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評論:奧巴馬不作為恐危及盟國和自身利益

海寧

人氣 9

【大紀元2014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紐約時報》近期一篇評論文章稱,5年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小心翼翼的試圖重新同世界上最難應付的國家接觸。但在俄國即將吞併克里米亞並給整個烏克蘭造成威脅、敘利亞暴力升級的時刻,奧巴馬的策略受到空前的質疑和考驗。

文章指出,白宮將這種策略稱之為「少留足跡」。奧巴馬曾把伊拉克戰爭稱作「愚蠢的戰爭」,他認為這種手段已經過時,充分利用美國技術優勢的無人機空襲、網絡攻擊以及特種部隊攻擊才是美國軍事和秘密作戰力量的新型核簡潔直白的表達。2011年奧巴馬同意美國空軍加入轟炸利比亞的任務時,他堅持北約和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利益牽涉其中」。相比「從後面領導」一詞,奧巴馬更喜歡前者。

奧巴馬在總統任內發現美國財政部是他最喜愛的非戰鬥司令部。這個部門對伊朗的經濟封鎖至臻化境,最終迫使伊朗的毛拉們回到談判桌前。但在最近的危機中,這些工具以及威脅使用這些工具都不管用了。對敘利亞的制裁和對敘利亞反政府軍的些微支持沒有能阻止大屠殺。在談判步履蹣跚的情況下,屠殺甚至惡化了。

白宮對普京入侵克里米亞的決定大吃一驚,中共對海空和無人島礁專屬權的日益強硬主張也令其猝不及防。對伊朗的經濟壓力和网絡攻擊都沒能阻止北朝鮮悄然重新啟動其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簡言之,美國的敵人正在檢驗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之後的底線。

一名奧巴馬的前高級國家安全助手表示,「少留足跡」策略正在失效,但沒有人想用兵,或者是像布什那樣恐嚇它國。但是長期看來,奧巴馬經常重複那些違反國際法的國家將「陷於孤立」和「付出沉重代價」聽起來更像是預言而不是威脅。

奧巴馬私下承認,他治下的美國正經歷鞏固期。歷史表明,正像兩次大戰和越戰之後的美國,這樣的階段美國在其它國家眼裡顯得軟弱。奧巴馬的前高級國家安全顧問唐尼倫(Thomas Donilon)在接受CBS訪談時說,奧巴馬正面臨「對冷戰後美國幫助形成的歐洲秩序的挑戰」,似乎語帶抨擊。但他又表示,雖然短期普京略有戰術優勢,長期他對美國握有戰勝俄國及其它國家的法寶充滿信心。

對美國政府政策的檢驗恰逢奧巴馬在國內政治中的虛弱期,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奧巴馬蓄意避免戰爭的做法是否鼓勵了美國的敵人來逼近美國的底線?或者在當前世界,懲罰違反美國心意或是不遵守國際秩序的國家變得更難,美國國內希望美國政府不要參與國際爭端的壓力對海外朋友和敵人是否都特別明顯?

兩種因素必然都在起作用。對奧巴馬最嚴重的批評是他在不干預的路上走得太遠。布什時代的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Rice)認為,五年來美國不斷要求其它國家參與並強調美國不能再當世界警察已造成了損害。目前任教於斯坦福大學的賴斯說,有人認為如果美國後退一步,不再「強迫」或「堅持」世界怎樣做,產生的真空就會被國際社會和美國的盟國等「友善」力量填補。但實際上,填補真空的是殘忍的獨裁者、極端武裝勢力(特別是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及民族主義。

賴斯對2008年奧巴馬當選相當鼓舞,並在過渡期間經常和奧巴馬交談。但她現在表示,奧巴馬的許多決定,比如在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之後放棄對該國的打擊以及在擬議國防預算時將把美軍規模縮減到二戰以來最低,釋放了清晰的信號。與此同時,中國剛宣布其國防預算將增長12%。賴斯說,亞洲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這正是美國撤退的代價。

美國的盟國也有類似的感受。以色列擔心美國對在波斯灣駐紮航空母艦的興趣降低,並害怕如果美國同伊朗達成核協議,就不再會參加遏制伊朗的聯盟。沙特阿拉伯再度開始談論需要核威懾的必要性。

奧巴馬和他的高級助手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從伊拉克撤軍、阿富汗撤軍以及使用微妙和智能的國家實力工具中獲益。「以亞洲為中心」的提法遲遲未能實現,本來應該是美國軟實力和硬實力新組合的象徵。其用意不但在於建設貿易關係,還在於向中共領導集團表明美國不會撤出東海和南海,北京別指望成為那裡的唯一霸權。

最新的美國預算增加了對無人機、網絡和特種作戰能力的投資,減少了對常規部隊和長期陸地戰爭的撥款。奧巴馬的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jamin J. Rhodes)表示,美國不能過度擴張戰線,追逐每一次危機,否則就無法贏得維持美國領先地位所需的長期鬥爭。

奧巴馬認為他釋放出的信號是正確的。最近他在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說,美國目前在中東有3.5萬名士兵,並在他的指揮下刻苦訓練,在過去他已經證明他願意採取軍事行動。但是奧巴馬又說,華盛頓到處都是沒有吸取過去十年間教訓但喜歡打仗的人。奧巴馬說,如果他派遣士兵去敘利亞,美國的參與「可能讓那兒的局勢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並意味著美國將面臨10年中第四次穆斯林國家的戰爭(包括利比亞在內)。

在奧巴馬第一個任期結束時離開白宮的一些高級官員承認,奧巴馬未能用實際行動支持其阿薩德必須下台的承諾,這是個錯誤。阿拉伯領導人認為,奧巴馬在最後一刻停止用導彈襲擊利比亞將讓伊朗更加大膽,可能不願放棄其核計劃。

外國領導人說他們把美國的不作為看作是多年戰爭的必然後果。前英國外長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目前負責國際救援委員會,該組織致力於幫助敘利亞邊境逃出的大量難民。他說,那兒他們看到了美國不作為的後果。埃及也是個好例子。即使美國威脅如果埃及軍隊繼續鎮壓民眾,就會切斷對埃軍每年幾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抗議者仍被關押,將要舉行的總統大選勢必受到操縱。一名經常和埃及打交道的美國高級外交官在被問及為什麼埃及軍隊對失去美援毫不在乎時,給了個簡單答案:美援並沒有多到他們在意的程度。

俄國是下一個測驗。烏克蘭對俄國的最佳防禦不是軍隊及其盟國,而是市場。俄國盧布今年已經貶值10%,其出口也下降。若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歐盟中最不情願的成員國,比如德國,也會被迫採取真正的製裁措施。

批評奧巴馬的人士看到了政治利益,稱世界看到了美國的軟弱。南卡萊羅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漢姆(Lindsey Graham)說,如果你不聽奧巴馬的,不會有任何後果。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對此論不以為然。他說,許多人認為只要美國在敘利亞參戰,普京就不會入侵克里米亞,這完全是幻想。他表示,美國介入伊拉克並未能阻止普京侵入格魯吉亞。

但目前奧巴馬面臨的多重危機必然會塑造實際對美國實力的印象。一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表示,中共對美國的一舉一動肯定盯得很緊,看美國是否會真正的嚴厲制裁俄國;如果俄國想出辦法來規避制裁,中共也想知道美國的極限在哪裡,到底存不存在。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調查:美國人對美國地位感到擔憂
維基解密公佈170多萬份美國外交電文
美外交官風險大 隻身赴任激增
被俄指為間諜的美國外交官「已經離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