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叔青華府演講 受「六四」影響 以筆為劍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美國馬州洛城報導)台灣知名作家施叔青 5月24日於華府僑教中心做文學演講,以其大河小說《香港三部曲》和《台灣三部曲》為中心,主講「女性.歷史.大河小說」,並分享創作心得。

台灣知名作家施叔青 5月24日於華府僑教中心做文學演講。(攝影:何伊/大紀元 )

受「六四」影響 以筆為劍

在其小說中,施叔青用女性的觀點,找到詮釋歷史的權力。她在香港居住十幾年後,為香港「立傳」寫《香港三部曲》,呈現香港物質文明發展到極端的社會以及島上的人們被物化的人性。

施叔青表示,她對香港歷史的關注,動力是因為中國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她在當年也加入香港聲援北京天安門絕食抗議學生的百萬人大遊行,取標語,喊口號。這個事件使她感受到民眾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可以改變一切,也引發她對香港歷史的探索,退回到作家的位置,「以筆為劍」,用文學表達香港百年歷史。

「今年是『六四』25週年,冤案至今仍未平反,在中國大陸,當年的參與者有的現仍身陷囹圄之中。……『六四』對香港太重要,與香港人息息相關。」

她還提到,兩年前受邀去上海同濟大學演講,放映的文學記錄片中有關於「六四」屠殺學生的畫面,回到旅館後,被告知在次日的復旦大學演講上不能播放這段記錄片。

書寫台灣 探討台灣人的身份認同

《台灣三部曲》成書於紐約,以朝代劃分,表現台灣不同時期的縮影,用不同政權統治為背景,凸現台灣人特定時代下的命運。

施叔青說,香港從1842年到1997年經歷了一個殖民者,台灣在400年來更換了五、六個不同的國旗,台灣的歷史是斷裂的,從而造成台灣人認同上的痛苦。

尋找身份的認同,是她一直關注的問題。她說:「我們是一群失去心靈家園的人,需要找回重新安頓的所在。

在施叔青的記錄片中,白先勇評價其作品是「鄉土與現代的結合,用感性的文字表達對人性和社會的感受,對台灣社會有著特殊的觀感。 … 具有歷史的同情和寬容。」

作家簡介

施叔青現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她的故鄉台灣鹿港,文風盛,廟多,對她走上文學之路產生很大影響。她17歲登上文壇,紐約市立大學戲劇所碩士,作品曾獲中華民國「第12屆國家文藝獎」和兩岸數個獎項,並有中文、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捷克語等多個語言譯本出版。她還常年對藝術有濃厚興趣,涉獵陶瓷、茶道、繪畫、庭院設計和宗教,並把從中所得發揮於文學創作中。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施叔青以小說 
 為台灣立傳 
 《行過洛津》出版
施叔青楊蓓紐約談『安心立業,自在生活』
施叔青期勉寫出普世關懷
2024購房貸款利率下調 房價漲勢趨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