國人的政策,只能變成外國人。

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原稱聖克裏斯托弗和尼維斯,目前仍通用)這些小小的島國,無疑是赴港上市企業家們的移民新寵,一步到位,條件寬鬆,投資額低就可以獲得移民身份,讓包括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等眾多企業家趨之若鶩。

據大陸媒體2月12日報導,移民中介稱,2012年年中的時候,聖基茨接納的中國移民還不到20人,如今這個數字已經翻了幾倍,「其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客戶都說自己是被逼上島的。」這樣的移民客戶不在少數,他們從不在島上常住,也無心欣賞當地怡人的風景,僅僅是需要一個移民身份而已。

企業家無奈的同時還得面對風險

企業家們的移民之旅充滿無奈,儘管中國企業家們獲得了該國國籍,而由於中國並不承認雙重國籍,因此中國企業家們取得外國國籍的同時,也代表著放棄中國國籍,以及相應的商業機會。

比如未來涉及到礦產、能源等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的投資,也可能因為企業家是外國人身份而喪失投資機會,這些都是企業家們不願意面對的。如果不是形勢所迫,沒有人會出此下策。

中國政治、經濟局勢動盪導致移民潮已再起,隨著美國、加拿大等熱門移民國的移民政策不斷變化,移民到這些國家變得越發困難,因此許多中國的富豪在選擇移民國時越來越謹慎,因此一些小型移民國也在逐漸顯露頭角,先獲得一個外國人身份再做打算成為共識。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郭惠)

相關新聞
李嘉誠拋售香港富人區房產 套現近13億港元
調查稱中國23年千萬人移民 轉移資產2.8萬億
【任重】大陸富豪為何過把癮就死?
大陸富豪熱衷移民少消費 傳港府提高門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