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復興 義扶植小農食品業

2014年04月16日 | 08:56 AM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特稿)因應生活模式變遷,越來越多人在意食品安全、農產特色。堅持傳統、以小農為主的義大利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農業部長馬提納表示,將扶植農業,創造工作機會、帶動出口。

在美食傳統下,義大利向來關心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鏈」。在一片不景氣中,農業出口逆勢成長,年輕人返鄉為農村帶來一股新氣象,讓更多人關心起這個東山再起的夕陽產業。明年的米蘭世界博覽會,也將大力推廣義大利的飲食和農業文化。

馬提納(Maurizio Martina)表示,將簡化行政程序讓農產食品出口更順暢。他舉例說,「產品出口平均得在海關待上19天,遠超過法國的9天、德國的7天。」

這位36歲的農業部長指出,「在不斷拉長的供應鏈中,當消費者付出100歐元,不到2歐元是落入農民口袋裡。」除了中盤商,還涉及太多的官僚、能源成本。

他說,將持續推動「零公里」計畫,讓消費者可以直接與生產者購買。

關心在地不代表忘記世界。馬提納說,「現代的農業是雙腳根植在土地上,但大腦想著全球。」他指出,「北義特倫蒂諾(Trentino)的蘋果都是由小農生產,但集合起來成為行銷網絡,把產品輸往國外,這是我們的典範。」

他說,在未來5年,農業可能創造10萬到15萬個工作機會,出口可以成長50%。

與法國的農產食品有綿密的零售、量販銷售網絡相較,義大利最有力的通路只有目前在美國、日本蔚為風潮的Eataly。馬提納說,「這正是義大利生產者和廠商得團結起來的原因,當然也需要政府協助。」

在歐洲聯盟新的農業政策下,義大利從2014到2020年可以獲得520億歐元的資金扶植農業。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表示,將把農業打造為策略產業。

馬提納呼應,必須善用這筆經費,「直接提供給生產者、在田地裡工作的人。不像過去,一些居中的銀行、保險業、房地產都可以撈一筆。我們會列出黑名單,排除這些特權者。」

他說,「這些經費必須用在策略部門上,像是畜牧學、研發非基因改造大豆。義大利大豆仰賴進口,且幾乎都是基改豆。」

還有7500萬歐元用來鼓勵年輕人加入農業。馬提納說,「只有10%的農業人口年齡低於40歲,年輕人會明白,在土地上討生活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