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探秘(十二):地穴的禮節

font print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第十二節 地穴的禮節

有許多風水愛好者或風水師,感覺到穴位後,會得到一些東西,具體是甚麼,他們也不知道,只感覺是能量,而且大多都是好東西,對自己有益。

比如下山時身體輕飄飄,走路輕快,比上山時的疲憊,要舒暢許多;晚上打坐時,能明顯感覺能量澎湃;有些人能明顯感覺自己某方面能力增強了等。

有些人感覺到這個,又不知道原因,就籠統的說得了靈氣了,山上的動物得了這種靈氣都能修成精怪,人得了這個靈氣更容易修道,反正是好東西,得的越多越好,有些人甚至因此產生不好的執著心,一門心思的想去得靈氣。更有私心重者,心想靈氣只有一份,誰找到誰得,秘技自珍,不與他人交流溝通。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是這些人不懂自己瞎猜。真要這麼想這麼去做,反而會出問題。你如果心不正,念不正,你甚麼也得不到,不會給你的。即使你感覺得到了,那也說不定是甚麼,山上不好的東西很多,現在狐黃白柳,妖魔鬼怪的也多。

如果開著功能的人,這時他就能看到真實情況。所以說,風水這一行,是需要開著功能做事,沒開功能是做不了事。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知道,地穴裡是有神存在的,我們把他叫做地靈神。

高級生命嘛,心性自然是高的。家裡來了客人,人家自然要熱情相迎,贈送點禮品作為心意,就像許多少數民族,很淳樸,家裡來了客人,即使是陌生人,也是熱情招呼,讓屋子給你住,端好吃的上來,把自己覺得好、貴重的東西作為禮物送給你;換個比喻,像古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首領去中原朝廷,皇帝賞賜你許多好東西一樣,這是一種禮節。

因為是高級生命,送的東西自然也就珍貴了,有的是法器,有的是能量,有的是送你成形的東西,各種各樣都有。曾有一次,我們去了一個佛地,人家送了一個法器「金剛圈」,後來去到一個羅漢地,那個羅漢看到我們身上帶的金剛圈,趕緊過來相借。

那羅漢負責鎮守那個地方,但他鎮守的區域近期妖魔鬼怪太多,感覺有點吃力,正好看見我們帶著佛地送的金剛圈,那是佛的法器,威力無比,所以想借來用用。借給他後第二天,大白天就晴天霹靂,雷鳴電閃,然後接著就是瓢潑大雨,傾瀉如注,半個多小時後,清理完畢,雨後初晴,天空一藍如洗,比以前清亮許多,天邊還彎出一道七彩彩虹。

高級生命為甚麼稱其為高級生命,從某個角度來說,那是因為他們道德素質比人高,心性比人高,如果人在修煉中,能提升自己的心性,道德升華到那種成度,也能成就為高級生命。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侯加福創作石雕時都是用鑿子直接在石頭上打底稿,他強調手工雕刻的作品給人的感受不一樣。在工作室裡,他拿出一大一小的鑿子擺在桌上說:「這就是我的畫筆,我用這支鑿子去構思,鑿子打到哪裡我就畫到哪裡,我很少拿筆在石頭上畫。石頭拿起來,我從猴子的臉開始打,除非這件作品要鑿很深,我才會動機器。」
  • 移民到美國的大陸朋友說很喜歡台灣人,因為沒有黨文化,人情味濃,和大陸人比,一般來講就是比較善,比較有傳統觀念。
  • (shown)看著螺鈿工藝在父親螺鈿大師陳志升引領下傳入臺灣,在新竹盛極一時而今日益凋零,陳甫強為了不讓這門藝術就此沒落,和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學校合作開班授課,期望這項手工藝術能繼續承傳。
  • (shown)猶如孕育一個生命,彭坤炎將濃稠的天然漆一點一滴堆起,每天以一公分的進度堆砌。粗坯成形、雕刻、色彩紋理設計、砂紙研磨、上色、髹飾完成,製作一件漆藝作品常需耗時十個月。走過艱辛耕耘路,彭坤炎樂意分享成果。
  • 有三十年手工製鼓經歷的製鼓師傅梁正穎告訴我,一位老和尚打了他的鼓之後說:「這鼓是天上來的。」這話引起我的興趣,問他有什麼涵義,梁正穎輕淡的說:「我想就是打出來的鼓聲很細很柔,像仙樂一般,能夠傳達打鼓者慈悲的心境。」
  •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5日與羅德島州東格林威治(East Greenwich)市政廳及該市市立圖書館合辦「台灣畫境」國情相片展與中華民俗文化表演活動,介紹台灣民俗風光,增進當地各界人士對台灣之認識。
  •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新北市板橋區文聖國小金龍隊參加「2012全國傳承盃舞獅舞龍暨鼓藝錦標賽」,榮獲國小舞龍組全國第一名,為新北市爭取到全國最高榮譽!
  • (shown)傳說天上的仙女日夜織錦,朝為錦雲,晨為棲霞,當人們仰望漫天的流光溢彩時,驚歎於織錦像雲霞一樣美麗,於是,人們稱南京這種如彩雲般絢爛多姿的織錦為雲錦。
  • 代時,在光州(今河南潢州縣)城外七里處,有位老婆婆在家門口種了兩顆棗樹。秋天棗子熟了,有位雲遊道人路過老婆婆家向她化緣,想要一些棗子吃。老婆婆向來樂善好施,慷慨的說:「我兒子出外耕田去了,現在家中無人為道長摘棗子,只能煩請道長您自己採摘了,摘多少都可以。」
  • 資得來不易的古代中國,人們惜物愛物,為了延長各種食物的期限、儲存並讓糧食無虞,同時更能調節因乾旱或水災等天災來臨時的物價不穩,農家會將吃不完的蔬菜醃漬起來保存,以防腐敗變質。當時農家只吃當季生產的蔬菜,當天災來時,蔬菜短缺,這些加工品就成為農家的佳餚。自古至今,醃菜的歷史淵遠流長,展現了古老時代的智慧。
評論