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筆記: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

文雅

人氣 53

【大紀元2014年03月03日訊】西元1931年日治時代,在一片黃金般稻田的嘉南平原上,一群沒沒無聞、由漢人、台灣原住民及日本人所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從來沒有贏過任何一場比賽,甚至被戲稱是「雞尾酒」球隊,然而在短短一年內,竟然能代表台灣打入日本甲子園,並贏得「天下嘉農」的美譽。

這個故事本身很有戲劇張力,又是真人真事改編,加上《海角七號》及《賽德克巴萊》的好口碑,以及巨資打造的甲子園球場、嘉義圓環與數千套戲服,光是這些條件,無論在台灣或日本,票房就很值得期待。

運動勵志故事的典型框架,就是渙散屢敗的球隊在鐵血教練嚴格、刻苦的訓練下,脫胎換骨,最後蛻變成一支勁旅,而《Kano》正是這種典型故事。要活化這類老套故事,故事的開展必須新奇有梗:鐵血中有柔情、淚水中有歡樂、剛強不失浪漫、堅持卻能超然地放下等等,才能真純地打動觀眾,這些《Kano》都做到了,通過編劇的用心加料,甚至還更多。

編劇在故事的歷史背景上,將許多人、事、物做想像與串聯,使單線的故事本身因為這些歧出的想像與合理的添加,表現出當時多元而豐富的社會面貌。例如:當嘉農與嘉中二校球員颱風夜在電影院打群架時,正在放映的是中國當紅女星阮玲玉所主演的電影;球員每天要跑嘉義市區一圈的著名地標——嘉義圓環;還有球員家屬參與或受惠於當時由八田宇一所建造的亞洲第一水利工程——嘉南大圳;另外,台灣中南部的農業特產香蕉、木瓜、水稻等都一一入鏡,甚至電影中還前後呼應木瓜樹根釘鐵釘的哲理,與黃金般稻田永遠迎接返鄉遊子的對白,這些都很能表現台灣的氣候、農業、民族、民情、語言等多元面貌。從一部電影中能間接而細膩地了解這麼多歷史背景,這是一般電影鮮少著力而《Kano》卻用心做到的地方。

在電影的剪接、轉場、節奏與意象上,比起《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Kano》則顯得更加成熟。在近三小時的片長中,球場上球技對決的各種精采鏡頭,透過流暢的剪接,無一掛漏、鮮少重覆,讓觀眾一次看個夠,大呼過癮!在陽剛的氛圍中,安排老、中、青、少等女性角色以調節氣氛;在南國的豔陽中,穿插風雨場景,以平衡明暗。在海上的夕陽餘輝中揮棒,球彷彿飛回了台灣,好像又回到了平原上、黃金稻田中,追逐八田宇一頭上飛走的那頂帽子;逐夢,月亮如握在手中的球般,夢想要飽滿且圓滿,必須肯吃苦、夠樂觀!團隊互助、相融,不僅圓自己的夢,也圓了他人的夢,這是利人利己的大智慧。一起圓夢,永不放棄,這就是《Kano》令人叫好的精神,即使輸球,也能這麼強!

相關新聞
魏德聖新作配樂  台南跨年公開
《KANO》預告片 全台跨年會串聯首播
KANO大澤隆夫來台 烏山頭水庫免費入園
KANO夯 烏山頭水庫現觀光熱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