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命運,從心念入手

覺察每個起心動念

明一居士

人氣 305
標籤:

古時候,每座寺廟都有一些田產。有政府劃定的,也有居士布施的。居士來自四面八方,所以捐獻的田產有的離寺廟很遠,只好租給他人耕種,俗稱為田莊。
一日,普願禪師到南泉禪院所屬的一個田莊去。莊主未卜先知,好像早就知道他會來似的,預先準備了許多水果、茶點,還有一桌豐盛的素齋。

普願感到很奇怪,迷惑不解地說:「老僧我最不愛張揚,平時不管到哪裡,從不事先告知,所以也從來沒有人提前預備迎接。你怎麼得知我今天會來,還特別準備了這許多東西?」

莊主老老實實說:「昨天夜裡,在似睡非睡、似夢非夢中,土地公告訴我,說和尚您今天要來,因此提早做了一些準備。」

聞聽此言,南泉大師嘆了口氣說:「王老師我修行沒法力,昨天決定來莊子時,動了一個念頭,就被神鬼察覺了。」

莫說內心唯自知,一念才動天地驚!

一次,南泉大師與兩個師弟歸宗智常、杉山智堅結伴行腳。經過一片茂密的森林時,遇到一隻斑斕猛虎蹲踞在路邊。禪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他們三人在虎視眈眈之下,面不改色,從容依舊,談笑風生地從老虎面前走了過去。出了樹林,來到大路,南泉問道:「剛才見到老虎,似個什麼?」

歸宗說:「似個貓兒。」
智堅說:「像個狗子。」
南泉道:「我看是個大蟲。」

同是老虎,為什麼三位禪師所說各異?到底是貓,是狗,還是大蟲?

萬法唯心,心能轉物,貓的確具備老虎之形,所以歸宗智常說老虎似貓;然而,世上之人畫虎類犬者也不在少數,因此智堅禪師將猛虎比作狗。南泉大師心地厚道,既不否定老虎的存在,也不排斥他人,他之所以稱之以老虎的別名──大蟲,自有禪機如春意之盎然。

大徹大悟之後的禪師,見山依然是山,看水仍舊是水,但是,他們眼中的山水,與我們看來絕對不盡相同。@

●空中怎能架梯取珠?
──行與不行,存乎一心

一位講經的座主來訪。普願問他:「你給我講經好不好?」

座主說:「我給和尚你講經,你須給我說禪才行。」

南泉普願將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能拿金彈子換銀彈子。」

座主說自己不懂,普願大師開導他說:「你說空中有一片雲,是釘子釘著呢,還是藤纏著呢?」

座主說:「空中有一顆寶珠,怎樣才能取下來?」

座主是以寶珠誓喻心性。

南泉普願答道:「你砍一些竹子做成梯子,到空中去取。」

「空中怎樣安梯子呢?」

南泉普願反問:「你打算用什麼方法去取呢?」

座主無話可說,禮拜而退。◤怎樣取珠,不過是戲言;珠子怎樣安在空中的,才是根本。◤若從這裡發起疑情,打破漆桶,摩尼寶珠宛然自顯。

宣州觀察使(行政長官)陸亙,對普願大師非常崇拜,多次上山請教佛法,成了一名虔誠的居士。他問師父:「弟子家裡有一塊石頭,我們家裡人有時在上面坐,有時在上面躺,現在想用它雕成佛像,不知行是不行?」

南泉普願隨口答道:「行,當然行。」

陸亙心中有許多疑惑,說:「我們在石頭上又坐又臥,用來雕佛大不敬,恐怕不行吧?」

「不行,不行。」南泉普願又說。

◤行與不行,存乎一心。在開悟的禪師看來,二者並不對立,並不矛盾。◤

陸亙指著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像問:「大悲菩薩用這許多手眼做什麼?」

南泉普願說:「你是朝廷重臣,我來問你,國家用許多大夫做什麼?」

陸亙若有所悟。數日之後,他要回宣州治所辦理公事。臨行,南泉普願問他:「大夫回到地方,將用什麼方法治理百姓呢?」

陸亙說:「用智慧治理百姓。」

南泉普願大師說道:「這樣的話,那個地方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

政府官員與老百姓動心眼,倒楣的只能是處於弱勢的民眾。

第二年春天,陸亙再次來到南泉禪院小住。一日午後,他與師父一同在庭院裡喝茶。他忽然想起了僧肇法師的一段論述,便說:「僧肇法師的話也太奇怪了,他說什麼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怎麼可能呢?」

僧肇法師(西元三八三~四一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8]最有影響的大弟子,他的光輝巨著《肇論》是中國人撰寫的最早的、最完善的、自成體系的佛教論著之一。《肇論》的誕生,標誌著中國佛教、中國哲學理論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新的高度。從古至今,《肇論》不但是佛教學者、哲學家必讀的著作,而且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每一個時代都有大批專家從事研究。

南泉大師知道,陸亙做為一個尚未開悟的人,很難理解僧肇法師的意境。所以,他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指著眼前那盆盛開的鮮花說:「大夫,世人看見這一株花,猶如夢裡一般。」

陸亙不由得一怔:我看得真真切切,怎麼會跟做夢一樣呢?他抬頭看看師父,南泉普願嘴角彷彿掛著一縷若隱若現、神祕莫測的微笑。

南泉普願師父在笑什麼?陸亙挖空心思琢磨了很長時間,卻仍是一頭霧水,一片茫然,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

這縷神祕的微笑就這樣留存在他的心中,不招自來,揮之不去,時時在他眼前閃現;他恰似鯉魚吃倒鉤,吐之不出,吞之不入……他被煎熬得茶不思,飯不想,坐立不安,夜不成寐。

一天晚上,他終於找到一個與自己現在處境最相符的話題,去向南泉普願師父討教:「大師,古人在瓶子裡養了一隻小鵝。鵝漸漸長大,無法從瓶子中出來了。現在,既不能打破瓶子,又不能弄傷鵝,要怎樣將牠弄出來?」

這的確是個兩難問題,虧他想得出來!南泉大師突然大叫一聲:
「陸亙!」

這陸亙正在暗暗得意忘形,被師父雷霆萬鈞地一喝,全身一顫,下意識地答應說:
「在!」

南泉大師用手指著他大笑道:「出來了!」

陸亙又是一愣。一時間,不知是自己出來了,還是鵝出來了,或者是鵝與自己都出來了……那麼,鵝是自己呢,還是自己是鵝?為什麼自己與鵝分不清?似乎亙古以來自己與鵝本來就是一體……

從此,陸亙真的從一種無形的桎梏中解脫了出來,得到了大自在。

多年之後,南泉普願圓寂,陸亙來弔孝,卻面無悲色,一滴淚都不落。院主(當家師)責備他:「大夫為什麼不哭先師?」

「院主說能哭就哭。」陸亙看著院主,院主無話可說。

●【禪機新語】用善念改變自己,影響他人

美國著名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Dr. David R.Hawkins),運用人體運動學基本原理,經過三十年臨床實驗,測試了橫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歐等地包括不同種族、文化、行業、年齡的人群,累積了數千人次的資料,經過精密的統計分析之後,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指數。他的著作《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第一次真正從科學的角度證實「善惡有報」的真實存在,「心想事成」的夢想可以變為現實。

霍金斯發現,誠實、同情和理解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惡念、冷漠、害怕、焦慮、發火、怨恨、傲慢,這些情緒全都對心身有害;而溫和、樂觀、寬容、理解、關愛、尊敬、高興、安詳、平靜、喜悅等,不僅有益於自己,還能影響周圍的人。
他遇過的最高能量等級是七百,出現在他研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西元一九一○~一九九七年)之時。當德蕾莎修女走進屋子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感,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

這一科學實驗證實,心念意識對我們的生活、身體、命運影響極大,印證了佛教修行從心念入手的科學性。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朝時期傅大士《心王銘》[9]就說過:「觀心空王,玄妙難測。無形無相,有大神力。能滅千災,成就萬德。」他還說:「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律淨心,心即是佛。」

◤我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從心念入手。心存善念,保持一顆真誠、仁慈、友善、寬容的心,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延伸閱讀】
修行先修心──專心致志,寧靜致遠

禪宗修行從心念入手,大乘佛教的戒律也從心念做起。人的心念無形無相,更沒有任何物質的實質,它真的會影響人的行為嗎?它真的能發散到體外,被外界所察覺嗎?

中國禪宗傳到海外,在日本派生出了三大別類分支──花道、茶道、劍道。
五十年前,日本根據歷史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七武士》[10]。其中有一幕考驗應聘武士之劍道的情節:主持考核者讓一個年輕人藏在一道門後,那是每個前來應聘的武士必須經過的地方。每當一名武士將要邁過門檻的一瞬間,那藏在門後的年輕人就用木棒突然襲擊他。

第一個應聘者被狠狠打了一棒,隨即被淘汰了。

第二個人非常機敏,反應神速,不但躲開了襲擊,還在極短的一瞬迅速拔出了佩劍,進行凌厲的反擊,看得出是一位訓練有素、功夫深厚、劍術高超的一流武士。然而,他並不是最好的,只能算劍術精湛的武士,還不是真正的劍客。

第三個人出場了。他剛走到離門口幾步遠的地方就停住了腳步,以嚴肅的口吻警告藏在門後的年輕人,不要對他這樣一個經過特殊訓練的劍道高手,玩弄這種卑鄙的詭計。他說:「你雖然藏在門後,沒有露出任何蛛絲馬跡,我也沒有看見你,但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劍客能感覺到你身上的殺氣;所以,你的突襲不但會落空,反而會因此喪命。」

這個劍客,才是主人費盡心機要尋找的執行特殊任務的人選。

在日本戰國時期,封建割據、長期征戰,武士們不但要在戰鬥中取得勝利,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保持警覺,對付隱藏的敵人發動的突然襲擊。即使是在睡覺的時候,都要將神經繃緊,準備遭遇突發事件。而這一切,已經不是純粹劍術所能解決的問題了。於是,就有武士想到了從心理到身體都可以達到不可思議境界的禪。

在禪師們的指導下,經過靜坐禪修,武士們一般都可以獲得一種精神感應──我們常說的第六感──也可以說是「無意識」。這種無意識,是一個人達到了無我、無心狀態時,從自身本能所覺醒的。當一個武士接受了最高程度的禪修之後,就不再有一般的相對意識,取而代之的是直覺意識;他也不再關心自己是處在生與死的戰鬥中,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這種修煉所產生的效力,使他的心就像一面鏡子,對方心裡的每一個活動都在其中映現出來。因此,他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從最有效的地方發動攻擊。

佛教將人的最高智慧稱為「大圓鏡智」,萬事萬物,森羅萬象,只要是宇宙的存在,它無所不映。

當一個武士接近這種境界時,他的劍就恰如有了生命,劍客彷彿只是握著劍而已,一切動作宛若都是劍自身所做出來的。這是因為劍道達到極致,劍客已經完全達到了忘我、無我,心靈極為純潔,自身與「天地之理,自然之道」契合。所以,◤擊敗對手的不是人,不是劍,而是理,而是道!

為武之道,勝利並非屬於最快、最強、技藝最高者,而是屬於心靈最純淨、最無我的人。◤

柳生但馬守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劍客,劍道可以說是因他而興、因他而盛。他是著名的澤庵禪師的弟子,跟隨澤庵禪修多年。他出道之後,倚仗自身經過禪修訓練所開發出的一種幾乎可稱為「靈感」的特殊心理功能,擊敗全日本所有的挑戰者,成了戰無不勝的武神、劍聖。

有一天,他在自家的花園中欣賞盛開的櫻花。繁花枝頭春意鬧,不盡溫情動地來。柳生似乎整個身心都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陶醉在溫馨的花香裡,沉湎在忘情的冥想中……

忽然,他感到身後有一股殺氣!

他立刻轉身,但沒有發現任何外人,只有他的一個小小的侍童抱著他的劍,站立在遠遠的地方。他搜尋遍了花園的每一個角落,連一隻野貓都沒有侵入他的領地,更不能斷定那殺氣來自何處。然而,他的的確確感受到了那股殺氣。這件事令他感到莫大的困惑。經過禪修,他的直覺極為靈敏,只要有人對他懷有一點敵意,他立刻就能發覺。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打敗了無數高手;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活到今天。

他馬上回到自己的房間裡,陷入了極其懊惱的苦思冥想中。以前,每當他感受到殺氣的存在時,總是立即就能確定它源自何處。而現在,是他產生了錯覺,還是判斷失靈?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意味著他的劍客生命的終結……

他的臉色分外嚇人,以致侍童們都不敢靠近。最後,一位年長的老管家走進他的房間,詢問他是否病了,是否有其他事情,是不是要他們這些僕人做些什麼。柳生說:「沒有,我沒有病,也沒有其他事情。不過,剛才在花園裡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十分奇怪的事,它超乎了我的想像,所以我現在要弄明白它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柳生將剛才的情況告訴了老管家。當管家轉告給憂心忡忡、忐忑不安的侍童們時,其中那個在花園裡抱劍的侍童「哇」的一聲大哭起來。他戰戰兢兢地來到柳生面前,結結巴巴說道:「在花園裡,我看到主人正專心賞花,就起了一個念頭:主人的劍術雖然高明,如果我此時此刻從背後突然襲擊,恐怕主人也無法防衛吧?可能是我心中的這個念頭,被主人察覺到了。」

柳生如釋重負,總算找到了困擾他的源頭。他的直覺並沒錯,而且還有所進步,變得更敏銳,更清晰,更神奇了!

殺氣雖然無形,畢竟仍是一種向外發散的東西;侍童對柳生並無敵意,心裡一閃而逝的念頭,竟然也能被察覺到,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摘自 《禪是喝茶吃飯》 野人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不要成為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與其沒做而心生遺憾 倒不如後悔做了
努力的成果體現於人格的成長
「你聽得到嗎?」 當心詐騙電話常用話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