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偷書賊》戰火中的閱讀

人氣 169

【大紀元2014年02月28日訊】通過小女孩的視角和死神的旁白,電影《偷書賊》(The Book Thief)娓娓道來一個震撼人心的成長故事,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和關愛溫暖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

1939年的德國,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往寄養家庭,弟弟不幸死於途中,掩埋了弟弟,莉賽爾撿起她生命中的第一本書——遺落在雪地上的《掘墓人手冊》。也由這本連結至親記憶的手冊,養父開始教她認字。

儘管生活艱難,但莉賽爾幸運地有了刀子嘴豆腐心的養母,做油漆工、會拉手風琴的養父,更重要的是,她發現了書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魅力,愛上了閱讀。

市鎮廣場舉行希特勒生日慶典,祝壽營火的燃料是堆積的書山。所有非納粹理念、助長言論自由、思想開放的書籍全都要燒燬。望著那熊熊燃燒的火海,莉賽爾的心隱隱作痛。人群散去,她在火堆灰燼裡偷出了一本冒煙的書。

恩惠與救贖

小偷書賊的舉動被坐在車裡的鎮長夫人盡收眼底。這位兒子死在戰場上的婦人,把小姑娘帶進琳琅滿目的書房。莉賽爾驚喜萬分,如饑似渴地讀著。這樣的精神食糧,有個人更需要。她幾乎脫口而出家裏藏著猶太人的秘密,但還是忍住了。

那個猶太人叫麥克斯,是養父救命恩人的兒子,藏在陰冷的地下室,正病重昏迷,奄奄一息。莉賽爾心急如火,從鎮長夫人書房偷書為麥克斯朗讀,讀完後送回去,再偷一本。鎮長夫人佯裝不知,默默為偷書賊開方便之「窗」。那些上乘的好書,讀出聲的文字滋養靈魂,激活生命,麥克斯終於奇蹟般地醒來了。

在潛移默化的閱讀中,莉賽爾迅速成長,變得靈秀果敢而有主見。她對幫她從冰河中撈書的好友魯迪說,有時我們要把被搶走的東西奪回來。在空襲轟炸的恐怖時日,莉賽爾為躲在防空洞裡的人們講故事,不可思議地撫慰了一顆顆驚惶愁苦的心。

麥克斯亦師亦友,引導莉賽爾觀察表達,啟發她思考。臨走前,他把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刷上白漆送給莉賽爾,鼓勵她寫寫自己的故事。「記憶為靈魂謄寫內容,文字就是人生。」

深夜空襲突至,整條街幾乎無人倖免,只有躲在地下室寫作的莉賽爾活了下來。「那靈魂的光輝需由自己綻放」,這正是莉賽爾最撼動死神的地方。

小說、電影及演員

電影根據Markus Zusak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原著冷冽厚實,鋪陳戰爭的殘酷、飢餓貧困,細膩地描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與文字間的神秘緣分,閱讀好比繫上遨遊時空的魔法腰帶。好書是智慧的結晶,慰藉心靈,而獨裁暴政的愚民洗腦則是在餵「毒」。所以鎮長夫人提供的優良閱讀資源,是女孩汲取營養的保障。

電影是稀釋了沉重的簡化版,側重於人物互動,父母、恩人、貴人、朋友,因書結緣,偷書救命,從閱讀到寫作的提升,使女孩神奇地逃過死劫。那含淚帶笑、童真歡快又勵志的暖調子,很適合青少年觀看。

演養父母的都是老戲骨,真實到位,恰如其分。初來乍到的小莉賽爾不願下車,養父漢斯一句「我的小公主」就融化了養女臉上的冰霜,那種對女兒的體察呵護,慈父形象呼之欲出。讓我想起秀蘭•鄧波兒的台詞:「我是公主,所有的女孩都是,哪怕她們住在窄小的閣樓裡、穿得破破爛爛……」

13歲的蘇菲•奈麗絲清新可愛,演活了鋌而走險的偷書賊、看起書來就廢寢忘食的莉賽爾,還有點敏感善思的文學氣質,楚楚動人。

 

相關新聞
加拿大華人過聖誕 感恩帶來平和
韓華僑歡慶新年 敬神祭祖 感恩祈福
【謝田】:華爾街七宗罪責的救贖方法
【史海】揭開「人民好總理」周恩來的畫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