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環保新概念 再生品不一定是次級貨

向大自然學習如何循環利用 希望產品從設計時就有永續概念 廢棄物不需再生而成為次等再生品

人氣: 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4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惠萱台灣台北報導)國際綠色產品展16日於台北世貿中心世貿一館閉幕,展出內容涵蓋環保家電、環保服飾、低碳生活用品、節能產品、綠建材、永續公共工程、環保能源等多元面向。其中也有來自各國的新技術與產品,讓生活更加環保、綠色。

從搖籃到搖籃概念

環保署在此次展覽中特別再次推廣「搖籃到搖籃(C2C)」概念,希望把台灣打造成「搖籃到搖籃之島」。C2C概念認為,廢棄物不應該存在,希望產品從設計開始就有永續的概念,不希望讓廢棄物再生成為次等再生產品,而是能夠成為與第一次商品一樣的品質。

此概念由德國布朗嘉教授推出,他主張「向大自然學習,所有物質都是養分,皆可循環利用」,如同大自然的生物循環,例如:果實腐爛過後可以再變成果實,但為什麼一張白紙再生過後,就只能是再生紙?

稻草原料響應永續

數年前,就已經有環保材料的概念,出現廢棄寶特瓶製成毛毯、玩偶等,最受矚目的就是玉米(PLA)製成的產品。但是目前PLA問題還相當多,據國科會資料指出,PLA的使用可能影響塑膠的回收,因為塑膠的回收原是透過比重來區分不同的塑膠,若加入PLA,其所具有的低熔點特性會影響其他5種塑膠的回收。

此外,在美國市場中,玉米多半是供食用,因此,把玉米當成材料備受爭議。此次展場中,德國廠商禾本科(TrueGrasses)推出用稻草與草製成的商品,這些草採無毒、無化學方式種植,加上回收的塑膠製成環保產品,刺激了許多人對環保材料的思考。

該公司設計總監、商品設計者馬紹和指出,他從復活節島的教訓發現人類對於環境破壞的嚴肅性。他說:「我們從事塑膠產業20~30年,看到很多塑膠造成汙染。」他表示,開發這樣的綠色商品是用贖罪的心態,減少石化原料的使用。

用青草這樣古老、天然的材料帶入產品,馬紹和說:「提醒我們要重視環保,這是我們的目的,做到永續經濟發展。」他補充,地球上從有光合作用起,就有草的存在,部分恐龍、牛也是吃草,可見草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相對而言,樹種20年後才可以使用,但是草很快就種出來了,未來希望草製品可以慢慢取代木頭,達到真正永續的概念。

可分解產品的迷思

馬紹和認為;「對於可分解,許多人有迷思,認為可分解就是好。」但事情有一體兩面,可分解是優點,但就會出現使用年限較短的缺點,且因為PLA產品可分解,因此目前沒有辦法利用於建材,但是用草摻塑膠製成的建材可以長時間使用,就可以應用於建材,達到環保建材的目的。

馬紹和指出,目前有廠商加入一些其他製程來延長使用年限,那麼到底是可分解還是不可分解,變得難以區分。他說,目前稻草製品,如果製造商想要可分解,就會加入PLA,但是他們不建議丟棄,希望產品能夠用很久。◇

(責任編輯:尚琳)

以稻草製成的垃圾桶。(方惠萱 /大紀元)

稻草製成的地板。(方惠萱 /大紀元)

稻草製成的置物盒。(方惠萱 /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