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埔建軍90週年 中華民國生存發展史寫照

人氣: 34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4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吳旻洲臺灣臺北報導)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軍官校、陸官),1924年創校於廣州黃埔,因此別稱「黃埔軍校」。今年是黃埔建軍九十週年,臺灣國防部表示,黃埔建軍史就是一部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的血淚史,國軍擁有光榮傳統與歷史,先賢先烈無私無我、獻身保國,為今日臺灣自由民主與安和樂利的生活奠下不朽的根基。

對於中共統戰拉攏黃埔軍校校友,也將舉辦「黃埔建軍90周年」大型慶祝活動,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27日鄭重強調,「真正正統的黃埔是在中華民國陸軍官校。」黃埔建軍的歷史和正統是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的陸軍官校。對此,國防部會密切掌握退役將領是否受邀到中國大陸參加相關活動,對於中共近幾年一直活動,臺灣國防部都有密切注意,也一直在努力。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國民黨培養革命軍的搖籃,1924年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總理親自主持,蔣中正校長肅立於側。(鍾元翻攝/大紀元)

中華民國國防部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說明國軍「建軍90週年」系列活動內容,包括5月31日陸軍官校營區開放、6月7日慶祝建軍90週年暨對日抗戰77週年紀念活動、6月10日「國與家」音樂劇展演、6月16日陸軍官校校慶暨聯合畢業典禮等。臺灣「建軍90週年」系列活動,旨在彰顯國軍建軍史實,再創國軍新願景。

適逢國軍建軍90週年,陸軍軍官學校6月16日舉行的校慶暨聯合畢業典禮將安排戰備操演、閱兵等擴大慶祝,並循往例邀請總統馬英九主持。

孫中山總理在主持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步出校門。(鍾元翻攝/大紀元)

1911年1月,國父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1924年黃埔軍校開學典禮 孫中山訓詞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西元19世紀末,清朝積弱不振,內憂外患頻仍,百姓苦不堪言。孫中山先生深感改革無望,為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遂於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就此展開革命的旅程,奔走於世界各地倡導革命起義,終於在1911年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民國11年(1922年)陳炯明公然叛變,炮擊廣州總統府,孫中山倉促避難於永豐艦;蔣中正奉孫之「事緊急,盼速來」電召,星夜自滬馳赴廣東,在永豐艦上協同指揮作戰,隨侍孫脫險。「勇敢、誠篤、知兵事」是孫中山對蔣中正的評語,勇敢、誠篤為人格特質,知兵事卻是特殊才華。對孫中山而言,蔣不僅忠誠可信,知兵事更符合革命需求。孫認為他領導的革命失敗原因,在革命黨沒有自己的武裝勢力,故認為今後革命黨應以培養自己武力為首務。

孫中山命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特任狀。(維基百科)

蔣中正先生繼志承業,亦以收復臺灣為不渝之職志。圖為民國13年(1924年)6月與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軍校合影。(翻攝:林伯東/大紀元)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於民國13年(1924)元月24日,派蔣中正先生籌組陸軍軍官學校,於5月3日特任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並交付其建軍重任,黃埔肇建武器僅步槍五百枝。6月16日軍校開學典禮中,孫中山親定「親愛精誠」之校訓,並以「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為題,發表訓話,期勉學生發揚先烈革命精神,完成建軍救國使命。

1924年6月,孫中山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後,與蔣中正、何應欽(左)、王柏齡(右)合影

孫中山先生的訓詞表明:「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軍校開學典禮結束後,由胡漢民宣讀,日後,此訓詞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駐節江西南昌,督策剿共軍事。(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中正領導革命軍東征、北伐、剿共、抗日、戡亂

民國14年(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蔣中正成為繼承其志業之黨、政、軍領導人,在蔣領導之下,以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幹的革命軍,先後完成東征、北伐統一了全國。1935年,江西第五次對中共圍剿成功。1936年12月蔣中正抵西安,西北剿共副總司令張學良與楊虎城合謀發動西安事變,後和平解決。

1937年7月19日,「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後,蔣中正於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宣告對日抗戰開始。(網路圖片)

民國26(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閥藉故挑釁,製造盧溝橋事件,進兵中國,並誇下海口「三月亡華」。在蔣中正領導之下,全國軍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展開了英勇悲壯的全面神聖抗戰。民國34年(1945)8月15日,日本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10日,陸軍副參謀長冷欣將軍奉命抵達重慶,呈獻日本降書予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中共在對日抗戰期間,在國民黨內施展其滲透、分化、顛覆的陰謀,趁機擴大地盤。蔣中正力阻共產主義禍亂中華,苦口婆心地勸導警告國人共產主義對於中華民族的巨大危害,但未被多數中國人所理解重視。後中共在蘇俄的扶持下,開始武裝搶奪權力,歷經八年抗戰的國軍已經兵疲,在戡亂軍事上一連串失利。

1949年12月10日,中共軍隊逼近成都,蔣中正寫下「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淚縱橫」,與蔣經國乘飛機到臺灣。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後,蔣中正在臺延續保留了中華道統,力阻馬列共產主義禍亂中華民國。

蔣中正總裁順應輿情,於1950年3月1日在台北復行總統職權,決以臺灣為民族復興及反共復國之基地。(鍾元翻攝/大紀元)

中共故意曲解、篡改、偽造歷史

中共故意曲解、篡改、偽造歷史,宣稱抗戰是中共所領導。但據史料記載數字,戰爭中死亡的國民黨將領超過200人、軍人超過300萬,是共產黨軍隊死亡數字的40倍以上。據記載,抗日戰爭爆發時國民黨有170餘萬軍隊,共產黨軍隊總數沒超過7萬人。

曾任蔣中正侍衛長6年的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說,他曾經走訪大陸建立的多個抗戰紀念館,發現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對抗戰的紀錄「99%都是假的」,就連發生「七七事變」的蘆溝橋,對抗戰的描述也完全不對。

他強調,國家領導人如果扭曲歷史,這是對抗戰犧牲一代的侮辱,也是對後世的欺騙。中共不應該故意曲解、篡改、偽造歷史,他呼籲中共正視中華民國領導八年抗戰的歷史真相,不容任何人篡改、偽造。

「世紀交通-運輸重要檔案展」2013年9月30日在國父紀念館開展,圖為先總統蔣中正伉儷與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於東西橫貫公路合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中華民國面對中共統戰威脅

臺灣正面對中共積極統戰的威脅,中共統戰邀請臺灣國軍退役將領赴大陸參加活動由來已久。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警告,「中共統戰臺灣,利益收買當先。」他表示,中共收買的對象包括國民黨權貴和民進黨黨內無良政客;大財團、大企業;學者、文人、媒體工作者、宗教領袖以及黑社會大老。在中共心目中只要能夠完成對上述各類具備社會能量階層的普遍收買,使之變成中共謀臺戰略的飛鷹走狗,倀鬼爪牙,其統戰的策略想定便可以在臺灣為所欲為,暢行無阻。

近年來臺灣共諜案件層出不窮,近日更發生中央大學通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陳錕山棄職投共,在中國「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任職。

4月4日上午馬英九到慈湖拜謁蔣中正陵寢腳步踉蹌。分析稱,蔣中正遺訓反共,冥冥中似有天意在告誡馬,千萬小心走好以後路,勿背天意與民意因靠攏中共放棄原則。

對中共統戰,蔣中正曾說,共產黨先搞「統戰」,以利用分化拉攏的手段,作相互滲透,以分化本黨(國民黨)和孤立本黨。後來又有所謂「武裝鬥爭」,那就是利用國軍各種弱點,拚命製造我們內部矛盾,轉移國軍注意力,以便擴大他的(中共)武裝叛亂,來達到其「全程貫徹」的目的。

(責任編輯:李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