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探微(上)

作者 : 歸正
font print 人氣: 7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以表現題材劃分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科;按表現手法來看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之別。

繪畫工具材料為中國特製的筆、墨、紙、硯,造型手段以線條為骨,以顏色為輔。由於書畫同源,以及二者在抒情達意上都和線條運用緊密相連,因此,繪畫同詩文、書法乃至篆刻相互影響,日益結合,形成了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藝術特徵,有人說這樣一句話:「書畫不分家」,也是此種意思。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就如奔流在華夏土地上的黃河、長江一樣源遠流長。從戰國、秦、漢一直到清代,在二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中,畫家輩出,僅《歷代畫史匯傳》所錄,就有畫家七千五百餘人,加之他書所載及見於畫跡者,當在萬人以上。

他們辛勤的藝術創作,留下了無數的優秀作品,是承載中華神傳文明的重要依據,在中華神傳文明的歷史上做出卓越的貢獻。

源流與奠基

在上一次人類文明由於道德的敗壞被神銷毀時,那時的文化也大量喪失。隨著新人類開始,人們只能使用石器,在新石器時代,遠古的先民們用簡單的黑、白、紅三種顏色,以粗放的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法,在陶器上繪製出自己所熟悉、所喜愛的人物和動物形像。

這個時期的繪畫實踐都是通過這種反應,表達人們的生活和對神的崇拜,同時滿足生活中審美的需要,這是中國畫的萌芽階段。

經過夏、商、周,進入戰國、兩漢,隨著神傳文明的開創,繪畫藝術已有相當大的發展,從河南汲縣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鑑,河南輝縣出土的宴樂射獵紋銅鑑,湖南長沙出土的〈人物夔鳳帛畫〉、〈御龍人物圖〉、〈馬王堆漢墓帛畫〉等作品中,我們可以了解,此時,人們已進一步重視對畫家情思寓意的描述,不僅要求繪畫對像的概括描述,在這些作品中描述的對像從人物到大自然,從天上到人間,場景擴大了,景觀豐富了,手法浪漫了,造型雖然簡單,卻栩栩如生,很能傳神。

因此,更深刻的反映神界與神傳文明的繪畫誕生了。其以線描勾勒的形像,略施色彩的繪畫形式和造型語言,成了後來中國畫的最基本要素和傳統。這個時期是中國畫發展的重要奠基階段。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與理論發展

到了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非常繁榮,著名的畫家有顧愷之、謝赫、陸探微、張僧繇等。
此時,山水、花鳥、走獸是畫家們描繪的主要對像,尤其是山水畫,已脫離人物畫背景的地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評論家,他們的論著,對後世起了很大的影響,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東晉的顧愷之和南朝的謝赫。

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和「遷想妙得」這兩個著名的論點。他指明畫家在作畫時,不僅應追求外在形像的逼真,還應追求內在精神本質的酷似。在他看來,寫形傳神,應該是畫家的感受,所理解,所熔鑄的形、神,應該有畫家自己的人生感悟在發揮作用。

他的「遷想妙得」,就是指畫家把自己的理念昇 華和人生感悟遷入繪畫對像中,「神與物遊」,達到情景交溶、神韻事物合一,然後「妙得」這種浸透畫家思想感情的繪畫對像的形、神,從而創造出更典型化、 理想化的藝術形像。

這兩個論點的提出,使前人曾經有過、類似的、尚處在萌芽狀態的思想變得清晰化、系統化了。

謝赫在所著的《古畫品錄》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是中國畫學上較早較系統的繪畫要旨,它將顧愷之所強調的畫家精神貫穿到整個繪畫創作過程當中。作為繪畫創作與批評鑑賞的準則,「六法」論至今仍有重要的意義。

這個時期,佛教盛行。佛教中的繪畫藝術也很突出,敦煌的莫高窟,是世界上宏偉的藝術寶庫。留存了不少壁畫。當時畫家中也有不少修煉人,如得道畫家張僧繇畫龍點睛的故事經久流傳。

傳說張僧繇在寺院的壁上畫了幾條龍,栩栩如生,但都沒有點眼睛。觀看的人們紛紛要畫家給龍畫上眼睛。張僧繇說:「給龍畫上眼睛,龍會飛走。」眾人不信,請求他畫上龍睛,張僧繇給其中兩條龍點上眼睛,頓時烏雲密布,電閃雷鳴,點了眼睛的龍破牆而出,騰雲而去。

隋唐的興盛與成熟

隋代,在繪畫史上,成為魏晉南北朝過渡到唐代的一座橋樑,其繪畫藝術,主要為皇家貴族宮廷審美以及敬神所用。繪畫體裁有寺壁畫、捲軸畫,描繪的對像既有山水景物,也有人物故事,畫風上多趨於富麗。

流傳下來的作品中,以展子虔的〈遊春圖〉最負盛名,它是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中有跡可考、最早的一件作品,從中可知,山水畫的發展此時已結束了「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稚拙階段,從而進入了「青綠重彩、工細巧整」的新時期。

唐代,是五千年中華神傳文明中的最輝煌時期。伴隨著文學、詩歌、音樂、舞蹈、雕塑、書法等各種藝術的發展高潮,繪畫也進入到一個繁榮昌盛的階段。此時的繪畫已有了人物、山水、花鳥、鬼神、鞍馬、屋宇等分科,而且風格多樣,有吳道子的疏體、李思訓的密體、王維的疏密相間體,整體畫風雄偉壯健。

較為突出的畫家有閻立本、李思訓、吳道子、王維、曹霸、韓幹、張萱、周昉、邊鸞等等,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流傳下來的作品,如〈歷代帝王圖〉、〈步輦圖〉、〈江帆樓閣圖〉、〈送子天王圖〉、〈雪溪圖〉、〈五牛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簪花仕女圖〉等,均成為千古佳作。不但對後世,而且對東方各國,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公有領域)

唐朝的繪畫在歷史上之所以光輝燦爛,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當時的畫家能夠面向現實。他們的取材,不但觸及當時重大的社會政治事件,而且注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

雖然描繪的對像,只限於皇公大族、富貴人家,但對這些人物形像的塑造,都能刻畫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對於自然山水的描寫,產生的青綠、水墨二種不同風格,體現出畫家藝術思路的廣闊和表現手法的豐富。

唐代的繪畫,與同時代的文學藝術(詩歌、音樂、書法、舞蹈)交流甚密,如吳道子觀裴將軍舞劍後,作畫「有若神助」,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草書甚是長進,詩人李白、杜甫、顧況、白居易寫了不少論畫詩,而畫家王維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密切的相互影響與交流,是唐代繪畫之所以出現高峰的又一重要原因。@

(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發自內心的善舉,讓命運也跟著改變......
  • 《西遊記》一書家喻戶曉,其中主要人物孫悟空真我本色更是為人稱道......
  • 宋代時汀梁曹州有個秀才叫周榮祖,周家先世廣有家財,祖父周奉敬奉神佛,蓋了一所佛院,每日看經念佛,施仁布德,家業興旺。到他父親手裏,只經營產業,不信神佛,為修理宅舍,不捨得另搬木石磚瓦,就將那所佛院盡拆毀來用了,等到宅舍工完,得病不起,百般醫治無效,人皆以為不信佛之過。父親死後,周榮祖掌管家業,因學業有成,想上朝應舉,就帶了妻子張氏和尚在溺褓中的兒子長壽同去。他把祖上遺下那些金銀成錠的做一窖埋在後院牆下,隨身只帶些零碎金銀,叫一個當值的看守房廓屋舍,就舉家應試去了。
  • 吳道子,盛唐時期傑出畫家,被後世尊稱為「一代畫聖」,被民間畫塑匠人尊稱為「祖師」......
  • 在中國歷史上,從禹、湯到周成王、秦穆公、漢武帝、唐德宗、清世祖、清聖祖,每當有重大的天災人禍發生時,帝王們常常都要反省自己--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上天會震怒?然後,沐浴齋戒,拜祭天地,甚至向天下發出〈罪己詔〉,公開對自身的過錯和失敗進行反省懺悔,向上天、向所有百姓承諾一定會改正錯誤,並要求天下人務必要勸諫、監督自己,以此來獲得上天的原諒,免得上天降罪、百姓受苦。
  • 《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秩序和儀則;樂是天地間的美妙聲音,是道德的彰顯,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氣魄何等宏大!
  • 師曠,名曠,字子野,今山西洪洞人,晉國主樂大師(當時地位最高的音樂家名字前常冠以「師」字)。大約生活時期在西元前572~532年,晉悼公、晉平公執政時期。師曠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又稱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是當時著名的大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他還是位傑出政治活動家和博古通今的學者,時人稱其「多聞」。
  • 棄惡從善,張生靠一善念脫離了餓鬼道......
  • B>一、陸績的鬱林石
  • 古語說:「做善事,貴在堅持不懈。取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成億。九層高的樓台,最初也是開始從累土漸漸累高的;千里之遠的行程,最初也是開始從腳下一步一步的走!」知道是善事,就要馬上去做,而且還要認真努力的去做,持之以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