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誘發精神病 「思覺失調」 侵害當代青少年

15-25歲高危期 患者或有幻覺妄想聽到聲音或覺被人跟踪、傷害 中醫靜坐助調整情緒

人氣 836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香港報道)香港生活壓力大,精神疾病一直是侵擾港人的一項問題。近年,隨著社會問題百出,港人壓力爆煲的現象更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對青少年的侵害。醫管局數字顯示,香港青年思覺失調發病率達2-3%,當中15-25歲為發病高峰期。

「思覺基金」6日在香港拔萃男書院舉行全港首個大型千人瑜伽籌款活動,共籌得50萬元善款。將會資助1,000名思覺失調患者體驗瑜伽課程,以緩解病情。

「思覺基金」榮譽會長李文傑表示,根據醫院管理局推行的針對青少年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顯示,每年平均新增青年思覺患者達600-650人,發病率達2-3%,當中15-25歲更是發病高峰期。

「思覺基金」行政總監谷翠麗表示,壓力是青少年發病的誘因,「15-25歲是一個人成長期的黃金時代,各個方面的發展,例如找學校讀書以及事業方向的確定等問題,令到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發病最多。」

專家:壓力誘發青少年精神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喆燁醫生分析指:「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疾病,普遍來講的認知是,腦部的一些化學物質(多巴胺)失衡所致。」陳醫生指,青少年處於發育時期,腦部的發育亦在此階段,加上要面對考試、升學等許多壓力,令到某一部份比較容易有思覺失調病徵的病人,容易在此階段發病。她表示,不只是香港,外國亦是15-25歲的族群發病較多。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表示,早期發病的病情不易判斷,初步只是覺得自己記性差,或者精神差一些、轉數慢等。接著,會覺得學業差,工作能力差,人會比較容易緊張……這是早期的病徵。到了後期,會產生一些比較明顯的思覺失調症狀,例如:幻覺、妄想,有時會聽到聲音對他講一些負面的東西,或者覺得被人跟踪、傷害等。

藥物加輔助治療 親友關懷不可少

林美玲醫生指,患者常生活在惶恐之中,多數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患者有時會知道自己有些不對頭,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身邊的人察覺問題。有時患者還會堅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正是這個原因,要靠老師朋友和家人及早帶他們去求醫;越早解決,就能越早防止對其它方面的負面影響,比如社交,以及與朋輩的相處等。

陳喆燁醫生認為,藥物是思覺失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因為藥物可控制多巴胺的分泌,相當於解決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問題。但還需要輔助性治療,以控制病情。林美玲醫生表示,思覺問題所帶來的人際相處困難、自信心不足、壓力處理不好,以及認知層面等問題,可通過社交技巧及其它輔助方式加以解決。例如瑜伽在改善認知能力及記性等方面有好的效果。

康復者:接受治療勇敢走出自我

現年28歲的阿妮第一次發病時只有18歲,那一年她正讀副學士,因讀書壓力以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導致精神分裂。而之前的徵兆則為妄信,即整天胡思亂想,猜測別人,想一些不正確的事情。

阿妮說:「那時很確信自己的信念是真的,而不願意相信他人的勸說。比如,見到有人交頭接耳傾談時,我會以為在講我。現在康復後才會明白,人家只是閒聊,不關我事,不必那麼敏感。」◇

相關新聞
科學家說良好生活習慣有助預防腦部疾病
洋蔥可治痴呆等腦部疾病
英國「90後」的精神困惑
胡志強接見青少年志工 勉傳承服務精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