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超1200億股票解禁創新高 大陸股市承壓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報導)繼3月份千億元市值限售股解禁後,4月份滬深兩市再有77家公司,逾1214億市值的股票解禁。有機構分析師表示,上市公司信用債務、美聯儲縮減QE、IPO重啟是當前中國資本市場3大潛在風險,都在加劇市場對資金壓力上升的憂慮。

逾千億市值限售股空襲A股市場

據《證券日報》報導稱,4月份共有77家公司合計超過104.03億股的限售股獲得上市流通權。以上週五(3月28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為1214.07億元,環比3月增長約4成,創下最近3個月來新高。

統計數據顯示,4月解禁以首發限售股為解禁主力,31家上市公司涉及到796.75億元的首發原始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30家。其中龐大集團解禁市值為98.46億元,解禁股份達到19.08億股,位居當月解禁最大市值和最大解禁股數量「雙冠」。

3月份已經連續累計下跌7.28%的創業板,在4月份也迎來了22家創業板公司解禁,合計解禁市值逾357.44億元,占比約3成的解禁洪峰。其中,16家公司為首發原股東持股解禁,解禁市值均超過1億元,解禁市值最高的前三家公司分別為聚龍股份、聚光科技、舒泰神,解禁市值分別為79.41億元、53.44億元和39.46億元。

上週(3月24-28日)創業板大幅重挫,連續兩個交易日的單日跌幅超過2.5%,單周跌幅也達到6.29%。多數分析師認為,在大量限售股解禁的情況下,創業板個股可能繼續承壓。

中國上億股民20年人均虧損近19万

2011年9月19日,經濟參考報刊登了記者文章《中國股市21年融資 4.3萬億 累計分紅0.54萬億元》,該文計算出1990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股市共融資 4.3萬億,累計分紅1.8萬億元。普通股民獲得的回報是-3.76萬億。20年間大約支付1萬億的印花稅、佣金等,大部份也是普通股民支付的。以上兩項普通股民共獲得-4.76萬億元回報。以一億股民計算,平均每位股民虧損 4.76萬元。

假設20年間普通股民給中國股市提供的4.3萬億元以平均每年 0.215萬億元存入銀行。如果按照年10%復利計算,第一年投入的回報應該是1.45萬億,總額大約為 13萬多億元。即普通股民的平均間接損失為13萬元。

再加上普通股民在股市上投入的炒股時間、購買的軟件書籍、參加的培訓費用等等。折算成每位普通股民支付 1萬元也不算多。可以估算20年來中國普通股民每人間接損失是14萬元,兩者相加,中國上億股民20年人均虧損18.76万元。

三大風險加劇4月份資金壓力

儘管3月31日未傳出中共證監會重啟IPO的新股發審會,緩解了市場的部份恐慌情緒,但業內的擔憂似乎沒有解除。有機構分析師指出,上市公司信用債務、美聯儲縮減QE、中小盤估值修復等仍然是投資者應該高度警惕的三大潛在風險。

市場對IPO重啟也非常敏感,年內近700家公司要發行新股的速度和數量令市場擔心,大量低市盈率新股直接拉低了創業板存量價值中樞,創業板、中小板恐慌出逃。

華泰聯合證券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IPO壓力似乎有所下降,但並沒有解除,只不過是稍稍推後一點,最終還是要啟動的。因此,IPO還是未來一兩個月影響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

信託與公司債違約衝擊大陸資本市場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對《廣州日報》表示,經濟下行,個別信託和公司債出現違約,這些對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形成負面衝擊。

3月4日,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1超日債」因無法如約付息,成為中國大陸公司債券市場歷史上首個付息債務違約案例,打破此前中國式「剛性兌付」神話,引發大陸債市動盪,大批交易所的公司債出現跳水。

央企「*ST長油」曾因從2010年至2012年連續三年虧損,於2013年5月14日被暫停上市。最近的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再度虧損59.22億元,2013年期末淨資產為-20.97億元,或將成為上交所第一家因財務指標不滿足條件而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央企首家退市股。

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隨著中共當局逐漸結束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大陸一些面臨現金短缺的「殭屍」企業將相繼發生違約。

美聯儲縮減QE 引發「熱錢」出逃

自今年1月份美聯儲開始持續縮減QE以來,中國大陸股市已經多次遭受此利空消息的影響而多次大幅度暴跌。

大陸獨立財經評論人士牛刀表示,對於「跌跌不休」的股市,目前美元正在出逃,其破壞力是中國寬鬆貨幣抵擋不了的,國際資本已經賣空人民幣資產,包括銀行的股票,而中國城鄉居民的散錢又被房地產全搞死,根本沒有資金能流入股市。

業界認為,中國經濟數據偏弱的擔憂,加上人民幣貶值,導致套利空間缺失,正推動先前僅以套息套匯作為交易目標的「熱錢」撤離。

名詞解釋

目前中國大陸A股市場的限售股(Restricted Shares),主要由兩部份構成:一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另一類是新股首次發行上市(IPO)產生的限售股。此外,目前市場上還有一些有限售期要求的股票,主要是機構配售股和增發股。

「股改限售股」是指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轉變而來的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市場俗稱為「大小非」。

「新股限售股」是指,首次公開發行股份(IPO)並上市的公司,於公開發行前股東所持股份都有一定的限售期規定,由於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段後不再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劃分,這部份股份在限售期滿後解除流通權利限制,構成了新股限售股。新股上市後,新股限售股於解除限售前歷年獲得的送轉股也構成了限售股。

「機構配售股」是指IPO的時候,參與網下申購的機構投資人獲得的股票,這部份需要鎖定3個月到半年,然後才可以上市交易。

「增發股」類似機構配售股,是指定向增發後的股票,需鎖定一年,才可上市交易。

(責任編輯:方涵)

相關新聞
中國樓市庫存創新高 出現房企退市潮
中資在美上市 財務造假牽出太子黨「竊國」秘密
中國股票跌不休 七月流行語:今天你銷戶了嗎?
中國股市3年負增長 大量股民退市資金外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